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克沁玉北区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境内,是集团公司和吐哈油田近年来重点的提速开发建产区块。该区块表层易发生恶性漏失,第三系葡萄沟组和齐古组地层含盐膏层易污染钻井液,引发缩径造成起下钻遇卡,侏罗系西山窑地层存在煤层,易发生卡钻,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地层下部和二叠系梧桐沟组地层底部为大段砂砾岩层,易磨损破坏PDC钻头。上述原因导致钻井速度慢、周期长、钻井综合成本高,通过对该区块的地层特点分析,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从钻井液和工程两个方面优化,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区块钻井提速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吐哈油田玉北6块位于玉北区块火焰山山脊带,属山地地形。玉北6构造由若干个断块组成,在地层交界面处,岩石受到挤压叠置,变形强烈,应力集中,从而形成断层、破碎带、煤层等复杂地层,易导致坍塌卡钻。通过该区块玉北8-19卡钻事故的处理情况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从中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今后钻井生产中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西省晋城市潘河区块煤层气勘探中出现的煤层掉块及垮塌,导致出现井下复杂甚至卡钻情况,文章结合PZC42井组在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下垮塌埋钻卡钻等复杂情况采取的措施,通过钻井过程监控,判断卡钻类型,总结出一套针对该区块卡钻事故的处理方法,在煤层气井钻井作业处理卡钻中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鲁克沁油田玉北构造带深层稠油潜力巨大,然而受复杂山地、表层裂缝发育、地层岩性复杂等地质条件影响,导致长裸眼段大位移井钻井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通过开展井身结构与井眼轨迹优化、长裸眼段降摩减扭、高效PDC+复合导向钻具优配及安全高效钻井液等优快钻井配套技术研究,现场试验及规模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2013年相比,平均钻井周期缩短至63.29 d,降幅23.27%。复杂事故时效降为4.35%,降幅41.84%。平均水平位移由1 179.33 m增至1 443.51 m,增幅22.40%。有效解决了制约复杂山地超深稠油大位移钻井的技术瓶颈,建立了不同井型优快钻井模式,为鲁克沁超深稠油高效经济动用提供了技术途径,加快了鲁克沁油田产能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环玛湖凹陷玛北斜坡区是新疆油田重点勘探区块,该区块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压力系统复杂,区域压力变化大,安全密度窗口窄,井壁易垮塌。本文通过对目标区已钻井情况综合分析研究,掌握了地层岩性分布、地层压力分布,通过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制定出有效复杂预防措施,降低钻井复杂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张影 《化工管理》2013,(2):30-31
该井是该区块历年来所施工的最深的一口深探井,我们针对该井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地质剖面复杂、井身质量难以保证等情况,根据该区块的地质特点及施工难点,优选施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阳信区块深部地层钻井井身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避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安全钻井,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井的钻探技术。  相似文献   

7.
火焰山中央隆起带位于鲁克沁油田北区火焰山周边区域,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受褶皱及断层影响,地层倾角大且倾角变化范围大,表层裂缝发育、中部地层煤层且断层发育、下部地层可钻性差,在钻井过程中复杂事故频发,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通过对已钻井的调研分析,可知复杂事故发生的层位及类型,经过开展表层防漏堵漏技术、优选个性化钻头、优化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防卡钻井技术、大倾角地层防斜技术等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复杂事故率,缩短了钻井周期。  相似文献   

