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尽快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相似文献   

2.
“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巩固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鲜明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建设资金将由支持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农发行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  相似文献   

4.
王延军 《农业经济》2007,(12):34-35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刚出台,国家电网公司就及时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就是要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推进城乡同网同价,改进农村供电服务,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建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农网、统一品牌服务、惠及家家户户”。  相似文献   

5.
梁利 《农业经济》2006,(8):58-5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表。这是203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昨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曲靖市闭幕。 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出席会议,就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据广西日报报道:广西财政部门积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今年,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土地治理和生态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从2006年起,全部免除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力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制度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其中,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有效流转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号文件”指出,健全在依法、自愿、  相似文献   

9.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要求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指出要“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进新农村建设,并且在新年发出了近年来第三个中央一号文件,人民日报发表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论,党和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决心正逐步变为实际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以及工业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已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12.
信息瞭望     
宏观经济■国务院发布2007年“一号文件”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也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我国也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之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文件中,也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着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各种示范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展开,向广大农民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有着特殊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和三农”政策的深化和完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解决“好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在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下,我们要努力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微观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并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标志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层次。“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近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任重道远。刚刚公布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20  相似文献   

17.
魏永涛 《农家致富顾问》2014,(1X):I0001-I0001
自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千意见》提出以来,我国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份中共十六届五中令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相信,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构想,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变成生动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万众期待与瞩目之下,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1日正式公布。从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开始,至今共发出了八个这样的文件。2006年春发布的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年来连续发出的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这份中央一号文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农村工作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建设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粮食局党组在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省委、省政府今年的工作部署,决定抓好五件实事,全力参与和服务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和2006年,中央连续颁布了两个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这个提法。从目前已经制定的政策蓝图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与十六大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