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纪大国 《民营科技》2010,(4):255-255
地震是由于地面的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因而在结构中产生内力、变形和位移。经过简化后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即一次次的震害分析进行修正、补充,得到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及破坏形式。框排架结构体系由于质量、刚度分布较不均匀,其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显著,国内对该结构形式进行了研究。针对某一实际发电厂情况,对钢筋混凝土横向框排架、纵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发电厂主厂房进行单双向地震力反应分析。研究了该类结构的动力特性,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板柱结构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结构体系,它具有不少优点,如施工支模及绑扎钢筋较简单,结构本身高度较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层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造价等等,但由于此种结构在遭受较强地震作用时,其板枉节点的抗震性能不如有梁的梁柱节点,此外,地震作用产生的不平衡弯矩要由板柱节点传递,它在柱周边将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当剪应力很大而又缺乏有效的抗剪措施时,有可能发生冲切破坏,甚至导致结构的连续破坏。因此,新的抗震规范对于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作了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实际工程中,对于板柱结构还是有大量要求的,现提供一些措施,使板柱结构可以建筑得更高一些,以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李龙  蔺志强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5):120-120,122
建筑物墙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文章对地震作用下墙体产生裂缝的进行分析,并针对一些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剪力墙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水平剪力的墙体。底框结构剪力墙主要结构是框架,既由梁柱构成,很小一部分是剪力墙,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底框结构因其特殊的建筑形式,目前在一些中小型城市抗震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底框结构剪力墙设计中布景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也高,对住房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虽然在一些大的发达城市已经被高层剪力墙结构所取代,但在中小城市多层砖混仍为主要结构结构形式。而裂缝又是砖混结构的一个通病,不但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功能。在目前住房紧张的情况下,砖混结构设计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施工时为了加快进度,裂缝问题尤为突出。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在今后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裂缝产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也高,对住房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虽然在一些大的发达城市已经被高层剪力墙结构所取代,但在中小城市多层砖混仍为主要结构结构形式。而裂缝又是砖混结构的一个通病,不但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功能。在目前住房紧张的情况下,砖混结构设计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施工时为了加快进度,裂缝问题尤为突出。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在今后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裂缝产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为了建筑物能够抗震,就需要搞好工民建工程结构抗震工作。本文笔者就针对工民建结构的抗震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这就导致了建筑师门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对立面造型上心,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平面布置更加灵活,出现了很多大洞口和大开间,出现了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布局,这些情况都对建筑物自身抗震的能力进行了削弱,最终导致了建筑物的坍塌以及破坏,最近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很多建筑物都没能在地震中起到自身的作用,这也就从根本上说明了建筑工程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所以,在建筑工程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具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设计,实施有效地抗震构造措施。本文中,笔者就浅谈基于抗震设计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大陆内的一个最宽广的浅源强震活动地区,是多地震国家。地震所以能造成如此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防。所谓抗震设防是指对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包括地震作用、抗震承载力计算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来达到抗震的目的。文章主要就砌体结构抗震措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浅谈框剪结构填充墙渗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建筑物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为了减轻钢筋砼框架、框剪结构楼体的荷载,填充围护墙多采用轻质砌块、砼空心砌块等。这些材料具有容重轻、隔热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且能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因此,在框架、框剪结构填充墙中得到广泛应用。就我们大连地区特点而言,多采用轻质砼小型空心砌块作为填充墙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常出现外墙渗漏造成质量通病。特别地处沿海地区,多受台风暴雨袭击,而且年降雨量较大,每当暴风雨或大雨过后,外墙面上出现一片片的湿印迹,使外墙面层脱落开列、空鼓,室内墙面变色、发霉、涂料起皮,面层起粉,地面木地板及地毯浸水、潮湿,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了业主对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产生不满情绪,给业主生活带来了烦恼与不便。  相似文献   

1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章对影响工业与民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为了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顶部突出部分的破坏作用及影响,文章通过简要阐释,得出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鞭梢效应"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砌体结构中的一些细小裂缝由于不危及使用,往往被人忽略.但这些裂缝在较长时间内还不稳定,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时容易引发墙体破坏,甚至墙体倒塌,必须重视解决.  相似文献   

13.
季中文 《基建优化》2003,24(6):49-50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常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及耐久性,严重的则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控制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施工监理在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中具有重要作用,着重阐述了施工监理在混凝土浇筑前、浇筑过程中、浇筑后以及养护中必须做好的一些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建筑结构如果抗震性能太低的话,遇到等级较强的地震,就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工程行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但是,有关的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对地震破坏建筑物的过程以及原因还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所以不能够设计出精确的抗震方案。文章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方案,为以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鹏  辛承利  张文山 《价值工程》2010,29(18):118-118
砌体结构的房屋在中小城市建筑物中占的比例较大,分布较广,而砌体结构中的一般细小裂缝由于不危及使用,往往被人忽略。但这些裂缝在较长时间内还不稳定,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时容易引发墙体破坏,甚至墙体倒塌,必须重视解决。本文根据施工经验,提出自己对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的浅显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志永 《价值工程》2010,29(21):116-116
为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进行加固,可使建筑物在遇到强烈地震时不受较大的影响,避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2008版抗震规范修订内容及抗震加固技术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不断完善设计理论,并有效通过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浅谈砌体结构抗震设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大陆内的一个最宽广的浅源强震活动地区,是多地震国家.地震所以能造成如此重大损失,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防.所谓抗震设防是指对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包括地震作用、抗震承载力计算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来达到抗震的目的.文章主要就砌体结构抗震措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民营科技》2014,(1):175-175
针对抗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震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保障生命安全,然而近十几年来大震震害却显示,按现行规范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虽然在地震中没有倒塌保障了生命安全,但其破坏却造成了严重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而且这种破坏和损失往往超出了设计者、建造者和业主原先的估计。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3,(11):43-44
地裂缝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特殊地质灾害,我国广大地区的建筑结构也深受其害,为了更好的防治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破坏,本文从地裂缝对建筑物结构破坏的力学模式入手,分析了地裂缝在建筑结构上产生了拉应力、剪应力和扭矩等各种内力,从而造成了建筑结构的最终破坏,由此得出建筑物产生裂缝破坏的原因,并为工程中进一步防灾减灾技术对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地震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人类没有办法去控制。地震灾害造成重大的人员损伤和财产损失,原因主要是建筑物被地震所破坏而造成的,由此看来,建筑物的抗震性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抗震理论、试验、设计原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性的基本现状,并指出了21世纪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