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经济》2011,(1):12-13
如果说天一广场、和义大道、月湖盛园代表了宁波的商业高度,宁波美术馆、宁波城市展览馆代表了宁波的文化高度,三江口绿地、日湖公园则代表了宁波的绿化高度。在这一个个令宁波人引以为豪的项目背后,是一家已有十一年历史,为宁波城市建设呕心沥血的企业,这些代表了宁波高度的项目均出自该公司之手,这就是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宁波历史上曾有日、月二湖,现存的月湖风光旖旎,名闻遐尔,但日湖由于湮废已久,知道的人不多,了解的人更少。最近出现了“日湖公园”之争。为何一个湖名竟引起波澜,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宁波一些市民、特别是地方文史研究者的心目中,日湖有着无形但崇高的地位。“日湖”这一名字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农贵新 《宁波经济》2005,(1):22-22,47
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焦点和难点是农村地区。从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的发展规律、宁波实践经验和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要确保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应采取以下五个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第十三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看,宁波服装业正表现出回暖势头。宁波服装业企稳回升主要表现为,出口订单大幅回流,企业开工率上升,用工紧张现象再现。国际订单开始大量回流,使宁波不少大的服装企业,如雅戈尔、杉杉利润增长很快。从今年初开始,宁波纺织服装业出现用工紧张现象,纺织服装行业已成为宁波劳动力紧缺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月度外贸出口额系指在某个月份,注册地在宁波的企业通过全国各个口岸出口的总额。由于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统计不再采用长期使用的内部业务统计方法,改为全部采用海关统计数据。而在现实中,存在大量宁波企业通过外地口岸(如上海、广州等)报关出口和大量外地企业从宁波口岸报关出口的情况,因此宁波市月度外贸出口额需要通过宁波海关在每月初汇集全国所有口岸海关数据,并予以分类归集才能获得。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这一过程往往延续一定时间,而获得进一步的详细分析数据(如出口企业、产品、国别地区、贸易方式等)则需要进  相似文献   

6.
一、树立农民工服务管理的新理念 进入新世纪,宁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和国家计划单列市,伴随市场化、工业化和对外开放持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宁波户籍人口560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已由2003年的145万、2006年的285万增长到343万人。其中青壮年占90%,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已占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60%以上,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比例更高,如占建筑、电子、服装等企业员工的80%,集装箱和卡车运输、环卫工人的90%。  相似文献   

7.
一、宁波城乡人口发展与劳动力供给增长趋势分析 (一)人口总最预测。从1978年以来宁波人口自然变动数据分析,死亡率相对稳定,保持住6‰左右,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牢旱下降趋势。从老龄化加剧的趋势看,死亡率会出现微升的情况,而从育龄妇女减少的趋势看,出生率还可能会下降,因此可推出自然增长率将继续下降。仅从时间序列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推进的步子更快,去年我市的城市化率已达56%。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比重已下降到20%左右。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大量的农民开始进城买房,享受市民的生活,但也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的“逆流”。  相似文献   

9.
赵玲 《宁波通讯》2008,(2):61-61
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我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已在相关部门进行暂住人口登记的有331万余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9.11%。有些区和相当部分镇(街道)以及村,外来人口已超过了本地世居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宁波经济社会建设的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对宁波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并涌现了许多先进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10.
微宁波     
《宁波通讯》2013,(22):84-84
@宁波发布:【宁波明年起可免费享受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从明年1月1日起,凡参加宁波市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常住人口(指宁波市户籍人口及办理居住证半年以上的非宁波市户籍人口),均可享受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宁波老龄化日趋严重,截至2022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186.1万人,占总人口的23.3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2万人,占总人口的14.1%。老龄化系数连续五年以约1%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宁波老年人将占户籍人口的30%,养老服务质量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家庭。老年人除了养老,还十分关注医疗、康复问题,如何把养老与医疗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无疑是社会刚性需求,也是摆在宁波面前的新问题。近年来,宁波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去年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年底的一个午后,Starbucks Coffee的落地大玻璃外寒意依旧,而此时室内暖意融融,伴随着浓浓咖啡香的则是热烈的讨论。由宁波经济杂志社召开的2004年宁波经济走势座谈会吹起了一股经济发展的暖风,乐观而不失理性。  相似文献   

13.
正雨润百谷生万物,"谷雨"孕育着成长的美好期待。从2019年开始,宁波将每年的谷雨日作为"宁波人才日",希望广大人才与宁波共成长。去年谷雨日,在甬江人才创新中心,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以"在宁波,都挺好"等引才金句,首次向全球英才发出"谷雨之约",在人才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今年此时,在宁波文创港,郑栅洁再次向天下英才发出"谷雨之约":"我们真诚欢迎优秀的人才,选择优秀的宁波,在宁波唱好‘双城记’、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历史进程中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宛如和煦的春风,吹绿大地;开放,犹似强劲的催化剂,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浙江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似红花遍地:宁波的民营企业贡献巨大,天地更宽。 宁波的乡亲们,他们摆脱了贫困,开始从温饱奔向小康,家乡的民营企业造就,涌现了一批新人、能人、高人。他们向传统、落后的生产力告剐,他们向现代化的工业迈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人口正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城市间的"人口竞争"愈演愈烈,对于中国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城市而言,"千万人口"都是一个亟待突破的目标——"一座开放创新、幸福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到2049年,宁波市域常住人口约1000万。"两年前,"宁波2049"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这样的期盼。如今,宁波人口增长的脚步远快于预期。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宁波常住人口达到854.2万人,过去两年共新增常住人口53.7万人!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04,(9):10-11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2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设计神州大地的同时,也为宁波这座城市画上了一幅蓝图。正是借着“宁波帮”的平台,宁波开始了人们眼中发展最快的时期。捐助项目、投资实业、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17.
正诉情八千年,寻梦井头山。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榜上有名。这也是宁波市继1998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2002年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2016年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后,第四个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井头山贝丘遗址等四处也将成为宁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温家鹏 《宁波经济》2014,(4):19-21,25
外来人口是宁波人口增长的主因,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超过70%的外来常住人口和90%的本地迁居人口进入城镇,本地户籍人口在市域内迁居数量较大,228万外来常住人口总体上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约200万的本地户籍半城镇化人口应是当前宁波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根据上述特点,宁波在城镇化发展中应建立引导人口集聚的城镇发展策略,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体制,逐步完善财政分成、产业调整和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加快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宁波作为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早在公元7世纪就已成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曾创造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的辉煌。而现代文明使宁波充溢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宁波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之一,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经商环境均居全国前列。全市户籍人口557万,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4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00美元,财政收入46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这些耀眼的数字无不昭示着宁波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一直处于一种很有实力、很有活力,同时也很有发展潜力的状态,其充满神奇色彩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一直为人们注目。但不可否认,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水、电、土地等要素的瓶颈制约开始显现,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矛盾凸显,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等等。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生态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任务,要求把宁波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