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0月29日虽然是小幅加息,但对百姓理财的影响却很大,随着加息时间的延长,百姓理财结构的调整也日益显现。 存款忙转存 人民银行宣布加息后,在居民中掀起了存款转存热潮,这些要求转存的,都是加息前不久才办理过存款的储户,存期都在6个月以上。一位转存的中年女公务员说,她在加息前1个月刚在工商银行储蓄所存了几万元,没想到人民银行突然宣布加息。她存了3年期的,虽然3年期只是加息0.71个百分点,如果不改存,到期就要损失2000元的利息收人。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25日,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对抗不断增大的通张压力,时隔10个月,越南宣布重启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这也是亚洲第一个加息的经济体。而澳大利亚已经三次加息。  相似文献   

3.
媒体观点     
彭博新闻社:中国第三次加息抑制通货膨胀在通胀上升到2008年7月以来的最快速度之后,中国今年第三次提高基准利率。7月6日的加息举措也许会令人担心货币收紧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因订单和产量增速减弱,制造业的一项指数6月降至28个月来的最低点。在政府宣布加息之  相似文献   

4.
温琤 《海南金融》2005,(6):38-41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0月28日宣布银行加息,结束了存贷款利率长达9年的持续下行。加息的冲击波震动了国内外金融市场,也标志着我国将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调控过热经济。本文依据利率上调后两个月海南经济运行指标的变化特点,实证分析了加息对经济影响可能利用的途径及其取得的短期效果,指出运用利率杠杆调控经济时为减少负面影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历史加息周期回顾 2015年12月17日,美国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FOMC)发表声明,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计已经开启新一轮的加息周期。将本次加息计算在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美联储共开启了五个加息周期,除去1997年仅一次的加息周期,本文主要分析其他四个加息周期。根据加息周期的特点,本文将其分为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预防通胀加息周期、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应对互联网泡沫加息周期、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遏制楼市过热加息周期、2015年12月份开始的恢复性加息周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加息的背景及特点201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为34个月以来首次加息。利率调整后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  相似文献   

7.
2010年1月12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市场关于加息的预期愈发强烈。一年期央票利率成为加息与否讨论的风向标,1月12日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利率呈现出5个月以来的首度上行,提升8.29个基点至1.8434%;1月19日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利率进一步提升8.3个基点至1.9264%。一年期央票利率的连续提升伴随着存款准备金的上调触动了加息的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8.
整个3月,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美国是否加息.因为在2016年12月美联储加息以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再次加息,的确是出乎意料. 即使在2月,经济数据和舆论方面还没有体现出丝毫的加息压力.进入3月以后,忽然爆出了各种令人瞠目的好数据,加息概率由之前的30%快速拉升到99%甚至100%,恐慌气氛弥漫. 当时笔者的观点是,3月加息预期是市场规律,大宗商品会有一定幅度的回撤.即便真的加息,也只是会引发一波短期恐慌,利空出尽以后则美元开始走软,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并且因为6月加息预期的降低而打开新的上升空间.也就是说,无论加息与否,美联储会议节点前后都是不错的介入时机,之后的行情发展基本验证了这个判断. 当时笔者的观点是,3月加息预期是市场规律,大宗商品会有一定幅度的回撤.即便真的加息,也只是会引发一波短期恐慌,利空出尽以后则美元开始走软,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并且因为6月加息预期的降低而打开新的上升空间.也就是说,无论加息与否,美联储会议节点前后都是不错的介入时机,之后的行情发展基本验证了这个判断.  相似文献   

9.
《证券导刊》2011,(25):40-42
加息引房地产行业受关注 7月6日晚间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其中1年期贷款利率上调至5.65%,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上调至7.05%。这是2011年以来第三次加息,去年加息周期开始以来第五次加息,累积加息幅度已达1.25%。  相似文献   

10.
我国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备受关注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创下22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由此引发了是否必需加息的讨论。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就加息的利弊和不加息的理由进行了一番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月份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采用加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采用加息治理通货膨胀是基本有效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BIR)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影响较强;提高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BIR),会引起短期内价格上涨,等到12个月以后,价格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2.
《南方金融》2005,(5):62-64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0月29日起加息.结束了存贷款利率长达9年的持续下行。本文依据央行利率上调后两个月来海南经济金融运行指标的变化特点,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加息对经济影响可能利用的途径及其取得的短期效果,指出运用利率杠杆调控经济时为减少负面影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备受关注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创下22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由此引发了是否必需加息的讨论。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就加息的利弊和不加息的理由进行了一番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信息广角     
取消利息税时机已经成熟近日出炉的宏观经济数据,使得何时加息成为当下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此间观察家认为,取消利息税应优先于加息。目前,取消利息税时机已经成熟。加息之声再起,缘于CPI涨幅连续3个月越过3%这一“安全线“,特别是5月CPI数据高企。  相似文献   

15.
券商大看台     
《证券导刊》2011,(13):41-43
银行行业:加息频率符合预期紧缩还在延续金元证券中国人民银行4月5日宣布,自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此次加息是续2010年10月和12月后的第四次加息,是2011年第二次加息。从加息频率来看,此前的加  相似文献   

16.
蒋占刚 《理财》2011,(1):61-62
时隔34个月,加息的"锤子"还是在一片猜测中突然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于是,近段时间各大银行营业网点开始热闹起来,尤其是关于加息通道是否已经开启、如何进行转存、是否选择提前还贷、理财产品利率会否上浮等问题,成为了百姓询问的焦点。那么,时隔近3年之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25%-0.5%调升.5%-0.75%,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这意味着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宣称2017年可能加息3次.美联储的加息,对世界的经济金融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政策退出成行,加息尚早退出之行的参考坐标首先,美联储退出的是什么?在危机时期的非常规手段退出之前,价格工具不会率先启动。从表1可以看出,基本上近20年来,加息周期开启的时点一般滞后于衰退结束30个月以上,滞后于失业率见顶12个月以上。那么,首先的退出范围,应当是启动于非常规的数量工具,主要表现于美联储对于基础货币的控制与收缩。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头2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上调了三次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如此密集的动作,被社会各界预测,年内银行加息势在必行。为从容应对加息,“近期理财宜短不宜长”的观点成了众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妮 《金融博览》2010,(14):16-17
2010年已将走过一半,但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加快,但未来动力减弱;房地产调控新政效果并不明显,未来两个月会处于政策的观察期,执行的力度是关键;虽然参考CPI数据目前理论上有加息的必要,但下半年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都不容乐观,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或使升值和加息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