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井漏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井下复杂类型。处理井漏不仅占用钻井时间,而且造成钻井成本大幅升高。对于裂缝性井漏目前还缺少有效的堵漏手段,堵漏成功率不高;加之诱导性次生裂缝漏失层位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处理难度,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吐哈市地区漏失钻井液1000m~3以上的裂缝性漏失井共计10井次,漏失钻井液2万多立方米,占总漏失量70%以上。开展裂缝性井漏堵漏工艺研究,对钻井提速和科技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失返性漏失是井漏最高级别漏失,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卡钻、井塌、井喷等井下事故,针对锦州区域C井的漏失特征及现象,以及地层开发情况,分析得出为地层压力亏空引起的漏失。漏失初期通过原井下钻具进行随钻堵漏作业,漏失量过大,更换堵漏钻具进行堵漏,通过替入不同浓度及配方堵漏浆等措施,成功完成堵漏作业,并提出处理失返性漏失原则、最优处理方法及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陇东区块大型漏失井普遍存在地层水活跃,漏失静液面低,漏层承压能力弱等特点。针对部分漏失井存在漏层空间大、堵漏材料无法架桥滞留、注水泥漏层处不成塞的现象。现场实验了环空送入石子填充技术、高强度米石挤压堵漏技术、3H承压堵漏技术、钻具下穿漏层注水泥堵漏技术,从而提高了大型漏失井堵漏成功率,大幅度降低了堵漏损失时间和成本。以上堵漏技术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钻井施工过程之中会经常出现井漏的问题。地层承压能力低等情况主要发生于以下几类地层之中,主要包括:复杂构造地层、裂缝发育地层以及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等。针对不同漏失选取优质的防漏堵漏材料并且于现场反复试验,根据实践提出钻井过程中应当采用的防漏堵漏技术和措施。实践表明,恰当合理的防漏堵漏技术和措施,不但防漏效果良好,堵漏成功率高,而且能明显提高地层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5.
陇东区块洛河组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漏失现象,井漏一直是该地区钻井施工的难点。近几年随着钻井数量的逐年增加,漏失井口数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每年的堵漏费用占据复杂、事故井费用的80%以上,近几年也不断试验出一些新的堵漏工艺,虽然曾经一度存在多达十几种堵漏技术,但考虑到堵漏效率及费用,部分堵漏技术虽然有效但已逐步被淘汰,就现有的几种常用堵漏工艺如何合理的搭配应用,是提高堵漏效率、降低堵漏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跃进区块二叠系井段钻进时普遍存在井漏,给钻进施工带来极大的井下风险,二叠系井段钻穿经过堵漏后在同开次的后续井段施工中复漏、下套管施工中复漏、固井过程中水泥浆返高较低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在二叠系裸眼井段及同开次井段卡钻风险极高、套管固井质量较差等问题出现。本文结合跃进3井采用堵漏工艺进行二叠系堵漏的工程实例,从堵漏施工周期、堵漏成功率等方面入手,塔河油田跃进区块二叠系井段常用的桥浆堵漏,在跃进3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渤中34某区块主要的开发层位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该区块整体上为夹持在多条断层之间的一个垒块构造,区块内断层比较发育,两组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断层将该区块切割分为多个断块。在前期开发中,受断层影响,井漏现象频发,并引起多起井下事故,生产时效较低。通过对漏失井情况分析,结合地层特点,提出了防漏、堵漏的多项关键措施,对后续深井开发具有极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海东部地区灰岩地层某油田的油气勘探开发的潜力巨大,但在钻井开发过程中,防漏堵漏成为制约古近系某油田开发进度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灰岩地层天然裂缝、溶蚀孔洞发育,具有裂缝—孔洞双重孔隙介质特征,连通性好,易发生失返性漏失以及灰岩地层承压能力极低,钻井过程中静止不漏,开泵漏失或者承压不能满足下步作业要求。针对南海东部古近系地层某油田漏失特点,结合已钻井漏失情况,分析漏失机理和原因,构建防漏堵漏技术评价方法,形成南海东部古近系某油田防漏堵漏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HQ油田洛河层孔隙度结构特征、裂缝形态和发育情况等进行研究,得出低压诱导性裂缝是导致钻井过程中井漏和堵漏一次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堵漏机理研究,优选出弹性堵漏材料、胶束聚合物和填充材料,经过室内防漏堵漏评价实验,研究防漏堵漏钻井液体系的适应性.现场试验证明防漏堵漏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封堵漏层,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川渝地区优质页岩气储量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深层页岩气已逐步成为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渝西区块地质地貌复杂、埋藏深、缝洞发育明显,嘉陵江与须家河组不整合接触、灰岩云岩岩溶发育、构造裂缝断层发育,井漏复杂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钻井施工提速提效。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难题,开展了页岩气钻井防漏堵漏技术研究,系统阐述了岩溶勘查、井身结构优化、物理化学类、水泥浆、膨胀管等技术工艺的封堵效果,明确了井漏预防处理措施。目前井漏治理难度大,恶性井漏频繁,综合堵漏工艺技术具备一定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开展堵漏新材料、新工具及配套工艺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1.
