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汽车界,李书福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人物,吉利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企业。李书福之引人瞩目,有言为证:比如他说: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加上一个铁壳吗!比如他说:吉利要做中国的“丰田”!吉利之“特立独行”,曾引来一些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的未来出路是在民营企业。民企造车的惟一出路是国际化和出口。”在过去的一年中,李书福不止一次的如此表示。1998年,当李书福正式宣布进入汽车领域申报汽车项目时,他的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吉利汽车充当的是汽车业的鲶鱼角色。而如今,他的注意力不仅仅放在中国。如果你问他:“将来吉利会以哪些国家和区域为销售重点?”他说:“全世界嘛!”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2005年,李书福和吉利可以说是斩获颇多。这一年,吉利集团在香港成功借壳上市,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一年,李书福还穿着唐装带领吉利汽车两…  相似文献   

3.
吉利集团董事会主席李书福在10月里做了两次演讲,都和中国与欧盟的字眼有关。一次是在欧洲,一次是在上海。话题的由头,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因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如果没有沃尔沃这杆大旗,以吉利汽车的品牌力量,恐怕没人会愿意听李书福来谈论全球合作和宇宙未来。李书福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里充满梦想的人,从造车开始,不管梦想多么遥远,到目前为止,至少对于中国汽车而言,吉利和李书福的梦想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汽车商业评论》节选李书福在欧洲的演讲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马宁 《监督与选择》2011,(11):94-94
国庆长假期间,吉利的名字出现在了《新闻联播》中,而彼时帝豪品牌车型也不止一次出现在镜头中,成为吉利走向品牌、品质的风向标。正如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所说:“吉利早期以成本作为主要的优势打价格战,但后来在保证成本的前提下打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和企业的道德战。”同样在李书福的传记中,记载了他从120元起家做照相生意到多次转战商海其他领域,并最终驻足汽车制造的经历,特别是在通用破产后,大家又想到了他当年的“预言”,而之后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吉利已不是那个制造四个轮子上加俩沙发的吉利了。  相似文献   

5.
可以把当今做汽车的分成两类,合资的和不合资的。42岁的李书福无疑是后者的强硬代表。带领吉利艰难造车的10余年里,李书福始终高举民族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这两面大旗,并视走出国门为自主创新的重要一环。 2004年,吉利出口轿车占到中国轿车出口总量的一半。而在这背后,吉利还有着并购国际汽车公司的惊人企图。  相似文献   

6.
吉利临界点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6,(12):66-69
中国最特立独行的汽车厂商和它的老板都处于蜕变升级的关键时刻,但挡在“野孩子”面前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 2006年6月6日,北京。6款新车型的效果图摆在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和他的随行人员面前,它们是吉利即将推向市场的新产品。大家对其中4款的看法都很一致,只在两款车上意见出现了分歧。李书福喜欢前卫、夸张的造型, 这符合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但吉利控股  相似文献   

7.
宋家婷 《中国企业家》2016,(6):81-84,80,120,9
吉利今日已经成为李书福期待中的汽车帝国。收购沃尔沃,让其有了国际车企的身份,消化沃尔沃则为吉利带来了品牌与品质的跨越式提升。但是,它还未冲过所有险滩整整一天,李书福在会上没有做任何发言。这是3月6日,政协工商联小组讨论会现场。当其他委员慷慨陈词或者娓娓道来时,李书福只是安静地坐着,翻看文件,微笑,间或跟左边的委员低语几句。外界试图打破他的平静。有记者在会后拦着采访他:"你还是汽车疯子吗?"李  相似文献   

8.
有人请李书福推荐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汽车,他毫不犹豫的推荐吉利的自由舰,“这是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轿车”,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9.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5,(24):204-206
野孩子吉利今非昔比,而李书福口出狂言的习惯却依然不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汽车业,李书福向有"狂人"之称.而且,发狂是他的常态. 9月,李书福再次大出风头,吉利旗下5款新车型将亮相德国的法兰克福车展,是中国惟一的一家.此前,包括法兰克福车展在内的世界公认的5大车展,中国汽车企业从来没有独立涉足过.而吉利,只是一家进入汽车业不过5年的民营企业.这点,足够使李书福骄傲.  相似文献   

