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师》2014,(4)
创新源于利益驱动,金融创新也不例外。适度的金融创新可以极大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反之,过度的金融创新往往对经济运行带来灾难。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什么是金融,第二部分简述什么是金融创新,第三部分讲述金融创新实例,第四部分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7年-2020年深沪A股实体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心理学视角探讨了财政补贴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补贴显著提振了企业家信心、抑制了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企业家信心在财政补贴与过度金融化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深入三者内在的作用机理发现,财政补贴通过提高主业业绩、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激励企业家信心,企业家信心的提升会促使企业增加实体资产投资和创新投入,对金融资产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进而有效抑制了过度金融化。考虑产权性质、创新依赖性以及财政补贴类型的异质性,发现企业家信心在财政补贴与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中介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中具有显著性,仅有创新类财政补贴通过激励企业家信心显著抑制了过度金融化。本文对优化宏观经济政策、治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实体经济开始大量涉足金融领域,已经开始表现出偏离主营业务、片面追求金融利润等明显的过度金融化倾向。为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提出了坚持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加大对企业研发及生产投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企业等防范过度金融化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微博声音     
《中国金融家》2012,(5):61-62
郭田勇V: 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金融产品越复杂、衍生层级越多,其内生性风险越大,偏离实体经济也越远。因此,要使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既要防止金融业由于创新过度而剑走偏锋、脱离实体经济自弹自唱,也要进一步降低准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解决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痼疾。  相似文献   

5.
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金融的过度创新,导致对杠杆的滥用,脱离了实体经济承受能力。而我国是不是就因此怀疑、害怕甚至抵制创新呢?事实上我国并不存在所谓的金融创新过度的现象,目前我国的状况恰恰是金融创新严重不足。如果认为“过度创新”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就害怕或抵制创新,那就是舍本逐末。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发展、经济繁荣乃至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现代金融赋予了金融创新分散风险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韩鑫韬 《中国金融》2012,(20):32-33
中央提出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这表明国家对产业空心化高度关注近几年,社会资本呈现出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的趋势,导致部分地区实体经济投入不足、产能下滑、效率低下、创新乏力甚至实体关闭,即产业空心化现象,这将给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这表明国家对产业空心化高度关注,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防止经济泡沫将是今后金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实体经济的稳企回转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引发质疑。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强调统筹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是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担忧,为探究如何引导实体经济回归正轨,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能够引领企业“去虚归实”;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削弱了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技术创新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最终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价值的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强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创新意识以及引导金融回归实体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立坚 《新金融》2013,(9):9-15
当前中国经济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虚拟经济投资过度与实体经济中的消费和生产不足并存。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展价值链金融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局、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可行选择。在发展价值链金融的同时,必须强化功能监管以确保其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合适的经济增长方式、信息不对称、金融自由化过度及超前消费导致了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基本影响不大,但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必须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1.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09,(12):75-75
马德伦:从三方面借鉴国外金融创新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从国外金融创新的经验教训,我国有三条可以借鉴的基本原则。一是真实需求原则。金融产品的创新要从实体经济的需求出发,重在满足真实的融资需求.防止过度杠杆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经济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虚拟经济投资过度与实体经济中的消费和生产不足并存.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展价值链金融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局、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可行选择.在发展价值链金融的同时,必须强化功能监管以确保其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避免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实现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从资金筹集型向资源优化配置型转变。针对这种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以银行垄断暴利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当前利率市场化为核心,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稳步创新,使得经济形势倒逼金融改革,循序渐进的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避免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实现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从资金筹集型向资源优化配置型转变。针对这种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以银行垄断暴利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当前利率市场化为核心,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稳步创新,使得经济形势倒逼金融改革,循序渐进的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产生多维、深度影响。金融科技助力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但也造成金融市场的伪创新以及科技过度金融化等乱象,挑战了金融监管,加剧了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科技、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健康的生态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应推动金融科技坚守初心、坚持向善,回归科技的本源;同时完善法律规范和市场规则,加强金融监管,激发金融创新正能量,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推动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加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大力发展监管科技。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开始更多地嵌入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工具当中,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推动优质金融服务助推实体经济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在梳理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征事实的基础上,探究了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契机、挑战与路径,认为甘肃省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金融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区域金融空间不断拓展、产业供应链持续优化、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技术应用强渗透等发展契机;但也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供应链体系较为粗放、具有适应性的特色业务模式有待探索、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挑战。据此,提出了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深化科技运用等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优化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有助于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推动金融体系脱虚向实。本文选取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赋能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以及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赋能推动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其中对金融支持第三产业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多种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果。在金融供给端,金融科技通过增强金融机构竞争程度、提升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水平、缓解资源错配来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在金融需求端,金融科技通过增加企业贷款可得性、深化实体企业与金融体系关联程度来改善金融需求结构,从而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金融科技赋能助力金融体系脱虚向实的作用在对外开放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较少和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运用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改善金融供求结构不平衡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经济产生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目前存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协调现象,虚拟经济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过度发展虚拟经济会产生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要采取建立合理的实体经济结构、适度发展虚拟经济、防范泡沫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力度、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开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美国实地考察,发现强化虚拟经济、弱化实体经济的经济结构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本源,过度透支未来的消费观念是次贷危机的内在原因,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助推次贷危机全球化,美国金融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系统性风险放大。为此,金融创新是未来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动力源泉,而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和立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