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布局的集聚性造就了都市产业,它是社会立足人性化进步发展的表现。更是城市经济发展集聚性的体现。其包括一、二、三次产业,即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农业、都市服务业(商业)。不同规模城市拥有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都市产业,如发达国家部分大城市中才存在都市型农业。都市型工业是都市经济或都市产业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发达国家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和经验基础上,结合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目标,确定北京平原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和在北京发展中应承担的主要功能,同时确定适宜北京平原区发展的主要都市农业类型。针对这些农业类型,根据战略规划布局的原则,在GIS(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北京平原区规划布局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分区的发展对策,藉此为北京平原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发展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完善区域开发政策,创建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软环境;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确保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投资融资机制,推动现代沿海都市型农业快速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发展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从调整产业结构,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完善区域开发政策,创建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软环境;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确保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投资融资机制,推动现代沿海都市型农业快速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坚持把理念创新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坚实基础。无锡2010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要基本建成特大型城市.对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指导思想上,必须把农业的转型升级融入到生态湖滨型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之中,及时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对农业的功能、目标、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实现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新跨越。一要重新定位功能。从城郊型农业侧重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单一生产功能,调整为继续发挥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6.
都市农业一般是指靠近都市或在城乡结合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高效益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类型,按照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主要有产业型都市农业、科技型都市农业、休闲型都市农业、文化型都市农业、示范型都市农业、公园型都市农业、生态型都市农业等。它们当中有的注重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有的注重生态环保功能、还有的注重科技示范及休闲娱乐功能等。所以一个城市在发展自己都市农业时,必须依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很好定位,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类型发展,将其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减轻三废污染,甚到可以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城乡差别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类型模式及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从发展都市型农业和五城同创有机结合的实践中,逐步找准了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精准定位,即基于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突出人居环境和营造生态城市为基本原则,搞好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工作,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和美丽的花园城市,以及从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的高度,遵循"四位一体、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努力将市区农业全面渗入中心城区,融入长三角大都市带,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跨越发展.本文探讨了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产业类型及其理论分析,简介了国外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模式及理论探索,研究了以生态文化功能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南通模式的意义、特征、科学内涵以及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牛爽  王志宏 《经济师》2014,(9):68-69
都市休闲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新领域,它可以将农业的农业生产功能、科学普及功能、旅游观光功能、健身娱乐功能充分挖掘出来,将农业资源、环境资源及人力资源以优化配置的方式加以合理利用。文章从四个部分对哈尔滨市的都市休闲农业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阐述都市休闲农业定义,论述都市休闲农业对哈尔滨市发展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对哈尔滨市都市休闲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哈尔滨市都市休闲农业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从体制、定位、规范、管理及人才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平明德 《江南论坛》2002,(12):14-15
无锡市滨湖区作为无锡特大城市建设的重点板块,汇聚了无锡山明水秀的都市城郊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发展都市农业,已成为我区发展的重要课题。一、发展都市农业的内涵意义都市型农业,就是以规模经营为基本生产方式,以贸工农、产加销  相似文献   

10.
上海都市农业建设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与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上海农业将朝着都市型农业方向迈进。本文从都市农业的特征出发,以典型事例说明了当前上海都市农业的状况,探讨了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支农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园  章辉 《技术经济》2006,25(5):104-108
本文利用1978年-200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指出我国目前所采取的财政支农措施不能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而只是一种被动性的临时政策举措,并没有建立起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的财政支农长效机制。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无效的原因所在,并相应提出了如何实现财政支农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轨的过渡期,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增幅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粮食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粮食持续发展是农业的首要问题,它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内蒙古科右中旗的粮食生产发展缓慢、徘徊的原因进行了生态经济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增产的对策,认为旱地农业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这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理论,阐明了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从而揭示了“农业是基础”的生态环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与统一运动的生态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技术经济角度看,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应用多领域高新技术生产多类别产品、拥有多种功能的新型农业形态。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应特别重视以下问题:全力推进近自然农业的快速发展,构建多级化、关联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大范围推广循环农业,建立具有显著特色的农业块状经济,优化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组织方式,加速农业的人本化、社会福利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新乡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在农业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产生的生产转型,是推进和维护农业生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在当前形势下,为加快新乡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应从制度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建设、科技兴农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新乡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农业低碳化转型要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如何提高低碳农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消除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利影响,如何消化产业转型的初始成本,如何培育与低碳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端生产要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市场、技术、文化等手段,形成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界定了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为我国作物生产必须走集约持续发展的路子;对作物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指出全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物生产是关键,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提出以禁绝陡坡地种植,改进耕作技术、持续增产、改善品质、发展产品加工、增加投入为主的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8,(1):105-108
劳动力和土地是农业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农民的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因势利导地提高劳动力和土地市场化程度,使其按照市场信号导向自由地流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拓展农业多功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结合三明市实际,从生产、服务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