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人民银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基层央行的网络、信息系统I、T运营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央行各业务活动对IT环境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央行本身IT环境的变化和复杂度也不断增强。这对基层央行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央行科技部门需要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央行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IT服务管理所倡导的标准化方法和流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基层央行IT管理存在问题的较好思路。ITIL(IT基础设施库)是关于IT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可以为央行信息化管理和保障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证,使其更加规范和有序。本文通过对ITIL的介绍以及对现阶段基层央行科技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重点阐述了现代IT服务管理思想对基层央行科技管理工作的启示,同时阐述了实施新的科技管理方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9,(1):88-89
本文阐述了加强基层央行IT资产管理对科技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提出了IT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新形势下对基层央行信息化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基层央行在IT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所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及发生原因,提出了太原中支在解决IT资产管理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丹 《时代金融》2014,(8X):20-2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银行逐步实现了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数据大集中后,基层央行科技部门的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系统维护、数据管理转移到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网络管理,基层央行的IT风险点也在变化。本文将结合基层央行实际,概述数据大集中下基层央行的IT主要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银行逐步实现了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数据大集中后,基层央行科技部门的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系统维护、数据管理转移到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网络管理,基层央行的IT风险点也在变化。本文将结合基层央行实际,概述数据大集中下基层央行的IT主要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基层央行的视角来看,如何结合自身情况用绿色IT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进一步加快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步伐,探索科技发展的绿色之路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民银行已基本实现了业务处理电子化、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为更好地履行基层央行的职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然而,基层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受自身基础设施、技术手段、科技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诸多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7.
当前,加强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基层行信息化建设档案规范管理、保障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和开发利用已成为加强科技内部管理、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控制金融科技风险和降低计算机运行系统故障的迫切需要。近日.笔者对央行湖北省襄樊市中心支行及辖内支行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情况表明: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制度和操作方法也有待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加强基层央行信息化建设档案规范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央行IT应用程度的日益提高,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新一轮央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原来分布在基层分支行的业务和管理数据逐级上收,最终集中在一级和二级数据中心,以实现全行业务和管理的集约化,适应管理扁平化改革.信息终端已成为央行IT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平台,然而随着业务应用的普及和更新换代,用户信息终端所面临的风险也愈加严峻.蓝屏宕机、软件兼容、驱动冲突、病毒感染、恶意渗透等众多终端问题严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系统风险,已成为影响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及科技管理不断发展,央行集中核算系统、国库核算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等区域性和全国性大型系统的上线运行,标志着人民银行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层央行科技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强基层央行科技运维能力,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央行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基层科技部门的科技管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强化管理能力、提高维护水平是做好当前科技支持工作的迫切需要,而使用专业化的IT运维管理系统无疑是首选。一、IT运维管理系统架构IT运维管理系统通过4个层面实现IT运维管理。(一)配置管理层面。实现对IT组件及其配置的识别,并形成具有逻辑关系视图的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和配置基线。在配置管理层面形成对上层流程的信息支持,并通过上层的变更管理流程形成对配置管理数据库的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