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多年前,著名国际经济学家米德在其经典教科书《国际收支》中指出,当一个开放经济体同时面临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与国际收支顺差的时候,最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是货币升值。货币升值,既有利于遏制国内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压力,同时还有助于调节国际收支,使其向均衡方向靠拢。时隔五十多年,中国近期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米德当初所言如出一辙。但是,在治理当前的宏观经济“过热”过程当中,我们听到的是关于“加息”的争论,看到的是行政手段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角,国内甚至听不到一丝通过货币升值治理当前宏观经济“过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关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论。早在三百年前,重商主义者就着重研究贸易收支问题。由于当时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基本上限于贸易项目,因此当时的国际收支即贸易收支。但是重商主义者的“贸易差额论”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收支理论。较为系统的国际收支理论产生于18世纪。1720年I·杰瓦伊斯首先对国际收支进行一般均衡分析。1752年,D·休谟在其《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详尽论证了其著名的“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羞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说明了两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而且失衡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但是作者认为两国的国际收支在结构上是一种均衡的关系,存在着均衡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美国统计的中美两国问国际收支入手,分析两国相对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致命的均衡》一书大概是我所阅读过的第一本有关经济学家思维和分析的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三一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的三位教授和经济学家,他们用杰出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和杰文斯的名字拼凑出一个笔名“马歇尔·杰文斯”,从此就可以看出这三位作者对两位大师级前辈的尊敬和推崇。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和内部经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2001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外部经济中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内部经济中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之后探讨了中国内外经济不均衡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双顺差"结构的可维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崎 《亚太经济》2006,(3):95-98
本文分析了我国“双顺差”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性,认为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在长期内是不可维持的,或者说,即使目前已经维持了十多年,但它的支撑基础是十分脆弱的,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文章还就如何增强我国国际收支可维持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论层面将风险异质与交易成本引入非抛补利率平价模型,建立内嵌风险异质的“利率-汇率”随机动态均衡理论模型。文章从实证层面建立TVP—SV-VAB模型并运用MCMC算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1)2010~2016年间“利率一汇率”随机动态均衡表现为非抛补利率平价部分成立,内嵌风险异质的拓展模型更能准确捕捉“利率-汇率”随机动态均衡关系;(2)“利率-汇率”均衡呈现双重非对称性;(3)2015年我国汇改与美元加息导致“利率-汇率”随机动态均衡出现经济结构性突变,需警惕美元加息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展开,我国的国际收支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现有外汇管理体制仍有缺陷,我国的国际收支仍未达到均衡,具体体现在:外汇市场未反映外汇的真实供求,过多的外汇储备、人民币高估可能性增加。只有进一步开放对外汇的管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我国的国际收支才会最终向均衡靠扰。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的失衡可能是国内国际的经济原因,由于利率和汇率导致,或者是结构性失调等。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利率、汇率、国民收入和货币价格对国际收支具有一定的自发调节作用。另外国内实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对国际收支也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利率和汇率  相似文献   

10.
亚洲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债券市场严重落后局面造成的亚洲资本外流,导致了双重错配的金融风险。亚洲各经济体共同防范金融危机的努力从“清迈协议”逐渐深化到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行动。但在当前世界经济存在严重的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亚洲债券市场发展造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也对世界经济稳定构成新的挑战。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美国进行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整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的一种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07,(4):19-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16日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经济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所谓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顺差过高;所谓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所谓不协调,就是一二三产业不协调,  相似文献   

12.
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亚洲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债券市场严重落后局面造成的亚洲资本外流,导致了双重错配的金融风险。亚洲各经济体共同防范金融危机的努力从“清迈协议”逐渐深化到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行动。但在当前世界经济存在严重的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亚洲债券市场发展造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也对世界经济稳定构成新的挑战。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美国进行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整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的一种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模型”,即M-E=I-S,外汇缺口等于储蓄缺口,如果要两个缺口相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利用外资这种积极的方法来调节,外资作为一种外部资源,可以使国内储蓄缺口得到补充,维持适当的投资规律,同时,又通过进口必要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弥补外贸缺口,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樊纲 《科学决策》2007,(3):24-25
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了1万亿美元;外贸顺差预计将达到GDP的6%;经常账户的顺差可能会达到GDP的7%,这是相当严重的外部经济失衡。尽管我们的失衡是“钱太多”意义上的失衡,但任何经济的不平衡与不均衡都具有风险。所以我们要采取极积措施,力争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以使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有利地处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为自己的发展争取一个稳定、协调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向均衡教育发展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呈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制度约束”是导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必须切实保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双周集锦     
三项措施应对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反映,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政策上鼓励出口、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也要以政策调整来促进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三项政策调整包括:一是继续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解决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政策源头;二是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三是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稳妥推进对外投资,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农资价格国家发…  相似文献   

17.
财经资讯     
《产权导刊》2007,(4):25-26
中国经济依然存在四个结构性问题人民网3月16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经济依然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不平衡。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就是一、二、三产业不协调,投资与消费之间不协调,经济增长过多的依赖于投资和外贸出口。不可持续就是还没能很好地解决节能降耗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济学家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日前,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有关“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谈话,又一次把中国经济学家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济学“非主流”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帆 《开放导报》2004,(1):52-59
提出“非主流”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垄断,防止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误导。非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点是反对市场教条,资本运动万能,主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条件下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强化政府职能;主张以动态比较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独立自主的战略产业;主张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进行战略调整,以低成本反对腐败;主张可持续发展,反对两极分化。这与新自由主义所谓“理性人”即资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在90年代的主要贡献不在于理论创造和决策支持,而在于打破学术垄断,维持“均衡”和思想学术自由。这在理论上本来应该是“自由主义”的任务。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反而搞学术垄断,而被他们称为“新左派”的经济学家却在实际上起着反垄断的作用,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一、国际收支状况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