渤海区域作为中国海上油气田开发重要的海域之一,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面临着多重潜在井漏风险。以渤海某油田2D井区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地质日报为基础,综合应用多种资料及技术方法,运用了Geoframe软件分析得出的常规剖面、方差剖面、蚂蚁体剖面以及测录井曲线,对渤海某油田2D井区的裂缝性漏失、薄弱地层漏失和工程漏失进行综合而深入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累计完钻探井3口,漏失率66.7%,完钻开发井12口,漏失率50%;漏失层位集中在东三段、东二段,漏失类型归结为3类(裂缝性、薄弱地层、工程漏失);断层、裂缝是井漏易于发生的重要地质因素,新井预测及优化应尽量规避近东西向断层,确需过断层建议在浅层穿越断层,需东营组过断层的应尽量垂直断层减小轨迹与断层接触,应按从大原则给出风险段,利于钻井作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速度偏差引发的风险点预测偏差。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为渤海区域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降低漏失风险,推动油气产业在这一关键区域的安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由于受到化学溶蚀作用,发育包括溶孔、溶洞和裂缝在内的多种类型漏失通道,导致漏失成为安全高效钻井的首要挑战。以S油田N组巨厚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综合测井和录井解释成果,建立了溶孔、溶洞和裂缝不同类型的等效物理模型。通过采用将离散裂缝嵌入变渗透率基质中的方法建立钻井液漏失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系统对比分析不同漏失通道条件下的钻井液漏速和漏量的变化特征,以及钻井液参数对漏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漏失通道类型是影响漏失的主控因素,漏失程度与溶洞渗透率大小成正相关,且易引发失反性漏失。裂缝宽度和溶蚀半径也对漏速和漏量影响较大,但二者存在阈值,当达到一定极限时漏速和漏量趋于平缓。漏失通道组合越复杂,漏失越严重。钻井液密度与漏失程度成正相关。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为溶孔-溶洞-裂缝型碳酸盐岩漏失规律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安全高效钻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加强钻井工程中的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钻井工程的安全保障系数。随着我国能源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钻井工程的工程要求也不断提高,石油能源开采的过程受到社会各方的深切关注,防止在钻井工程中发生意外,需要加强对砖井工程井漏的预防及堵漏的技术研究。在进行钻井工程工程中石油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突发情况的措施管理工作,增加钻井工程的灵活性。文章主要对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14.
定北区块地处陕西省定边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内,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与天环向斜的交界部位,构造复杂,下部有断层和裂缝发育,在下古生界马家沟组易发生漏失,中生界刘家沟组地层承压能力差易发生漏失。已施工十一口井,其中五口井在马家沟组发生较大漏失。定北13井在刘家沟顶部发生失返性漏失,定北27井自900m开始发生恶性漏失,导致了一系列复井下杂。  相似文献   

15.
镇泾油田位于甘肃省镇原县和泾川县境内,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由于地质特征和地层岩性的影响,该勘探区块井下情况复杂,极易发生井漏,严重时钻井液只进不出,同时引起缩径、遇阻、卡钻等,钻井周期长,施工风险大,钻井成本高,成为制约油田规模开发的“瓶颈”。华北石油局为实现镇泾油田产能突破,低成本建成百万吨原油生产基地,大力倡导钻井技术创新,各施丁队伍积极组织攻克井漏这一技术难关。华北石油局五普钻井公司20509井队针对该区块地层及岩性特征资料进行认真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复合堵漏、静止堵漏、随钻堵漏等制服井漏顽症的“秘方”,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的石油开采与钻井中经常发生井漏现象,因此,在石油钻井工程中必须要重视防漏堵漏问题,以确保石油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从阐述在石油钻井工程中应用防漏堵漏工艺的意义入手,分析了防漏堵漏工艺在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漏堵漏工艺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石油钻井工程不断推进,诸多新型技术在钻井工程领域得到了运用,并且显著提升了钻井的效率。但井漏问题成为钻井工程面临的问题,为了保证钻井工程顺利的开展,则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同时根据钻井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强防漏堵漏技术的管理,发挥其最大应用优势,进而解决井漏问题。文章主要以石油钻井工程为例,对其防漏堵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同时重点对石油钻井工程防漏堵漏工艺的优化措施作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发展,石油作为能源行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产业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技术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井下作业结合油田的优化、改善调整和工艺设计的规格等,利用井下和地面工具设备等,对油水井实施井下修井措施,达到提升采收率的目标。相较国外成熟完善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我国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较为滞后,需要不断的改进、优化。本文简单的分析了修井作业的基本原则、设备、井下处理措施及修井的新工艺,包括套管修复及堵漏修井技术、油井测试技术、实体膨胀管补贴修井技术等,为油田的修井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Emir 5井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口大斜度定向探井,四开为Φ215.9mm井眼,采用复合盐聚磺钻井液体系,该井井深2850~2950m以黑色炭质泥岩为主,胶结疏松,井壁稳定性差、坍塌掉块严重,易井漏,钻进过程中,因井壁失稳及井漏导致三次卡钻。分析认为设计的钻井液体系抑制性不足;同时该井段是增斜段,末端井斜达58°。经岩屑化验、方案讨论,制定了加强钻井液防塌性能、钻穿漏层承压堵漏、提高密度、请示甲方改变轨迹等措施,最后一次侧钻,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施工,承压堵漏后钻井液密度维持在1.62g/cm~3,改变易垮井段轨迹为稳斜段,井斜30°,最终顺利钻穿易垮井段,完成这口高难度井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20.
陇东区块普遍受到先注后采的影响,注水压裂已经使目的层的孔隙度完全改变,因此水平井尤其是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开采很容易遇到局部异常高压和易漏的情况,无形增加了溢流处置的难度,在这种开发模式下,特别是在老井区进行钻井施工时,我们需要对漏失井处置技术进行立项研究,文章就是对今年施工的溢流井进行梳理,对漏失井处置技术进行细化分析研究,找出漏失和溢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总结出了动态平衡加重技术,特别适用于陇东区块漏失井的加重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