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8—2021年四川省15个地级市和重庆市面板数据,对成渝地区文旅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探究文旅融合的时空分异特征和空间演进规律,并实证分析影响成渝地区文旅融合的内外因素。研究发现:文旅产业融合度整体处在严重失调阶段,融合水平两极分化,成都、重庆显著领先于其他14市;文旅产业融合度在时间上呈现缓慢增长态势,空间上区域一体化趋势较弱,“虹吸效应”突出,“马太效应”凸显,城市间不存在“追赶效应”,高融合度城市融合增长更快,空间关联性呈现下降态势;旅游产业相关要素相较于文化产业要素具有更强的促融合作用。因此,为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应强化落实一体化协同合作机制,聚焦重大项目牵引和文旅数字技术应用,深入实施差异化应用措施,创新文旅深度融合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标:构建指标体系来测度2006~2018年中国不同类型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水平与差异,探究其演变规律及驱动力。研究方法:从融合基础、融合深度和融合绩效三个维度,采用AHP-Entropy组合赋权法构建融合指数,综合运用指数分解、对比分析法和σ敛散分析法,探究融合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城市的整体融合水平持续改善,其中技术进步是核心动力,发展方式转变是重要路径,环境治理强度是关键支撑;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融合的演进及驱动力差异显著;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是资源型城市破解“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以“增长极”为引领的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整体融合水平。研究创新:从融合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发现了资源型城市和城市群融合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有助于厘清不同城市的融合水平和驱动力差异,对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精准施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重大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创业活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将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对于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探索也会对中国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党和国家的总体战略布局,科学规划和大力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共同的政治任务,需要三省一市领导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协同努力。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面临着四种"剪刀差"难题,包括产品市场两个价值"剪刀差",要素市场四个价值"剪刀差",公共服务质量四个"剪刀差",公共政策水平一个"剪刀差"。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要强化"积极性一体化"意识,由中央政府来纠正自由市场的偏误性信号,积极引导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协调好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尽快消除歧视和管制制度,引入经济变量自由化,以促进一体化,大幅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推进落后地区创新创业,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创业实现新经济主体增量扩张,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以缩小价值"剪刀差";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降低交易成本。这是落后的区域政府部门能够有所作为的空间,也是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乃至生活成本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20年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全面评估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整体来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不仅能通过直接效应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省份来看,产业一体化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促进安徽省和江苏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浙江省城市呈现出明显的“U”型影响特征;从空间效应来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在空间效应下产业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应积极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注重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特征,发挥产业发达城市对欠发达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为了在采油厂实现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以及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三基”工作的融合,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促进党建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找准功能定位,采油四厂查找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融合的不足,从建立健全政治引领机制、制度执行机制、载体创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四方面入手,进行有机融合,持续深化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深度融合实践,在基层建设、基本素质、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对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心-外围的研究框架,采用基准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均会显著提升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邻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金融资源配置在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中介角色;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分布区域下,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据此,提出以“硬科技”突破产业链短板与痛点、基于宏观视野合理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中心空间布局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全面推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针对物流业务“小、散、乱、弱”的局面,以“围绕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战略定位,组建了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延长物流,构建起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运营体系,将集团20多家产业实体单位与30多家客户和供应商“链”在一起,打通了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实现了采购端、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业务协同,探索出一条能源化工产业和物流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金融开放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测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2005—2016年的金融开放水平,利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邻接空间三种权重矩阵下对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金融开放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说明城市之间经济的相对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原因;在邻近关系上,金融开放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表明本地的经济增长除与本地金融开放水平有关外,也与相邻城市金融开放水平有关;但分析认为,地理距离不是决定金融开放经济效应的主要因素;存在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实现机制,且金融开放溢出效应的叠加效应强化了该实现机制。据此,本文认为,以五大都市圈为单元进行金融开放,并与相应的发展政策相结合将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研发人员、研发资本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保障长三角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研发人员及资本流动的方向、结构特征和时空相关性以及研发人员及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研发人员流动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创新绩效;研发资本流动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与资本流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创新绩效。在实证分析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提出促进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发人才与资本引进策略设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企业深度融合,是打造国际领先的一流互联网能源企业的积极举措。本文以某电网企业为例,阐述其立足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两融三型”的战略目标,在数字技术发展与业财深度融合的共同推动下探索财务管理职能演变的新路径,并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该公司以“开放协同、智慧共享、模型驱动”的数智化财务管理新路径,为央企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贡献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分析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含量的基础之上,选取长三角地区作为经验分析对象,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长三角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的城市不仅对提升其出口技术含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对其他临近城市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也有显著促进作用,表现出积极的空间外溢效应。此结论在采取各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处理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竞争强化效应等作用机制对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产生显著影响。(3)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含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还受到诸如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的调节,前者在直接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中均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后者则对直接效应有负向调节作用,对空间外溢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4)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含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视角,为理解依托本土市场培育竞争新优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加快建成国内统一大市场进而重塑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具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支持省际交界地区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省际毗邻地区深度融合”。笔者建议设立苏鲁省际融合发展示范区(下称“融合示范区”),把江苏和山东毗邻区域的海州湾区从地理上的“前沿地带”打造成为高质量跨省界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周霞  王楠  毕添宇  陈震  季鹏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6):中插1-中插7
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体现,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对其空间优化提出新要求.基于产城融合、区域协同与双效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构建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效果—效率双评价四分图模型,比较分析浦东、滨海等6个国家级新区2011~2017年空间优化水平.研究发现:(1)6个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水平整体呈现马太效应,低效果—低效率的新区间差距呈扩大趋势.(2)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水平存在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南部4个新区中,2010年前成立的新区空间优化水平更高.(3)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效果与效率总体均值呈现类雁形与"乀"形变化.从以动态评价赋能精准施策、以绿色创新推动产城融合、以开放协调带动新区合作、以双效提升引导差异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区域产业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地方把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40家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区域为观察样本,发现试点区域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融合模式、突出重点产业、完善要素保障等举措,培育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普遍面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多元主体融合动力不足、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带动作用弱、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融合型企业,健全政策机制,强化试点示范,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16.
产业协同集聚与融合发展已成为带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测度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度与城市专利质量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协同集聚带来的城市专利质量提升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能提升城市专利质量水平。产业协同集聚是促进地区创新的空间前提条件。主要影响机制的探讨表明,知识外部性溢出与分工深化是导致城市专利质量提升的主要中介渠道,但创新成果转化加速的中介提升机制尚不明晰。分地区看,相比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更能促进城市专利质量提升;分行业看,制造业与金融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协同集聚所带来的城市专利质量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目前中国整体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是促进城市专利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以经济社会发展、物流发展现状、物流发展基础、市场需求、物流供给能力和绿色发展成效6个维度为出发点,采用熵权法对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且物流供给能力尚待提高;下游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其发展水平始终处于领先优势;此外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含量和运输业务总量会制约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要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智慧物流发展和顺应“一带一路”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鉴于此,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就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城市合作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高质量一体化问题、动力机制问题等进行讨论,以期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推动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基于2010~2018年京津冀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与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耦合协同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均有所提高,耦合协调度也呈上升态势;从空间聚集来看,耦合协调度的全局莫兰指数呈“M”型的正向分布,基本呈现“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从互动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应多措并举持续推动生态环保综合协同治理;因地施策提升两者耦合协调度;强化区域内部合作,提升区域内部发展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