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谈改革三十年成果时和厉以宁教授一致认为.社保制度建设的滞后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大的遗憾。吴敬琏指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过于迟缓,这本是93年中  相似文献   

2.
吴敬琏     
中国的事情有时候变得很突然,现在已经出现了好苗头。21CBR:如何评价过去十年市场化改革的成绩?吴敬琏: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很可惜这个决定执行得并不好。有些改革进展缓慢,有些改革没有进行。一个中央全会的决议,没有落实。21CBR:铁道部裁撤,新成立的铁路总公司最难处理的是什么问题?吴敬琏:问题有两方面,首先是巨  相似文献   

3.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的良心,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甚至成为大众传媒追捧的明星。对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这80年是一个与自己的国家图强求富、蹒跚前行的80年。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相似文献   

4.
铺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基,吴敬琏以真知灼见助推一个转型时代的滚滚车轮;摇举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旌旗,吴敬琏尽匹夫之责加注一个起飞时代的勃勃量能;透视游离于市场背后的暗影,吴敬琏用率真良知廓开一个裂变时代的重重混沌。作为凡人,86岁的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耄耋之躯,更坚守着质朴至真的不老风骨;作为学者,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书翰墨宝,更占据着高屋建瓴的思想飞地;作为智囊,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影响之力,更彰显出超凡脱俗的艺德品行。走近吴敬琏,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一位经济学大师高山仰止的学术造诣与家国情怀,更能饱览到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激荡风云。  相似文献   

5.
声音     
《华商》2010,(2):23-23
关键词:“吴市场” 关键人物:吴敬琏 背景:“吴市场”的由来:198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一种市场经济》为题,发表了吴敬琏和胡季的那篇报告,这也是中央党报上第一次正式出现“市场经济”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6.
《北京工商》2003,(1):63-63
吴敬琏说,在入世前,中国经济学家大多认为银行改革进程缓慢,而银行业人士则担心步伐过快会适得其反,然而实践表明入世冲击成为了改革最重要推动力。 吴敬琏指出,入世后中国银行方意识到“狼”真的来了,今年三  相似文献   

7.
姚宝伟 《商场现代化》2009,(18):148-148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在全球蔓延,进入2009年,情况并没有好转。中国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也未能幸免。残酷的现实,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导致危机的原因和怎样摆脱危机的困扰。最近,我重读了吴敬琏先生《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一书,或许从中找到一些答案,那就是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四川物价》2008,(5):40-41
阅读:据《中国经济报》2月5日报道,经济学家吴敬琏不久前在北大演讲时指出,“转变发展的模式,并不是一个新提出来的口号。”只不过口号虽早已提出,却长期没有做到。原因是存在体制障碍。吴敬琏回忆说,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就要求在“九五”期间转变增长方式。10年以后,到了2005年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又再次提出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为什么早就提出了正确的解决办法,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呢?吴敬琏认为是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学术)》2011,(9):58-59
2011年0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问题进行演讲。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10,(12):82-82
5月14日,《浙商》杂志旗下的浙商全国理事会财经人文讲堂在杭州开讲。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吴晓波为浙商全国理事会的成员们讲述了“吴敬琏与中国改革60年”的故事。吴晓波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条伟大的改良主义血咏:“梁启超-胡适-顾准-吴敬琏”。这种改良总是被暴力和革命打断,  相似文献   

11.
经济博览     
"两个毫不动摇"提出改革方向十八大报告中86次提到"改革",其中两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改革的热情。在近期举行的财新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更是用"十八大后的期许"作为自己演讲的题目。他认为,十八大召开前,国内学术界、政界和企业界的讨论当中,相当多的人对十八大寄予希望:重启改革议程,改革再出发。"现在十八大重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把深化经济改革和政治改  相似文献   

12.
此刻的吴敬琏已经超越了上一辈经济学家在旧框架里寻找改革出路的局限性,他是真正触破了那层窗户纸的人。1991年的春天,北京的政治气氛仍然紧张,不过,微妙的转机悄然在南方出现了。这一年的2月15日至3月22日,上海《解放日报》先后发表3篇署名皇甫平的评  相似文献   

13.
推荐理由: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了30年之后,中国走到了转型的重要时刻,这场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既在于要破除既得利益者设置的障碍,也在于要创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的环境,在最新一期的《南方周末》,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口述记录整理的一篇文章中,吴敬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经济转型说了27年,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的城市经济改革是从政企分开入手的,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去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步骤,对政企不分问题上的一些难点、敏感点进行突破性攻坚。如军、警、法退出市场经济竞争领域;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理清一些垄断性行业与政府部门关系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决策是非常英明的。但政经合一、官商模糊由来已久,积弊很深,要彻底解决它,还有一段路要走。 经济学家吴敬琏最近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当前的中国再回到计划经济的模式不大可能,但搞不好会出现一个拉锯战的过程,可能会发展成类似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市场经济改革在我国启动,我国报业开始走向市场,到今年已有三十年历程。市场化报纸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兴起阶段、黄金时期和转型阶段。市场化报纸的发展随着时代同频共振,回顾三十年兴衰历程,展望未来发展之路,要把握主流化与大众化、市场化与同质化的关系,打造深度融合的主流大众化报纸。  相似文献   

16.
《商业时代》2008,(7):F0002-F0002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腾飞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传统经济体制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流通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商业作为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30年商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总结商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展望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此,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计划在2008年开展商业改革开放三十年主题征文活动,编辑出版《商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论文集。征文活动有关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历史的前三十年是计划经济体制,后三十年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仅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经历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商品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几个大的阶段。工商机关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种经济体制至今的全过程,着实地与两种体制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具影响力智库年度建言书!吴敬琏、胡德平、郭树清、秦晖、陈志武……透视十八大换届选举之年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根治中国发展结症!作者:吴敬琏等著,胡舒立主编,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1,内容简介,本书围绕"2012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这一主题,为读者厘清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全书分为五大主要内容:反思中国模式;当前焦点问题(债务危机、金融改革、中小企业成长等);寻找改革途径;预测2012最重要的问题。这些内容全部由当下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媒体人写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一、三十年价格改革的经验十分丰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开始的,但价格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居于关键地位,发挥了突出作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3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价格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回顾我国价格改革历程,至少有以下几点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争鸣     
《中国市场》2004,(7):8-8
<正> 吴敬琏:经济已经过热不排除调整利率的可能 吴敬琏认为,目前央行已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方法来控制货币的供应。央行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先通过小步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观察调控效果,一旦效果不明显还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不排除对现有利率作出调整的可能性。吴敬琏还对国内的经济政策作了评述。他认为,中国经济在2003年的下半年已经开始出现了过热现象,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24%,2004年一季度更是到了43%。另外,广义货币从1998年开始也一直在增长,每年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