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效投资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确保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他说。上世纪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锯决了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布鲁塞尔表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有潜力保持年增长8%的速度,但能否实现取决于中国能多大程度进一步释放“后发优势”,并克服贫富差距、腐败和环境污染问题等三大挑战。林毅夫说:“如果中国也以8%的增长速度发展,那么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将在2030年达到美国的50%。”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主旨论坛上表示,在后发优势的带动下,中国经济未来20年仍有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他认为,这意味着中国若保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之势,到2020年人均收入水平或达到1.27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英才书架     
《英才》2014,(2):117-117
从西潮到东风 无论是放眼中国还是全球,未来的经济都面临着巨大的调整,人们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林毅夫的《从西潮到东风》一书,是他自世界银行归来后,从全球的资源配置角度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方位的视角解读,也探讨了经济发展中新的发展模式。书中,林毅夫用很多西方经济学原理阐述了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书中的很多思考并没有完全站在西方立场去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透露,在他赴世界银行任副行长之后,将由周其仁教授接任该中心主任。林毅夫同时表示,待其世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任满后,仍将回北大任教,继续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表示,目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7.
张延陶 《英才》2013,(9):40-41
学者大讨论,思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投资与消费,谁才是中国经济再启程的引擎?围绕着吴敬琏与林毅夫关于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争论,这一命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被认为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毅夫认为,当前经济放缓的原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体制性的。因此,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应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6,(3):85-85
2005年,中国的经济学家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林毅夫是唯一一位在信任危机中被列入2005年度经济人物侯选名单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9.
林毅夫教授不久前在一次国际论坛的演讲中指出,新世纪初,中国除了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之外,还需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现阶段中国的要素禀赋特征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和自然资源相对稀缺。预期在未来数十年内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也将发展许多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密集区段的产品。而且,由于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中国将在组装技术成熟的、关键部件从发达国家进口的重型设备方面获得竞争优势。由此,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将更深程度地把中国经济和全球生产网络联结…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2,(10):18-18
“中国跻身世界五百强的民营企业在二十年内可能到150家。”——这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上做出的预测。他认为,尽管近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后发优势带来的经济增长空间仍不容小觑。接下来的20年里,只要民营企业继续利用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时机,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一定会更多。  相似文献   

11.
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最近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的显现,国外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 林毅夫先生首先表示,中国经济崩溃论并不成立,我们拥有后发优势,我们从2008年开始应该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中国的新常态与发达国家新常态不同。在金融市场上,投机非常多,泡沫非常大,风险非常高,这是发达国家的新常态。通过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进行分析,我认为我国依然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2.
7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同时在头条刊登了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政府资深顾问林毅夫在北京一次媒体吹风会上,回答记者的提问内容。他批评了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普遍看衰中国前景的悲观情绪,并预计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在8%的增速。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连经济增长一直非常强势的中国也不能幸免。最近,中国经济的快速下行似乎进一步印证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那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否能起到预期效果?是否要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反思?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  相似文献   

14.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出炉,经济专家普遍预计GDP将降到7.4%左右,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也多了起来。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连续13个季度的增速下滑,原因究竟何在?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在增效节能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众领域有许多发展机会,因此我们全力支持在华扩大现有市场覆盖,推动全面业务创新,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16.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具有相关性。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特点差异明显,金融结构的差异化也比较大。根据林毅夫等人提出的MS-BS融资结构理论,不同区域经济增长,所适用的金融结构不同。文章试图以广东省1999-2013年的相关数据验证以上观点,并给出相关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余斌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还将持续20年。中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将成为未来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潜力的挖掘。  相似文献   

18.
曾兰 《中国企业家》2009,332(2):26-26
谁是中国经济的骄傲?龙永图认为,要“寻找企业家精神对未来的引领作用”。1月7日,被称为中国经济“奥斯卡”的2008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候选人正式揭晓,共有20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入围,进行最后的角逐:万捷、马兴瑞、王一新、王传福、厉以宁、冯东川、卢文兵、卢正刚、李宁、李世鹤,刘绍勇、朱新礼、陈光标、何享健、张祥青、林毅夫、韩三平、鸟巢设计团队(赫尔佐格、德梅隆、李兴钢)、斯泽夫、蒋锡培等。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笮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在这个动荡时期,“远见和探索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09,(2):12-12
“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人民币加速升值不仅无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滑坡加剧。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更多是由美国消费过多以及中国储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所致,而非人民币汇率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据库     
张雪威 《数据》2013,(6):5-5
8%近期有关"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不绝于耳,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未来20年仍有潜力保持年均8%的经济高增长。23%据2013第五届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装备展览会消息称,目前我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累计开通64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地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