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萧晴 《国际广告》2010,(4):115-116
近日,《纽约时报》发表了《饮水机效应:网络是电视媒体的朋友》一文,依据观众对格莱美奖、超级碗及冬奥会等热门的节目收视情况,重新审视了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电视媒体的节目同质化特征明显,已经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为此,业内有识之士热衷着手建立品牌,力图通过节目品牌的优势,杀出重围脱颖而出。随着“定位”学说的逐渐被认同,人们对电视媒体品牌的本质认识更为深入,意识到电视媒体品牌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即让品牌在观众的心智收视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节目的代表品牌,才能长久地影响观众收视取向。当今,电视媒体应该先作定位,再创品牌;可以这样说,我国电视媒体竞争的“定位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电视史上,传统的收视习惯往往会因为节目的精彩而改变。开办于1993年5月的《东方时空》栏目,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而十年后的5月,一个名字叫做《每周质量报告》的节目再次改变了人们的收视习惯,甚至还一度创下了央视新闻频道专题节目收视率的最  相似文献   

4.
理由一:观众喜爱电视剧"电视剧是全国电视媒体播出和收看的重中之重,省级卫视、地面频道的电视剧占收视比重超过50%(据CTR)。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的收视比重也占到了25.8%(据CSM),是观众收看最多的节目类型。电视剧成为企业广告传播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央台节目收视比重图:""""""""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媒体市场运作中,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实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节目改版,无论这种运作的周期性如何,受众对于"新"的收视需求是不会改变的。但这些"新"节目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改版?这是我们电视媒体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遥控器掌握在老百姓的手中,看不看节目由他们说了算。他们是电视广告的目标受众,但更为重要的身份则是电视节目的观众。作为广告受众的老百姓既然为电视媒体赚到白花花的银子,要求看一些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总不为过。他们终于等来了《超级女声》,《超级女声》在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于是就有人开始评论:《超级女声》是一档纯粹以高收视率为动机的低俗节目。  相似文献   

7.
2014年,是"多屏时代","新媒体","现象级"等概念被反复提及,各大强势媒体纷纷改革之年。这一年,也是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播出的第35个年头,是华风集团深化改革,开启发展新气象的重要一年。一、打造电视节目史上的"常青树"2014年的电视节目圈比过往任何一年都要群雄四起,暗流涌动,一批"现象级节目前赴后继涌入电视荧屏,频繁引爆观众收视狂潮。与此同时,还有一类节目同样引人注意,它们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8.
《广告大观》2011,(5):62-63
电视节目实行季播编排是近几年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走向。在欧美一些国家,季播编排已是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季播节目的优势之一是以新制胜,相对于通常日播周播节目长年面孔不变而言,季播以一个月或几个月时间集中播出。该种编排能为广告客户提供不同的长线、中线、短线等各种植入式等各类投放资源。季播形式是近几年才引入我国。最早引入"季播"概念的湖南卫视继今年开年的"新春合家欢季"中尝到收视甜头后,最新推出了"幸福生活季",跳出年轻群体受众圈,主打剧《回家的诱惑》俘虏了大批70后观众,《称心如意》、《好好生活》等新节目淡化纯综艺概念,向大龄观众示好。除了湖南卫视,近来,从央视到地方卫视,纷纷刮起了季播编排的旋风: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四川卫视的《第二次握手》,等等。2011年,中国电视媒体中的一股"季播潮"正汹涌而来。按季播出的电视节目与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季播是电视媒体回归传播规律的体现。然而"季播"概念毕竟是舶来品,由其引发的带状节目、点状常规节目和季播节目的协调规划等问题,都是对频道节目生产编播机制的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告》2004,(10):136-137
9月1日开始,CCTV-1著名栏目《东方时空》调到傍晚18:14播出,取代之前的少儿栏目《大风车》,这一调整有何优点?可能带来怎样的变化?专家分析认为: 第一,《东方时空》与《新闻联播》兼容性强,保证收视人群平稳过渡到《新闻联播》。改版前,CCTV-118点档的节目是《大风车》,在《大风车》与《新闻联播》之间是11分钟左右的广告、导视与电视台自身宣传片,难以和各地在此时段播出的节目抗衡,是一个收视低谷。从收视人群来说,《大风车》的观众主要是青少年,而《新闻  相似文献   