8.
渤中34某区块主要的开发层位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该区块整体上为夹持在多条断层之间的一个垒块构造,区块内断层比较发育,两组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断层将该区块切割分为多个断块。在前期开发中,受断层影响,井漏现象频发,并引起多起井下事故,生产时效较低。通过对漏失井情况分析,结合地层特点,提出了防漏、堵漏的多项关键措施,对后续深井开发具有极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北张家垛区块由于储层具有薄、多油层、地层倾角大等特点,大斜度井成为开发该区块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井斜大岩屑床极易形成,加之地层容易产生剥落掉块,导致井下遇阻卡严重,多次发生井下井下复杂与事故,一定程度影响了该区块的开发。文章对岩屑床的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该区块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并得到应用,对于保证该区块的安全钻井、缩短施工周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301井位于准中莫西庄地区,该区块地层岩性复杂,施工中复杂情况多,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分析该区块复杂情况发生的原因后,通过使用聚硅铝胺防塌钻井液体系,辅助相应的钻井液现场维护处理工艺及工程措施,顺利钻至目的层。全井机械钻速11.15m/h,比邻井提高了25%,实现了优快钻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深入,地质情况越发复杂,钻井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井下事故频发,特别是在一些储层埋藏深、地质构造环境复杂的区域。鉴于此,在充分借鉴渤海油田现有钻井作业模式基础上,对渤中某井的卡钻事故发生过程和处理方案及事故原因做了分析,并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从源头上规避风险,保证钻井工程作业安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东海西湖凹陷区块井壁失稳极易造成钻井遇阻、卡钻、井漏等情况,严重影响钻井安全和钻井时效。对区块的井壁稳定进行了研究和原因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块的井壁失稳主要为泥岩水化分散失稳、砂、泥岩互层失稳、煤层失稳。根据不同的失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尝试和不断的改进。从应用效果来看,反渗透钻井液体系能够阻止地层中泥质物水化分散,减少进入地层的自由水量,效果良好,值得开展更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镇泾油田位于甘肃省镇原县和泾川县境内,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由于地质特征和地层岩性的影响,该勘探区块井下情况复杂,极易发生井漏,严重时钻井液只进不出,同时引起缩径、遇阻、卡钻等,钻井周期长,施工风险大,钻井成本高,成为制约油田规模开发的“瓶颈”。华北石油局为实现镇泾油田产能突破,低成本建成百万吨原油生产基地,大力倡导钻井技术创新,各施丁队伍积极组织攻克井漏这一技术难关。华北石油局五普钻井公司20509井队针对该区块地层及岩性特征资料进行认真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复合堵漏、静止堵漏、随钻堵漏等制服井漏顽症的“秘方”,  相似文献   

14.
深井钻井事故严重影响着钻井时效和钻井质量,如何提高深井钻井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水平是当前钻井面临的主要难题。对2013年中国石油深井钻井事故进行了统计,对事故类型、事故发生井段、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狮子沟是青海油田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但该地区存在膏盐层厚、裂缝发育,地层倾角大等特点,导致钻井难度较大。分析对比了狮41井设计与实钻情况及该井钻井时效,对该井钻井托压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重点讨论,得出的结论为该区今后的钻井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陆上及浅海未开发区块越来越少,开展深水油气勘探成为缓解中国能源压力的必经之路。深水钻井作业与陆地和浅水钻井施工相比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费用更高,因此需要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达到在实现全部钻井目标的同时减少钻井问题、提高钻井时效的目的。文章介绍了控压钻井技术在深水浮式钻机与在陆地或海上固定桩腿平台上应用时的设备配套差别,并详述了控压钻井技术在巴西深水区块协助处理钻井问题、最终帮助该井顺利钻至目的层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王明 《化工管理》2013,(12):114
朝631区块位于朝阳沟背斜构造西北翼,地层倾角在3~9度之间,且断层发育,钻井施工中井斜难于控制,井身质量控制难度大,钻遇目的层难度大。为了保证钻井井身质量达标,成功钻遇目的层位,我们在该区块采取地面移井位措施,以减少纠斜情况,达到钻井提速,安全快速钻遇目的层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科威特EMC区块采用常规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钻井液漏失,导致钻井液损耗大甚至严重的话会影响正常生产,但是通过采用控压钻井技术,通过在井口施加连续回压来实现井底压力的控制,能有效的解决出现的钻井复杂问题.控压钻井技术在科威特EMC区块的应用表明,控压钻进工况下,可将井口压力波动控制在0.3MPa以内,可保证井底压力当量密度在控制范围内,能快速发现溢流和井漏等复杂情况,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钻井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元坝区块开发海相地层的钻井技术逐渐成熟,地质资料已经完善,2011年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元坝地区布钻一批超深水平井,与直井或定向井相比超深水平井在单井油气产量上的优势十分明显,本文就以元坝102-2H井在实钻过程中成功应用的配套钻井技术为切入点,共同探讨元坝区块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应用,对元坝区块后续超深水平井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石油钻井工作相对较为复杂,钻井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工具也相对较多,所以在进行钻井作业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事故问题。针对钻井事故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钻井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钻井事故的应对策略,为保障钻井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井涌以及井喷、钻井坍塌、钻具异常是钻井工程作业过程中最常见的三种事故类型,三种事故出现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相关单位需要根据事故出现的原因,分别采取多项有效措施,防止钻井事故出现,保障钻井作业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