11.
在未来几年,他必须率领吉利突出重围,在中国汽车的“3 6”格局中站稳脚跟,让他的老板李书福扛的“红旗”能一直打下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8日,李书福公然把一款吉利自由舰轿车弄到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美国底特律车展上。这是该车展举办98年来首次出现的中国汽车。李书福竟敢到美国汽车“三巨头”门口班门弄斧,这种狂妄之举让国内外汽车大腕们着实吃惊不小。有些人纳闷:这个“疯子”是不是又犯病了?然而,李书福有自己的想法:把汽车卖到外国去,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汽车跑遍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在吉利申报汽车项目的时候,曾有官员当着李书福的面说,你想造车无异于自杀。李坚定地回答:“那就给我一次自杀的机会吧!”  相似文献   

14.
一次,李书福到一个下属企业视察,竟被保安拦在了大门口,原因是这座大厦"谢绝民工进出"。原来,在保安眼里,李书福穿的衣服和民工差不多。如此看来,李书福的确“土”的可以。这位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老板的“土”故事还不止这些。他仅有一套稍好点的西服作为重要场合的“形象服”,其余的很少在500元以上;爱去茶楼谈事,却只喝免费的白开水;坐拥数辆名车,却只开自己企业生产的经济型轿车……李书福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但却守着自己固有的“土”气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在李书福看来,“抠门”的生活可以不让那些费用转移到汽车成本上,汽车价…  相似文献   

15.
主角李书福     
《经营者》2010,(4)
像船长一样,李书福始终牢牢掌控着吉利的航向,并懂得与国际上最专业的机构合作。通过收购沃尔沃,他身边云集了中国汽车业一批顶尖职业经理人,帮助他成为中国汽车的领跑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华 《经营者》2003,(12):67-68
<正> “汽车狂人”李书福是第一个杀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中国轿车产业的民营企业家。自1999年起步弄车以来,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作为经营理念,仅仅5年时间,就打造出了一片天地,成绩斐然,为国人所瞩目。吉利如一匹奋蹄扬鬃的黑马,以闻所未闻的超低价格彻底打破了中国汽车的价格神话,为许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提前圆了汽车梦。如今,李书福已把他的“蛋糕”做到了这样的程度:吉利汽车形成了宁波、临海、路桥和上海4  相似文献   

17.
李书福5年前的转型战略,把“吉利牌”压进了箱底,用帝豪、全球鹰和英伦3个新品牌取而代之。5年后,当吉利打算由“技术”向“品质”二次转型时,李书福决定打开箱盖,重新取出“吉利牌”。  相似文献   

18.
人们熟知“吉沃恋”的时候是在去年3月,然而“迎娶”沃尔沃似乎一直是李书福的一个心愿,甚至在吉利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的2002年,李书福就在内部宣称要收购沃尔沃。  相似文献   

19.
“1.0升的车应该被划定为小排量车,2.0升的车耗油量是它的两倍,税率却与1.0升相同,这样做有失公允。”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日前对“汽车消费税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将1.0~2.2升的汽车消费税税率定为5%,跨度太大。此外,对2.2~3.0升的汽车消费税税率为9%,李书福也不赞同。他认为,该排量区间  相似文献   

20.
当通用走到破产边缘,中国企业将火中取栗还是有心无力? 早在2001年的某个汽车高峰论坛上,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曾大谈未来十年 二十年内通用、福特一定会关门大吉的 观点。台下坐着的通用、福特驻中国的首 席代表或是不以为然,或是听不下去,其 中一人站起来拿包就走。有人问他怎么 了,他说:“李先生说我们公司就要倒闭 了,我现在去找工作啊。”四年后的今天, 持有这一观点的已不止李书福一人,“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