10.
正新浪微博与央视-索福瑞的战略合作,融合电视收视数据与微博社交数据,在为行业提供更多分析工具的同时,也在推动着电视媒体与社会化媒体进一步实现营销融合。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看春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节日习惯。每到这一天,一家人齐聚一堂,透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屏幕边看节目、边在微博吐槽,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看到这一点的央视,携手新浪微博开展台网联动,借助微博对晚会全程图文播报,为观众增添了一个参与春晚的机会,全方位满足他们"看、聊、玩"的需求,弥补以往电视节目在形式和渠道上的不足,实现全民联欢。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后,新媒体快速发展,为电视媒体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影响省级地面频道节目收视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打造新媒体平台、加强与观众互动、异质化竞争、提高广告制作质量、节目内容贴近生活等在内的提升节目收视的建议,以期为在多屏时代省级地面频道如何提升收视率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前一阵子,综艺节目就象沸腾的火锅一样,撩起人们的食欲。一时间七彩荧屏一哄而上,综艺节目开始步入"黄金时期"。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各个电视台都在一夜之间拥有了自己的综艺节目。一到周末黄金时间,电视荧屏就成了综艺节目的乐园。做综艺的、看综艺的、研究综艺的都忍不住了,在纸上说,在屏幕上说,在网上说。综艺节目成为一个电视传奇的代名词,创造着一个个收视神话。众人把它推到了顶峰。综艺成为一个美丽的神话。但是贪多就滥,全国综艺一盘棋,繁花似锦的背后大都面目相似,在形式上大同小异。随之而来的一次整体"降温"似乎就在预料之中急速到来。《正大综艺》收视下滑,《快乐大本营》的逐渐暗淡,曾经缔造收视率辉煌纪录的综艺节目已风光不再,收视率下调均呈明显趋势。神话一转眼便成了虚无的泡沫。新鲜感一过,观众对综艺节目"热恋"的状态有所转变,态度也趋于理性,评论界的风向标也象墙头草一样倒戈一片。业内行家分  相似文献   

13.
重庆卫视一年做了四次大改版,节目构成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观众根本不熟悉,客户也有一些怀疑,这就需要一个爆发。我们首先看好《三国》这个剧的收视保障,然后再借力《三国》把频道的节目都推出去。  相似文献   

14.
如今电视访谈节目可谓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国有l80多个访谈节目占据着省级以上电视台的屏幕,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加,可见制作单位与观众收视热情之大。然而数量并不代表质量,一哄而上办谈话节目的态势掩盖不了精品欠缺的事实。但笔者却也欣喜地发现在电视访谈大军中有精兵突起,北京电视台第七频道生活频道的《生活广角》栏目开办时间不长,就以其独特的定位吸引了众多观众,知名度和收视率在全国同类电视节目中占据新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媒体行业的兴盛,电视节目发展迅速,各大卫视和网络节目的不断更新、轮番轰炸使得人们眼花缭乱,而在众多节目形式当中,真人秀节目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而层出不穷的节目带来的收视竞争,实质上是电视真人秀的营销策略博弈。  相似文献   

16.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在2014年第一季度重磅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旨在传播脑科学知识,专注脑力竞技,挑战人类脑力极限,寻找中国的“最强大脑”。异彩纷呈的舞台呈现和充满悬念的竞技场面,节目一经播出就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无论是拥有天赋异禀的选手,还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最强道具”,不断引爆观众的眼球,随即掀起了收视的“最强风裂’。《最强大脑》精准的节目定位,节目模式的娴熟运用,节目规则的科学设计,人物角色的重点打造,节目制作的精益求精以及节目宣传的整合营销,共同成就了其良好收视的基础。《最强大脑》仍旧是一档冠以“科学”之名的娱乐节目,但是节目将抽象的脑力科学内容视觉化,借助“人”和道具变成了思维图像化、行为过程化、过程悬念化的“真人秀”,让多年来电视媒体欲加表现,但又尚未充分挖掘潜力的科学类内容焕发了光彩,也为电视节目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电视的二次售卖经济属性决定了观众收视研究的重要性,收视率成为电视传媒经济的"通用货币"。在收视率研究中,基于多频道竞争的观众忠实研究更为重要,因为这与收视份额格局变化密切相关。电视广告运营基于收视份额格局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关系,同时媒体资源和品牌也参  相似文献   

18.
柴文进 《广告大观》2006,(7S):98-99
理由一:观众喜爱电视剧电视剧是全国电视媒体播出和收看的重中之重,省级卫视、地面频道的电视剧占收视比重超过50%(据CTR)。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的收视比重也占到了25.8%(据CSM),是观众收看最多的节目类型。电视剧成为企业广告传播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2009年行至年底,电视媒体在奥运后的常态市场中又走过了一年,频道竞争态势的变化渐趋明朗,不同类型节目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数据,从频道、时段、观众和节目四个维度,对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收视市场作一简要回顾,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电视媒体的竞争与发展正在加速推动节目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节目内容社会化制作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地位,对观众收视数据的倚重正在成为节目公司做大市场和做对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CSM作为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收视数据提供商,一直关注国内电视节目制作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