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财务”与“会计”犹如一对双胞胎,经常成双成对出现,是那样的紧密相连的和密不可分。但是对什么是财务、什么是会计,许多人却难以辨别,概念模糊。自我国加入WTO后,为和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会计改革步伐日益加快,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出台,尤其是新的会计核算制度涵盖了原来财务制度的内容,“会计”这个字眼也愈来愈醒目,并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会计热”。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会计”已经取代了“财务”,“财务”的概念已经淡漠或者是混淆不清了。什么是“财务”?什么是“会计”?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两者的界…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3月 1日 ,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特种邮资片 ,编号为TP1 2 ,共十枚。这套邮资片的主旨是“世纪之交 ,千年更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各枚片所表现的内容是 :“四大发明”、“天文历算”、“中医中药”、“农林桑茶”、“丝绸织染”、“陶瓷漆器”、“矿冶铸造”、“水利地学”、“建筑工程”、“造船航海”。在这些科技成果当中 ,有不少是古代山东人所作的贡献。因此 ,引起了山东的特别关注。正如赵建国署名 ,发表在《山东邮电报》2 0 0 0年 4月 1 4日第4版上 ,题为“邮资片上看古代山东人的科技贡献”一文中写道 :“……这…  相似文献   

3.
会计人员最重要的是诚信。“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是会计人最起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然而,就在我们身边,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司空见惯。从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到“施乐”、“默克”,从我国的“银广厦”、“红光实业”到“琼民源”、“ST猴王”,无不是在虚假的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债务和风险。假账丑闻的旋涡,曾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刺痛了我们的心灵。《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本来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秉公执法、实事求是、认真核算、严格监督,不能让债权人失望,不能让…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和”文化“博大精深”,如“和为贵”、“致中和”、“大同”、“君子和而不同”之类不一而足。然而现实却往往是求“和”而不得。“盛世”有多“盛”,免不了“成者为王”之徒的粉饰,“乱世”有多“乱”,当以触目惊心蔽之。是故,鲁迅先生读出了几千年“吃人史”。历史的警示是:“文化”只写在纸上再娇滴可人也是水月镜花,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从最早上市的门户网站,到后来的“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虚拟社区”、“网络日志”、“网络拍卖”无不是从美国复制来的商业模式。其实,不只是在互联网, 就是在广告业、娱乐业、电视圈,也全都在复制着美国的设计和程式。楼宇电梯广告是从美国拷贝来的IDEA,美国的“AMERICAN IDOL”移植到了中国造就了“超级女声”,美国的“SURVIVOR”电视节目被好几家中国的电视台拷贝成“生存体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6.
就如同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一样,面对浩如烟波、多如繁星的报刊杂志,要想与自己最钟爱的读物“握手拥抱”并紧紧不放,我总觉得那是需要一种“缘份”的。从“陌生人”,到“登堂入室”的“客人”、“友人”、“良师益友”,我与《中国金融》的10年情结,就有一根“缘份”的红线在牵引……10年前,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员。备课、教学、辅导、批改作业之余,我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饥似渴地阅读,孜孜不倦地练笔,锲而不舍地投稿,终于在“屡战屡败”之后收获了几分成功的喜悦。尽管见诸报刊、丛书的诗文还都是难登文学殿堂的习作,但在小…  相似文献   

7.
“存款立行”是将吸收存款作为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核心工作的原则。在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中,这一原则曾一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吸收存款指标几乎成了各商业银行追求的唯一目标。“存款立行”,“立”字是关键,“立”在此应作“存在、生存”解释。“存款立行”即吸收“存款使商业银行得以生存”之意。由此可以看出存款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作用。而实际工作中,“存款立行”却远远超越了其应有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8.
胡春霞 《中国外资》2004,(11):62-64
<正> 民族品牌是干锤百炼的金字招牌。可一位有识之士戏言:有些中国民族品牌是广告“炸”出来的,是网点“铺”出来的,是价格“杀”出来的,是花样“翻”出来的。此话可谓一语击中要害。“炸”、“铺”、“杀”、“翻”这四招确实也成就了一些民族品牌,可绝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如过眼烟云。这四招其实只是四根“软骨”,在勉强支撑着某些民族品牌,朝不保夕。  相似文献   

