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已逐步接近尾声,各种法规的修订正促使证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沉睡将近一年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已全面启动,在各种再融资方案中,定向增发一度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本文以最新的《管理办法》为依托,着重分析定向增发再融资的特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1991/01-2012/03在深泸两市上市的62家河南省上市公司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公开增发再融资的公司,采用股票市场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其公开增发招股公告事件的发生对股价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统计检验来确定价格波动的效应及其程度,以期在公告效应分析过程中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情况加以梳理,对其公告日效应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查在现有再融资制度下,我国证券市场上不同再融资方式的绩效问题。研究表明:(1)增发再融资方式的AAR数据统计结果较为平稳,配股再融资方式的AAR数据结果波动较大;在再融资公告前一段时间内,除配股之外的几种再融资方式CAR基本呈正值,且越临近公告日正值越大,总体表现出逐渐上升的特征。(2)在再融资公告后,除增发再融资之外的其他三种方式CAR基本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说明投资者在了解具体条款后调整了先前对再融资公司偏高的预期。而采用增发再融资方式的CAR则继续维持上升势头.但增速减缓,在对全时期样本和行情上升期样本的研究结果更加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4.
杨雪 《会计师》2021,(14):40-41
再融资新规发布后,证监会明确规定了实施定向增发时战略投资者必须符合的条件,股市迎来定增热潮.2020年7月中联重科发布定增预案,将引入包括基石资本在内的四名战略投资者,募资约六十六亿元.然而时隔不久,中联重科于9月宣布采用修改后的A+H综合定增方案.本文以中联重科转变定增策略为起点,描述中联重科自准备引入战略投资者到很快重新确立A+H股询价定增方案的详细情况,并对其中的缘由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其他上市公司进行非公开发行募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定向增发因其方便、快捷、费用低等优势,已成为再融资的主流方式.通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统计检验对河南省已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定向增发预案公告产生正效应,具有较强的显著性.非资产重组动因的定向增发公告正效应,延续时间长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资产重组动因定向增发在(0,3)窗口公告正效应逐日上升,但之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市的发展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融资状况,上市公司在完成了初次融资即股票发行上市后,因发展需要再融资,而再融资渠道的选择,反过来又影响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在相互影响下,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从单纯的配股融资发展到今天的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再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市的发展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融资状况,上市公司在完成了初次融资即股票发行上市后,因发展需要再融资,而再融资渠道的选择,反过来又影响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在相互影响下,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从单纯的配股融资发展到今天的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再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2019,(21)
我国的股票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进入全流通时代。在新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多种方式实现股权再融资。其中,定向增发发行门槛低、发行速度快、发行费用低等诸多优势受到上市公司的追捧,目前,定向增发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股权再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本文以北汽福田为案例,对其定增前后的企业绩效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再融资对于壮大上市公司实力、促进公司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截至2004年底,河南省共有17家(次)实施了再融资,融资总额为58.9亿元,对比上市公司再融资条件,2006年度在经营业绩上具备再融资条件的公司有15家,其中具备增发和可转债条件的有10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7年A股成功定向增发的18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引入治理结构、股权制衡和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定向增发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财务绩效均有负的总效应,且对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问题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章卫东  王乔 《会计研究》2003,(11):44-46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是股权再融资的成本偏低。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造成的,过度的股权融资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必须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股权融资的监管、规范市场运作等方面来治理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增发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短期财富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各因素引起股价发生波动而给股东带来的额外收益.因此,选择39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短期财富效应进行研究,其中以2007年10月16日为分界,选取2007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21家上市公司及2008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1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分析定向增发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财富效应.在实证研究中,通过超额收益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变化、股东收益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及其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发、配股和可转债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再融资方式。决定再融资绩效主要有募集资金的投向和再融资的规模两个决定性因素。本文在假设募集资金的投向为稳定因素的前提下,认为再融资的绩效取决于再融资的规模,两者之间具有正向的关联关系。对此采用盈亏平衡点模型和规模经济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到达规模经济临界点之前,再融资的数量增长有一个递增的规模经济效应,相反则可能取得一个递减的规模不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5.
配股和增发新股是股权再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相比较而言,配股的资本成本要低于增发新股,而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时都倾向于选择资本成本较高的增发新股方式;而且在股权再融资之后,公司的发展能力出现了下滑现象。这两种现象,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之中一直都是财务之谜。本文通过选取2006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即以2005年~2010年的报表数据作为样本,验证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否同样存在着这样的财务之谜。通过指标衡量公司发展能力,采用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测量哪些因素对公司发展能力的影响较为重大,从而提出改进意见,以期对我国上市股权再融资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股权结构、股权再融资行为与绩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却是股权再融资的绩效低下。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和再融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与公司长期绩效的关系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进行研究。上市公司向其大股东及关联方实施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在短期内能够显著上升,但是长期绩效会逐渐变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的行为会使长期绩效进一步恶化;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公司长期绩效越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已成为大股东向其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方式,有损公司长期绩效,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8.
金融去杠杆降风险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业一般基于提升自身资本充足率的目的进行股权再融资活动,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还是要通过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来降低经营风险并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通过对浦发银行2014-2018年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对其定向增发前后的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在其2017年定向增发以后,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显著改善,风险下降,但盈利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从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浦发银行应当进一步改善业务结构,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高营运效率,通过盈利能力的提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主导了再融资市场。监管政策的变迁带来了股权再融资偏好的何种变化?不同的再融资方式对再融资效率及公司绩效等有何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监管政策的变迁历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当前的再融资状况及各种再融资方式的影响,并给出了规范再融资市场、提高再融资效率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流通市场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已经提到了比较急迫的日程上,因此,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进行研究,在现阶段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再融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