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着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群众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致富,为下个世纪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定扎实基础的艰巨任务。如何紧紧抓住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机遇,在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增加效益的方针,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开发的经济格局,依托支柱产业开发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整村推进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平台;新农村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提出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扶贫开发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自1987年以来,我省组织了省直机关单位与贫困、山区县(市)开展挂钩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5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加快我省扶贫开发步伐的决定》,提出了我省加快扶贫开发的总目标是力争1997年全省贫困地区基本实现脱贫,即全面实现县(市)财政收支平衡,自给有余;乡镇一级机动财力达到30万元以上;管理区一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纯收入按  相似文献   

4.
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科学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各项支农政策;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域布局;加快实现“五个全覆盖”目标;确保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有重大进展;以绿化造林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加大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搞活农村流通的力度;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5.
山西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有50个贫困县,占到全省县(市、区)总数的45%。如何帮助他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困境,尽快脱贫致富,不仅是山西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对全国消灭贫困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0年代中期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重点扶贫开发以来,我省贫困地区经济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与全省的落差却仍在继续扩大,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则更为明显。1985-1994年的1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农民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一是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二是我省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三是愈是贫困地区农民负担愈重。农民负担增加,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因:一是超越农民承受能力大办公益事业,把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二是教育费用附加普遍超出省政府规定比例提取。三是各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的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在贫困地区。作为偏远山区,应以新阶段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切入点,积极探索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进展与成效;政策与措施;问题与难点;意见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政     
正发改委出台意见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15日发布《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十三五"时期,中央预算内农林水利建设投资用于贫困地区的比重达到40%左右,地方同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贫困农场科学发展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解决贫困地区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解决贫困地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黑龙江垦区历经60年开发建设,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建成了我国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遵东 《农村经济》2006,(12):53-55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助农”,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在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的对策,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增强对扶贫战略指导思想的认识经济发展是一个持续运行和逐级递进的过程。从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出发,是正确选择发展对策的基本前提。我省贫困地区,经过10年的扶贫开发建设,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可以认为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即从传统阶段开始向经济成长的准备阶段过渡。贫困地  相似文献   

13.
这次秦巴山区扶贫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秦巴山区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讨论如何采取切实措施,集中力量和资金,尽快解决特困乡、特困户的脱贫问题,同时安排部署秦巴山区建设的其他几项重要工作。 一、一年来秦巴山区的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起步 1984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的19号文件,为贫困地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其是把我省秦巴山区列为全国重点扶持的14个大片之一,对我们鼓舞很大,推动也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一、扶贫工作确有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的问题历来十分重视,确立了在“七五”期间解决贫困地区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并逐步脱贫致富的基本目标,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全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我省也和全国一样,扶贫开发确有成效,正像郭裕怀副省长所指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研究的辽西贫困地区包括:朝阳和阜新二市所辖的八个县(市)。全地区总土地而积为4,987.9万亩,约33,254.8平方公里,总人口528.3万人(1983年下同),其中农业人口391.1万人,占总人口74%。人口密度约为158.9人/平方公里。朝阳和阜新地区是我省主要贫困地区,朝阳市所属六个县(市)列为国家级贫困县,阜新所辖二县为省级贫困县。同时,该地区也是我省生态失调最严重地区。本对策研究主要围绕着该地区生态建设和脱贫致富这个主题开展工作和进行研究的。在研究过程中,从辽西贫困地区实际出发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科学理论,将生态与经济结合,建立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开发利用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与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多个相关问题:贫困问是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模式;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与对策;“人口红利”、“教育红利”和“人才红利”;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参与者;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性和部门分工。  相似文献   

17.
认清形势,再接再厉,努力保持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统一思想,科学把握,积极、全面、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正>持续加大公路网建设,特别是贫困地区涉农公路建设,是有效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应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为己任,在支持涉农公路建设领域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农发行自2007年开办农村路网贷款业务,业务范围涵盖涉农公路、水路、县域城镇道路、道路附属设施建设等,其中涉农公路贷款占据主导地位。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农发行加大对贫困地区公路的贷款力度。大力支持涉农公路建设,不仅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贫困地区多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发展能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出发点,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落后状况不断改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如何加快农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加之贫困地区面临限期脱贫的巨大压力,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构建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当前贫困地区大部分村集体尚未开展成员界定、清产核资、股份量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等改革基础性工作,其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结构、治理机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