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贾樟柯电影长镜头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分析了其长镜头的美学特征,最后通过电影《站台》具体论证了贾樟柯电影的长镜头运用及意境。指出贾樟柯试图用镜头记录和刻画中国底层的生存面貌,对他们因恶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精神委顿、堕落予以了某种合理性的阐释。他运用“长镜头”这种表现手段,显示出了他的电影特殊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电影始终保持着对生活认真的态度记录着"人"的现状,以及时代变迁所留下痕迹,用朴实平淡的手法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残酷和无奈.其影片已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为纪实美学在中国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本文主要从贾樟柯电影纪实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贾樟柯自身的背景和成长环境对他电影美学风格的影响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贾樟柯的启发和影响三方面探讨贾樟柯电影的纪实美学.  相似文献   

3.
任明飞 《魅力中国》2014,(27):88-88
贾樟柯电影给中国的电影界带来了不小的飓风效应。他通过独特的眼光,观察中国边缘人物的生活状况,挖掘社会现实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并呈现于银幕。贾樟柯的电影素材大多数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亲身感受,贯穿始终的纪实美学风格是其电影的独特魅力之一,在他的电影作品中,从题材和内容的选择、长镜头的运用到纪实的音响效果,无不体现出典型的纪实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学术界”、“市场”以及“受众”三方面的反馈情况分析了贾樟柯电影的国际化传播效果.认为,从国际化传播视野分析,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取得了比较好的国际化传播效果.贾樟柯电影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成功的国际文化品牌,贾樟柯本人也被纽约的主流媒体称为当今活跃中国影坛的最具才华的电影导演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周耀武,1976年生于河南固始,曾从事广告和动画设计及数字短片监制工作7年。数年来以"雨不亭"为笔名在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发表大量电影评论。2005年7月,他和朋友组织成立"北京男十忙电影社"。2007年5月,他入选首届贾樟柯青年导演训练营。2008年9月,他携首部电影长片《黄瓜》亮相第6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从影评人到拍摄独立电影的新锐导演再到威尼斯参展,周耀武在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近日,从威尼斯归来的周耀武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快讯》2009,(29):25-25
据澳大利亚媒体22日报道,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和赵亮决定撤回准备在8月中上旬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上公映的3部影片。  相似文献   

7.
景物造型在电影中大多是默默无闻的跑龙套的角色,但在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中,景物突破了传统的影像造型功能,成为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深厚美学意蕴的银幕形象.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交通银行与南方人物周刊共同主办的沃德财富精神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上海站论坛,交通银行总行的副行长叶迪奇、电影导演贾樟柯、经济学家茅于轼等人围绕“金融海啸与财富精神”这一主题,分别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对财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8):118-118
对于小镇,可能大多人想象中的布景应该和著名作家余秋雨散文《江南小镇》中的描述相吻合:小桥流水,斑驳的墙;暗红的窗;歙乃橹声荡荡,充满着静谧、古朴和浪漫。但很多相对封闭的小镇,我们会看到另一种景象:正如贾樟柯电影里某些个山西小镇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唐骏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唐骏执导的电影或许能给我们国内电影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虽然唐骏的电影还没有开拍,但和我一样,有众多观众对此消息高度关注,等着看他的电影。  相似文献   

11.
张岩 《沪港经济》2005,(2):14-17
他是中国电影当之无愧的一员大将,中 国电影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闪烁着他的智 慧。他不知疲倦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奔波。 "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爱人,但我问心无愧 于中国电影!" 他就是中国电影界的前辈--朱永德。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讲述的"我与中国电影的 故事"。  相似文献   

12.
王耀成 《宁波通讯》2005,(11):34-35
且慢,难道世界上有用一只眼睛看电影的人吗?除非他是个残疾人!——我这里所谓“两只眼睛看电影”,乃别有深意在焉。  相似文献   

13.
王彩霞 《魅力中国》2011,(11):230-230
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拍摄手法也愈加多样化。作为新生代导演领军人物的贾樟柯作品《二十四城记》定位则游离于我们通常认知下的故事片与纪录片之间。本文将以此部电影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剥离出它其中作为故事片和纪录片时的相似及不同之处,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故事片和纪录片在视听语言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09,(9):114-115
“我可是从出生起就一直住在这里呵”! 提及解放碑。李滨虹充满怀念,在他的回忆中有着太多类似电影的镜头。  相似文献   

15.
金菊 《当代陕西》2009,(6):46-47,60
五月初的一天晚上,由西部电影集团与旬阳县委县政府联合摄制的电影《支书和他的媳妇》在人物原型所在地旬阳县首映。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台下不少观众眼里噙满了感动的泪水。面对记者采访,一位妇女说:当好干部真不容易呀!而另一位观众陈守敏说:“电影情节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灵,这是—部教育党员干部的好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前,我一个人钻进大连进步影院,放映的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看到一半,我彻底傻掉了。这是什么电影?除了旁白,基本上没有人说话。画面虽然很美,故事却让我看得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电影结束时,我头晕脑胀地逃出影院。十艮恨地回望一下大幅海报,后悔不该心血来潮看什么电影。这个电影,真的超出了我当时对电影最大的接受底线。世事难料。几年后,《东邪西毒》竞成了我最喜爱的影片之一。我终于能看懂王家卫的电影了。一盘VCD不知看了多少遍,百爱不厌。画面美,台词更美。我甚至把全部台词打印下来,时不时读上一读。那时不知,现在回想,也许是王家卫台词中的一股浓浓的文艺范儿征服了我。  相似文献   

17.
吴运铎来了,他又走了。七·一前夕,献礼大片《吴运铎》剧组又一次来到大连。有着80年历史的进步电影院披上盛装迎接英雄归来。影院经理高力平说:“在我们电影院里举行《吴运铎》首映式,理由很充分,当年他曾在这座影院里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且我们影院是无障碍的,接待中残联的吕世明副主席和残疾人绝对没有问题。”我对他这个说法没有异议。但是我知道,  相似文献   

18.
李勍  刘伟 《中国西部》2009,(7):114-115
这一世,李康生本就是为电影而生。不怕矫情地说一句,“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生命,我没有办法不去热爱它。不爱它,就是不爱我自己。”  相似文献   

19.
麦童 《中国西部》2012,(35):167
在《少年派》的制作特辑里,李安谈到了对影片的理解:拍这部电影是他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如果没记错的话,同样的意思在他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一书中也表达过,我最爱的导演是李安,因为他的每一部电影都直达人内心的欲望。在《断背山》上,李安让一句  相似文献   

20.
最近,好几位朋友都建议我看一看电影《疯狂的石头》,理由是这部电影里的大坏蛋是位开发商,据说和我长得还很像。还看到一则消息:北大教授张颐武说,他的朋友,《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告诉他,这部片子需要一个坏蛋的形象,想来想去,决定用开发商的形象出演这个角色,这样就没有争议了,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开发商是负面形象。所以张教授借此机会告诫房地产的从业人员“要低调”,并说低调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