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宇坤 《价值工程》2014,(14):109-111
古建筑是中华五千年灿烂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宫殿是古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类型,紫禁城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势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将从紫禁城的宫殿屋顶展开来介绍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样式和等级。  相似文献   

2.
方象  于爱清 《东南置业》2008,(11):78-81
“风水”学是中国文化的独创,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居住、办公环境、建筑结构的和谐相处。著名的古代建筑文化专家王其亨教授认为:“‘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不仅中国人对我国古代的风水术有如此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的建筑,建筑从古代发展到现在,经过长期的演化,必然积淀了人类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上.中国的建筑总是给人一种神秘色彩,有着和道家,佛家,儒家结合的思想等,讲究天人合一;而西方的建筑,给人是一种高耸的,科学和宗教化感觉明显,多是几何的,西方建筑更注重物.我们把两种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取其精华,不断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文化支柱.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屋建筑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先秦时已有相关的文献记载,这部文献就是《考工记》。北宋时期又有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总结和归纳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科学成就。而到了清代又有《工程作法》,成为中国古代工程建筑规范的集成之作。这些建筑学著作汇编了中国历史上建筑技术方面的资料,清晰地描绘出中国建筑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是城市发展史上珍贵的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百越部落分布于从长江、珠江、红河到湄公河流域的广阔地域。百越人创造了辉煌的稻作文化等,并与中原文化一起融合构建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保留有自身特色语言风俗的百越后人仍然居住在从华南到中南半岛广大地区。广西在地理和人文上都是百越的中枢。探讨百越文化,建设华夏百越文化博览园,不仅有助于民族和谐和本地区的繁荣发展,也有利于增进中国东南亚文化交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6.
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理论、艺术方面的论文,精彩纷呈,百家争鸣。但就建筑与书法艺术的专论而言,目前很少。我认为建筑中的书法艺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也是中西古建的差别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书法艺术,可称建筑书法。它可包括:摩崖石刻、建筑题记、题额、碑刻、匾额、楹联及地下的墓志铭等。书法在中国古代的宫殿、宗教、园林、陵墓、民居等建筑中,无处不在。从大型的宫殿、楼阁、庙宇建筑,到亭、桥、牌坊、民居的门口、照壁小型建筑,数不胜数,琳琅满目的匾额、楹联、碑刻佳作点缀其上,融建筑、绘画、雕塑、文学、书法、…  相似文献   

7.
祠堂之制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宗族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祠堂建筑是宗族文化的物质承栽者和形象揭示者,也是中国古代主要建筑类型之一,其选址、平面形制都有强烈的“礼制”色彩。作为广府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广府祠堂建筑,有其明显的特点,文章对其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宋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其娱乐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浓厚的商业性质,独立化、专业化程度加强。宋代娱乐市场是中国古代娱乐市场发展道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娱乐文化市场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代娱乐文化市场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充满着现代性的冲突与矛盾,对中国当代城市与建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论文聚焦于社会发展的现代性特征以及文化交流和城市、建筑的关系,分析中国城市与建筑生存发展的时空特征,认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不应是文化的单极化,而是多元化,是地域文化的共存,进而澄清城市发展与评判的思想观念,建构基于地域时空维度的城市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诗词韵文融入古代白话小说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民族文化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前辈时贤研究成果的总结评述,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文学现象,立足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形成、发展的历史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作为建筑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建设具有自身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必需的。本文从建筑企业文化的特征入手,阐述了如何建设建筑企业文化,以期进一步推动建筑企业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邱佳敏 《价值工程》2015,34(8):182-183
文章以中国古典园林建造历史为线索,探讨"文人"对中国建筑营造的影响。从魏晋南北朝文人开始参与园林建设到明清时期文人成为园林建设的主力,他们将自己的思想抱负寄托于其中。他们的思想状态受到当时社会环境、思想环境、文化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即他们代表了当时的文化思想,借此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建筑营造的思想核心,希望能为中国建筑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风沙学与中国营造、中国造园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三大支柱,建筑风沙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建筑风沙学是人们从建筑风沙的角度对生存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学问。  相似文献   

14.
回归的天坛神韵董建华查史,北京天坛,始建于公元1420年,距今已有570余年历中。其前500年,这里是历代帝王家天活动的重要场所,仅明清两代就有22位皇帝亲临祭天这654次。天坛,可谓中国古代祭天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晶,其古代建筑、园林名木更具有极其珍贵...  相似文献   

15.
蔡惠芳 《活力》2004,(11):173-173
等级森严的中国礼制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更是反映的淋漓尽致,无论建筑的台基、彩画、斗拱还是建筑的屋顶形式等等,无不是等级森严,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礼制的要求,并且使礼制观念物化,使之成为可触可摸、可视可感的事物,从而更加强化了中国古代的礼制观念。  相似文献   

16.
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元素,它随着人类建筑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建筑类型的发展而发展,并从建筑的结构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系列的门的文化。本文通过对古代门的各类装饰元素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等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却也根深蒂固,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对审计实践和研究影响深远。文章从三大视角切入,一是讨论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现代化特征,即民主集中制对审计的影响,该影响具有中国特色;二是从物质层面阐释了审计制度的文化传承性,从儒释道三个传统文化方面进行分析;三是从意识层面讨论了文化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厘清文化的影响有助于建立符合国情的审计文化,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非常丰厚,使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和创新传统建筑文化放在首要的位置,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养分,创造富有民族个性的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的光荣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中科技官职的设立,不但对古代科技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也对古代标准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宋朝李诫就是我国建筑史上受命于朝廷的官员“将作监”,是对建筑技术和标准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推动作用的人物。他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出现的一部重要技术法规,其内容是集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手册、技术标准和规范、劳动定额为一体的专著。其中的材分模数制和斗棋结构是我国建筑史上非常重要的标准化成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和合作的通用语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被众多企业家列为企业发展战略和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重要性出发,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旗下的第三工程局为例,论证了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影响,同时为中国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