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家力量得到了迅速增强,这里既有硬实力的增强,这一点为举世瞩目,但也包括软实力的增强,这一点也同样不可否认。不过,正如不少研究者看到的那样,中国硬实力的增长与软实力的增长不太成比例,前者的增长较之后者更加迅速,也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如何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正在日益引起政府领导入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家形象”在全球化时代显得特别重要,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是一部外国人如何看中国形象的专题文集,内容包括中  相似文献   

2.
于瑞瑞  徐闪闪 《企业导报》2014,(3):40-40,43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以军事力量作为主要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谋求强国地位已经不能发挥重要作用,相代替的是以文化等软实力来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迅速发展,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政治文化等软实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要想真正实现崛起,不仅应该大力发展军事经济等硬实力,更加应该大力发挥政治文化等软实力的作用,达到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报告提倡的“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也都是围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根线索。中国正在力争跨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中国和平崛起要依靠硬实力的增强,更要依靠软实力的积累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邮政独立运行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我们邮政的硬实力尽管还有不少差距,但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我们往往对增强软实力注意不够。许多成功知名企业的经验表明支撑企业发展不光需要硬实力,而且还需要软实力,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两个翅膀。几年来,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断打造企业文化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文化力恰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特别是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由硬实力、硬件要素主导的博弈,转向软实力、软件要素主导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更高的竞争在于软实力竞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国企业在综合实力上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特别是软实力薄弱,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软实力(Soft Power)又译为软力量、软权力。这一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在1990年最早提出的。奈翁将国家的综合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力、科技力和军事力;软实力是通过精神和道德的诉求,以其吸引力和影响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沟通打造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软实力"概念,并将其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硬实力和软实力不仅适用于国家间竞争,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竞争.相对于公司规模、财务实力、技术优势以及低成本等硬实力,公司价值理念、和谐氛围、学习环境、服务意识、适应能力等就是企业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不断提高竞争力,是企业长盛不衰的要诀。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除了硬实力的较量外,软实力也是根本的要素。后者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更具有潜在性、长远性和根本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软实力在参与竞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甚至正在超越传统硬实力而成为制胜的关键。企业要做强做久,必须更加注重企业软实力的打造,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启国家营销,打响中国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这次世界体育盛会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窗口和契机。那么,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品牌形象,使得国家品牌能够和快速增长的国家经济实力相得益彰,也自然而然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怎样才能彰显国家品牌的力量,从而为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积累和增强做出积极的尝试和贡献?本文这是基于以上的思考,从不同角度来讨论中国国家品牌的培育和塑造问题,希望这种探索是有益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平的崛起必然推动科技情报工作的飞速发展;崛起的标志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的综合与平衡,而科技情报水准高与低,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与弱的真正象征和标志;文章提出了和平时代科技情报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吴旺延  周欢 《价值工程》2015,34(16):185-188
伴随着我国硬实力的不断增强,作为另一个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各界热烈讨论的议题。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的视角,选取文化、政治、经济体制、生存环境和国家形象五个主要指标来衡量国家软实力,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家软实力进行评价,得出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明确我国建设软实力要重点加强的内容,对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硬实力是企业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基础,而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又能够维持、增强和延续企业的硬实力,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国家的硬实力,科学有效的实施能源战略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能源法律制度及节约能源法律制度是相适应我们硬实力发展的软实力。建立、完善能源法律制度及节约能源法律制度是发展我们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     
《冶金企业文化》2012,(2):53-53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软实力支撑中国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长茂 《西部财会》2005,(11):50-51
最近,美国再次挑起“中国威胁论”,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美国不仅认为中国的“硬实力”对它构成威胁。而且第一次提出中国的“软实力”也对它形成威胁。这是一个新的信号。是近年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国力日渐壮大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感到巨大压力后的反弹。对于此反弹。中国应有清醒认识。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主要停留在中国的“制度/结构”层面。是“意识形态”之争。不具现实意义。今次新一波“中国威胁论”的核心则放在中国的“威胁能力”上。现实指向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16.
企业软实力整合时代的管理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是虚妄空谈吗?直到今年从天而降的罕见雪灾,基于硬实力而多年自我感觉良好的国人,才惊骇发现:我们在软实力上的薄弱几乎是致命的!国家如此,企业亦然!  相似文献   

17.
新年话实力     
人的发展如同社会的进步,都是自身综合实力提升的结果。具体说,离不开三种实力:满足和保障自身物质需求的"硬实力";满足和保障自身精神需求的"软实力";综合运用硬、软实力并促其增强的"巧实力"。任何竞争,说到底都是实力的较量。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如此。无数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不仅社会、国家要增强这三种实力,个人也是如此,否则,就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更没有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软实力概念最先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原来指的是某个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来获得影响力的能力。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一奈于1990年提出的。他认为,美国在此前的几十年中利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软实力,成功地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力,但后来越来越多地使用“硬实力”(尤其是军事力量和经济手段),影响力反倒日趋式微。就一个企业而言,同样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之分。  相似文献   

19.
依靠软实力支持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已是发展趋势,在这个发展趋势下烟台要采取措施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目前,随着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区域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内涵已经得到延伸:硬实力与软实力成为一个地区竞争力必  相似文献   

20.
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不仅在资本、设备、生产经营、设施等"硬实力"上有差距,而且在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市场信用、社会责任意识等"软实力"上有更大的差距。如果说"硬实力"比较容易被复制、替代,那么,"软实力"所表现某种文化的特征,更多的体现为社会认同、亲和力,则很难复制。这正是中国企业超越外国跨国公司的最难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