9.
细阅《中国工会财会》发现多篇文章将“两”字写作“二”字,如“……二块分别计算”、“每年分二次进行”、“二个结合”、“发二张电影票”等等。用字欠规范。“两”与“二”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常用,如“两点钟了”、“两本书”、“两个人”、“一元二角”、“二一添作五”、“百分之二”……。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口语、书面语。如果倒置,上列短语则变为:“二点钟了”、“二本书”、“二个人”、“一元两角”、“两一添作五”、“百分之两”……,说起来拗口,写起来别扭。其实,“两”与“二”的读与写是有规律可循的。用“两”不用“二”:量…  相似文献   

10.
“Expertise”、“Practice”、“Profession”这几个词频繁地出现在会计、审计的英文文献中,但是如何翻译却常常是见仁见智。译词的不统一,导致了很多翻译文献违背了原意,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对会计问题本质的认识,很有探讨的必要。一般来看,“Expertise”翻译成“专业”较为贴切  相似文献   

11.
广告是“说什么”和“怎么说”的艺术。好的诉求点需要一个好的表达方式。在人们已经厌倦了“强销”式的广告诉求时,委婉、含蓄、贴近而又幽默生动的比喻无疑可以使广告文案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在广告中,用得最多的,无疑是“隐喻”。《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隐喻”的解释是:用言词表示与其字面意义不相同的事物。在汉语中,隐喻也是无处不在。如“沐浴在春风里”。把春风拂面比作“沐浴”,很形象地体现出“浸润”在春风里的惬意。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最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起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字中是“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总称,“文”指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非有形范畴;“化”是指“教化”或“化成”,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13.
珠算课的教学原则有一条是:“精讲多练”。“精讲”多指教师精心讲授的一面;“多练”多指学生用功练习的一面,二者不可偏废。但在如何处理二者之间关系时,曾有人提出“三分教,七分练”,甚至为“一分教、九分练”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了“精讲”是珠算教学的画龙点睛,“练”是珠算教学的“功在诗外”,绝不可忽视。事实证明亦是如此。既然“练”在珠算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国内金融业的现状,借鉴国外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控股公司确实是我国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过渡到“多元化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所谓“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是多元化金融集团的一种组织结构,界于德式“全能银行”与严格的美式“分业经营”两种模式之间。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各子公司仍然是“分业”的,或者是专业化的,而集团则是“全能”的,从而兼顾了“分业经营”下的安全性和“混业经营”带来的效率。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5.
不能怂恿何谓“开票公司”?专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公司”是也。“开票公司”是典型的无场地、无资金、无实际经营的“三无企业”。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开票公司”往往生意兴隆,“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也许在有的人看来,“开票公司”纯属子无虚有,而实际...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意象”,是“意”与“象”、“情”与“景”的结合和统一。“意象”是艺术之本体,是审美创造的基本目的,艺术中的审美问题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而这个“意象”的营造离不开审美主客体间的意向性结构,在这种意向性结构中,艺术家实现了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些地区的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直接组织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甚至成立自己的“加油站”、“修理厂”、“物资供应站”等。笔者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财政部门不得参与和干涉政府采购中的具体商业活动”的规定,是不妥当的。财政部门直接参与具体的商业活动,一是形成“垄断”性采购,会将采购中的“非公”行为引入财政部门;二是财政部门实际成为一个“特殊”的供应商,按照市场原则,实现的采购不一定是最优的;三是增加了机构、设施支出,总算起来仍是“不经济”的;四是不符合财…  相似文献   

18.
“三位一体”授信决策机制是中国银行授信决策机制经历了“计划管理”、“审贷分离”、“统一授信”后,在风险管理体制上进行的第三次重大改革。此重大改革是为在机制上杜绝“反程序、倒程序”操作建立起“独立尽职调查、民主风险评审、严格决策纪律”制约下的问责审批制。  相似文献   

19.
“绿色金融”是当今低碳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等较多方面深入探讨“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察”和“查”的意思过于相近,以至于很难区分。词典上解释“查看”为“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比如:查看灾情、亲自到现象查看;而解释“察看”是“为了解情况而细看”,比如察看风向、察看动静。再比如“查验”和“察验”,一个是“检查验看”,一个是“察看,检验”。在某些情况下,“察”和“查”虽有细微差别但并不影响使用的效果,所以,把“亲自到现场查看”写成“亲自到现场察看”也没什么不妥的地方。那么“查”和“察”的细微差别又在哪呢?我们发现,“查”主要强调的是“检查、调查”;“察”除了强调“调查”之外,还强调“仔细看”。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