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农村多维贫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6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运用A-F 测度方法对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分解,着重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收入、农户家庭住房、生活燃料、受教育年限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贫困发生率较高;财产性收入、受教育年限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最大,在农户脱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农户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显著,而且在高维贫困上的减贫效应更大,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村级特征等也都对多维贫困产生影响。因此,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贯彻落实“互联网+”扶贫政策,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农户的“能力贫困”问题,有助于实现贫困户脱贫及脱贫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莹莹  黄进 《开发研究》2023,(1):139-148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我国的贫困治理工作将会出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整体区域性反贫困向以个体和家庭为主体的精细化反贫困转变,从解决生存问题的绝对贫困治理向解决发展问题的相对贫困治理转变,从减缓贫困向预防贫困转变,从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统性任务转变。这些转变对我国贫困治理以及普惠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普惠金融在以往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和瓶颈,深刻制约了其反贫困实效。因此,要想提升普惠金融的反贫困效能,需要将金融服务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社会服务,因其在价值追求、理论视野和方法技巧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可以在推进普惠金融反贫困中发挥一系列重要作用,如测量评估和精准识别服务对象,提升金融能力与素养,增强农民人力资本,协助开发针对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是我国帮扶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我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相对贫困水平减缓的总效应分析,以及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减缓地区的相对贫困,同时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也有助于相对贫困的减缓;第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且这种效应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  相似文献   

4.
解决儿童贫困问题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关键,儿童贫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我国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女性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越显著,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于缓解儿童多维贫困有重要作用。应加大农村女性教育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农村女性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将贫困的研究视角从单一的收入贫困扩展到多维贫困。文章基于CFPS的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采取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双界限方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目标任务选取贫困维度,对我国农村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分析。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状况比收入贫困状况恶劣。维度分解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等维度的剥夺情况比较严重。地区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被剥夺状况高于中、西部地区。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度结果对权重的选取是稳健的。因此,我国在此10年中,应从多维视角识别农村贫困,有针对性地提高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贫困是一个多维度、主观和客观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致贫因素的结构是减贫的关键,农村减贫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措施,其中的关键在于贫困户和贫困成因的双重瞄准机制上。文章设计一种网格化管理的精准扶贫模式,将贫困农户按照致贫因素和地理分布,建构贫困分布网络,实施网络化管理,并利用网络化的动态管理,针对属于不同贫困网格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率,降低扶贫成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普惠金融测度和普惠金融减贫效果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选取甘肃省43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法,对县域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展开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普惠金融能较好地降低贫困发生率,而贫困具有固化倾向,加大了贫困地区脱贫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维返贫理论,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A-F(Alkire-Foster)法,对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多维贫困及多维返贫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完善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控体系、鼓励贫困人口就业、重视农村老年人口脱贫,以及加强各项公共服务保障等。  相似文献   

9.
赵心慧 《开放导报》2023,(5):105-112
数字经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支撑,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数字经济减贫的内在逻辑在于:生产环节以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力,分配环节以数字化转型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流通环节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流通效率,消费环节以数字化转型扩大消费需求。此外,数字经济减贫的影响效应为:以提供平台、创新发展、降低成本等自身功能直接降低贫困发生率(直接效应);通过消除信贷约束、降低信息约束、促进就业创业等方式间接减贫(间接效应);以高流动、强渗透、空间溢出等外部性特征促使区域间消除绝对贫困(溢出效应)。为了应对数字经济减贫在一些地方面临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存在差距等挑战,应优化升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农村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提升农村地区民众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有效推动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0.
赵洁 《科学决策》2018,(10):72-94
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指标,实证分析了收入不平等 与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显著加重了农户多维 贫困状况,采用三阶段联立方程处理内生性后,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不利影响依然稳健。 第二,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且该效用在降低中等层次的多维贫困更 为显著。第三,非正规金融在收入不平等与农户多维贫困的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调 节效应表明,农户非正规金融越多,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越小;中介效应表明,非 正规金融能够弱化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多维贫困的负向影响。因此,完善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发展, 不仅缓解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平等,而且改善农户多维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11.
吕小锋  朱政  王田富 《南方经济》2020,39(2):108-127
征地后农业收入及土地权益的减少会阻碍农户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征地补偿的存在可以扩大农户生产经营的可选集,为持续提高农户家庭经济水平,促进农村减贫提供了必要前提。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2013年的农村住户数据,文章设立了以家庭财富为基础的农户经济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建立三元联合分布计量模型,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征地和征地补偿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征地过程中减贫效应起主要作用,征地能够显著增加农户财富,促进农村减贫。征地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征用宅基地形式下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征用耕地时效果则会下降;不同补偿方式下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组合下的征地减贫效应最强,而单独资金补偿的减贫效应最弱;征地减贫效应在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及高财富农户中更加明显。处理效应结果表明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的组合能够为农户带来最多的财富收益,具体为233578. 8元。最后文章还检验了征地的影响机制,发现征地补偿是征地减贫效应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补偿在征地的减贫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效应所占比重约为59. 5%。文章结论表明政府征地不仅有助于国家现...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 how financial permeation affects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by matching representative county household data with the local banking market, FinTech development, and county characteristics data from China. We discover that financial permeation via bank branch expansion boosts household income and mitigates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to poverty, and these effects are magnified on lower-income and more vulnerable households, especially in impoverished counties. Further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substitution effect of FinTech, we verify that enhancing financial permeation via bank branch expansion still matters to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even in the digital era. Exploring the channels, we find that financial permeation accelerates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directly through improving financial utilization and motivating investment activities and indirectly through spurring local economic growth. Notably, the more pronounced marginal effects of the channels on households in impoverished counties, to some extent, explain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of financial permeation. The results imply the necessity of financial permeation via bank branch expans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hared prosperity.  相似文献   

