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12月1日,这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深圳敲响了中国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988年1月3日,广东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把特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果及时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1988年4月,全国人大正式修改了宪法有关条款,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土地管理法》也随之作了相应的修改,从而为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2.
孙兆义 《民营科技》2010,(10):120-120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抗诉制度,总体构架可行,但不够完善,面临着若干问题亟待通过修改法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赵辉 《企业活力》2007,(7):20-22
<正>股东派生诉讼“是一个或多个股东为救济或防止对公司的不法侵害以公司名义提起的诉讼”。依照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时,公司是利害关系人,应是真正的原告,但这种诉讼中法律却赋予股东以公司名义对不法侵害者提起诉讼的权利。这种特殊诉讼制度设计的目的何在,或者说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法律价值?“法律概念除了非常技术性的规定之外,都负荷着价值。”研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计之初的价值目的,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应遵循的价值导向,对于指导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对于评判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设计的优劣,以及指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的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诉讼中和解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历史上民事诉讼中的“和为贵”思想,结合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内容分析了我国法律关于诉讼和解制度规定的不足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法律对此制度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2012年进行的 《民事诉讼法》 修改中,将公益诉讼制度纳入了其中.新法颁布以后,不少人认为我国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实际上新 《民事诉讼法》 对其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并非可直接适用.随后修改的 《环境保护法》 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问题进行细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公共利益"的难以确定导致司法审判中适用的混乱.故不仅应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对象进行界定,还应当对其立法逻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孟庆东  田成民 《活力》2011,(11):99-99
立案监督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确立的一项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指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对于监督公安机关的立案工作和完善我国法律监督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和不具体性,导致这项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现阶段立案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徐群 《财会通讯》2007,(12):85-86
一、《规定》的条文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中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作出了法律区分,完善了审计业务及其后果的法律责任界定,使我国证券侵权法律制度同国际保持一致。该规定在承继、整合和矫正既往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明确了侵权责任产生的根本原因;明确了利害关系人的范围;承认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统一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分配模式;明确此类诉讼的条件和诉讼主体列置等程序规定;明确区分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补充责任和连带责任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检察机关的性质定位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体现了中国检察制度的显著特色。根据宪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确立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权。199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职权,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4日,最新亮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以下简称修改稿)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试图将公益诉讼制度写进立法这在我国尚属首次。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诉讼(即私益诉讼),如果有些主体侵犯了公共利益,公然违反普通法律或宪法时,公民或是法定主体是否可以侵害公共利益为由提起公益诉讼,这关系到宪政社会的建设和法治的完善。因此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公民及社会对法律的监督的参与程度,落实和完善法律监督制度有重要意义。公益诉讼虽然在国外已经得到实践,但在我国将其写进立法还是首次。本文就以这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为背景,讨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严炯 《活力》2014,(7):69-69
我国的司法鉴定法律制度,应当在中国总体法律框架下,按照我国的文化传统结合现代法治理念,以公正和效率为目标,建立起科学的司法鉴定法律制度。我国的司法鉴定立法活动是在结合诉讼法律制度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司法鉴定法律规范,最后成为统一完备的司法鉴定专门法。  相似文献   

11.
关刘 《活力》2012,(8):255-255
引言律师费转付制度是指从法律上确立由有关责任方、过错方承担无过错方因采取法律救济措施,如提起诉讼、仲裁而产生的律师费的制度。该制度起源于英国,后逐渐被其他国家效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票据法》至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对票据行为的规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主体经济交往的增多,以及对大宗交易的简洁化安全化的要求,票据在丧失后的法律救济尤其是诉讼制度的空白使得人们在法律的适用时无从下手。我国《票据法》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提起诉讼三种救济方式。本文拟就票据丧失的法律救济中诉讼制度的缺陷与重构做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常伟 《西部财会》2005,(5):38-39
近几年。在接连不断的上市公司造假事件背后,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诉讼风险与日俱增-为了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对策。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诉讼风险的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对现行的职业风险基金制度及职业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中均存在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社会主义刑事辩护制度起步很晚,律师诉讼主体的地位问题,在侦查、起诉各阶段辩护权益的实现问题以及我们长期关注的控辩关系不平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解决的。现阶段我们正准备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这里我们就应当将辩护制度的完善体现在法律层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诉权的规定只限于起诉与不起诉两种权力,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公诉制度,有利于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有利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我国暂缓起诉制度建立必须根据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律制度上,通过从静态上规定适用条件、适用主体,动态上规制运行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实现该制度的设计运行。  相似文献   

16.
任锦曦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0):170-170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涉及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纠纷日益增多,而现行的诉讼体制因没有相关规定而使该类纠纷的解决一直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应及时构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社会主义刑事辩护制度起步很晚,律师诉讼主体的地位问题,在侦查、起诉各阶段辩护权益的实现问题以及我们长期关注的控辩关系不平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解决的。现阶段我们正准备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这里我们就应当将辩护制度的完善体现在法律层面。  相似文献   

18.
诉讼保险通过商业活动以使诉讼风险向社会分散,从而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并提高了诉讼救助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接近正义。我国可以并且应当移植诉讼保险制度,理由有:在经济学上,诉讼费用具有可保性;在法律上,现行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都有其不足,而诉讼保险正好可以弥补二者的不足;现有法律规范的缺失、学理研究的不足、传统无讼价值观以及专业人员的缺乏,均不能成为移植的障碍。具体制度构建可以从保险模式、保险责任范围、保险费率、赔偿限额以及设立法律规制措施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作为区分所有权人管理团体的最高意思机构。业主大会之下,设有业主委员会,作为意思执行机构,负责日常管理事务。对于业主管理团体的法律人格问题我国目前尚未定论,法国、德国、日本、我国香港的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均确认业主管理团体的法律人格。笔者认为其法律性质为非法人组织,并肯定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的说法,在诉讼中享有诉讼的主体资格;业主委员会能参与诉讼的范围限于保护业主的共同权益。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翔 《企业导报》2009,(3):141-143
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环境权作为一种新的,正在被人们逐渐认识的权利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石。我国并不缺乏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土壤和法律依据,只需对具体制度加以修改,如对诉讼资格的放宽、对诉讼途径的拓展、降低诉讼成本以及合理地安排环保工作中的司法权与行政权,完全可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