13.
章元  丁绎镤 《南方经济》2008,17(3):3-17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为世界范围内的贫困人口的降低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取得成功。我们综合分析了中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的得与失,并总结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减少更多的来自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虽然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大大减少,但是,这并不表明剩余的几千万贫困人口会逐步自动的消失,对于这些剩余的贫困人口,政府还要采取综合措施并以提高贫困家庭参与市场的程度为目标,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快的融入到经济增长的轨道中去,而不能让他们被排除在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森林碳汇项目时间的深入,项目实施区域农户在森林碳汇项目实施、持续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农户对实施森林碳汇项目开发的价值评判决定其行为态度,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双赢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借鉴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了农户森林碳汇扶贫效应感知价值理论模型,基于典型民族地区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对森林碳汇项目开发扶贫效应感知价值与其支持项目后期运营意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大规模造林再造林项目开发取得较为明显的扶贫效应,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2)农户对森林碳汇扶贫开发利大于弊的赞成率为72.56%,农户愿意支持森林碳汇项目后期运营的赞成率为69.82%,利大于弊的感知价值对农户支持项目后期运营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3)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直接影响森林碳汇扶贫效应感知价值。其中,感知利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感知经济利益 > 感知社会利益 > 感知生态利益,农户对触及自身切身利益的森林碳汇扶贫开发经济利益感知最高,尤其是对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外来投资引入的最为敏感。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感知情境风险 > 感知心理风险 > 感知经济风险,鉴于长期、大面积的林业生态建设衍生负面影响日趋扩大和农户对近期、客观风险感知的敏感性使得农户对情景风险的感知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The extent to which banking services can reduce poverty is under question as rec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ha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no impact. Our findings, based on survey and administrative data, are to the contrary. We compile a unique dataset of banking measures and poverty indicators at the level of Bangladesh’s 544 administrative sub-districts. We fin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ing services and poverty reduction, and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works through the deposit channel rather than the credit channel. We exploit variation in branch placement by sub-district between 2010 and 2015 to implement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estimation approach. We also estimat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fixed effects model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actors other than banking services in poverty incidence. Broad findings supporting a role for the deposit channel, but not the credit channel, are confirmed. Thes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s governme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promoting financial inclusion through the banking sector.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组织嵌入型的农村小额信贷减贫模式,以建立社区性的农民合作组织并嵌入到小额信贷减贫体系中,不仅可以推动小额信贷资金更为精确地"瞄准""发展型的穷人",而且还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户提供服务,可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和贫困农户的经营风险,节约两者进行金融交易的成本,实现金融机构、合作组织和贫困农户三方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7.
董竹  张欣 《南方经济》2021,40(10):48-65
为实现消除农村贫困和区域贫困的目标,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到精准扶贫战略中,然而学术界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经济后果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以201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实证检验了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精准扶贫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改变变量度量方法、更换模型以及使用安慰剂检验和PSM模型控制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了创新绩效,而资源效应(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高税收优惠)和声誉效应(增加媒体正面报道数量)是参与精准扶贫所发挥的外部融资作用。最后,基于宏观社会层面、中观市场层面以及微观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地方扶贫压力较大、资本市场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不仅丰富了参与精准扶贫和企业创新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对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中的作用以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与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以缓解相对贫困为重点的后扶贫时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问题仍不容忽视。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如何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并尝试建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缩小——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文章首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750份河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并通过替代核心自变量和变更样本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PSM模型和IVProbit模型以及ERM模型进行内生性讨论,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缓解了农村经济相对贫困。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验证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通过缩小劳动力禀赋差异和技术禀赋差异,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劳动力禀赋差异缩小和技术禀赋差异缩小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1.22%和7.36%。可见,应将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体系纳入农户相对贫困治理机制考虑范畴,引导农户从传统家庭化生产转向现代社会化生产,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范围;同时完善就业服务等相关配套体系以吸纳释放的弱劳动力,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9.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in rural China: effects of tax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taxation on poverty and ex ante vulnerability of households in rural China based on 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in 1988, 1995 and 2002.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i)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have reduced significantly with a great deal of geographical disparity; (ii) education, land, and access to infrastructure and irrigation facilitie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reduce vulnerability; and (iii) the highly regressive tax system increased farmers’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The abolishment of rural tax since 2006 would thu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both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20.
李朝林 《科技和产业》2007,7(10):25-28,3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既遏制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大的障碍。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根据新情况,反贫困措施主要有: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质量、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并重;三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四是改变国家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