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分析了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具体诱因、制度创新特征和后果,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在特定条件下主要由土地增值收益所诱致的、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土地股份合作制以股份化和合作化的形式实现了组织和管理形式上的一体化,以股份化的收益分配形式满足了社区内的多重需要以及将市场风险分散化,在一体化的基础上以决策权的集中化实现了对土地增值收益等各类潜在收益最大程度的挖掘和集体分享。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从一个角度说明,改革现行农地征用制度,保障农民参与分享农地转用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已经成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2):36-37
土地资源配置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内在要求入手,分析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对土地资源配置指导和影响,以期达到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产权市场立法,建立产权市场法律体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关于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问题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产权”等市场,创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一)上海产权市场实践为产权市场法律案提供了必要资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和途径。土地整理的收益与成本核算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整理的绩效,通过土地整理的经济分析,可以为土地整理主体提供优化的策略,政府应该以最大限度的推进土地整理为目标,以运用竞争机制为导向,采用包括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在内的多种措施,在权衡土地整理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实行推进土地整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业中介组织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三种交易方式下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分析 1 单个农户直接交易时的市场交易成本 农户自己直接到市场上采购生产要素或销售农产品是最原始的 ,也是交易成本比较高的一种购销方式。由于一定规模的交易数量是交易技术运用和交易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 ,因此小规模的分散购销必然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单个农户的购销批量小 ,交易次数多 ,由此产生的交易费用也会很高。农户每次购销都要支付差旅费、人工费 ,并履行搜寻、谈判、履约、监督契约实施等每一个交易所必需的环节 ,支付相应的费用 ,这些费用大多数为固定成本 ,每次购销批量过小时…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它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发展,以户均制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极大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显现出一些缺陷,作为一种新制度,土地流转是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极好补充。鉴于此,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土地流转制度的产生及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行为经济学1、行为经济学的概念。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从20世纪五十年代起,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适应实践需要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发现了传统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修正了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等基本假设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寻土地耕作成本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价格、农业规模经营和土地永久弃耕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由土地质量差异形成的土地耕作成本自然递增规律,通过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而决定着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并影响政府农业补贴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实际效果。研究结论:未来国内的粮食价格将由必须投入农业生产的质量最差、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耕地上的粮食生产成本决定;政府提供的农业补贴,只能保证国内的粮食供给,但不能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大规模的粮食进口会降低国内的粮食价格,使一部分耕作成本较高的耕地出现永久弃耕,从而降低粮食自给率。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隐形市场的表现形式农村土地隐形市场具有自发性、隐蔽性、交易量小、异质性等特点,其表现形式主要有:1.承包经营土地的隐形交易自发交易。这是根据村民自己的意愿,家庭、亲友、邻里自由结合,采取有偿或非有偿耕种或使用的形式。包括四种类型:“租赁”型。一些种植、养殖大户或乡办企业,租用当地农民部分土地,主要用于优质粮食生产,发展经济作物,进行木材、粮食或农产品加工,以及搞特种养殖等“。代耕”型。分为集中代耕和分散代耕两种形式。集中代耕形式较为普遍,大多农户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分散代耕,主要指一些农户外出时,把土地… 相似文献
11.
12.
林地流转市场的政府干预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为理论依据 ,分析了目前南方山区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提出政府应及时采取措施来规范林地流转市场运作、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在对我国土地出让市场现状进行分析之后,选用北京市土地一级市场作为实证案例,利用计量回归结果分析北京市一级市场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和透明的集体用地流转市场,适时修正北京市基准地价体系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 :旨在综述和探讨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义 ,阐明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与进展。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 :从学科的基本任务、研究领域与内容 ,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构建了现代土地经济学的框架。研究结论 :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 ,又与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交叉 ;土地经济学的根本任务主要是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和特定阶段的不同地域空间土地的综合特性功能的经济意义 ,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土地经济问题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在土地经济学学科建设中应注意采用一些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广东土地市场的发展过程,就土地相关政策对土地市场的导向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土地市场运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市场运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张丕介的生平及其所著《土地经济学导论》的价值。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张丕介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土地经济学家,他于1944年出版的《土地经济学导论》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研究结论:张丕介及其《土地经济学导论》在中国土地经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失灵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作为农村市场瓶颈的农村土地市场还不成熟,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解决好农村土地市场问题尤为重要.通过运用博弈模型分析农村土地市场失灵问题,并结合目前的状况,从完善价格机制、合理分配利益、健全中介机构、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结构对城乡结合部征地与出让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决策及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关系,市场结构通过诱导市场上各个行为主体的决策,继而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文中探讨了现行土地制度下市场结构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形成与运行机制的影响,特别是对集体土地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陆相林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1):121-124
当前,旅游规划"重编制、轻实施"、"有规划、不实施"现象比较严重,但我国并没有学者明确界定上述现象.在明确将上述现象界定为旅游规划失灵的基础上,给出旅游规划失灵的定义.从经济学视角把旅游规划失灵划分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类,在对两者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最后,提出旅游规划失灵的克服要在旅游规划伦理建设,旅游规划市场机制完善,政府主导力度加强,旅游规划法制地位确立,当地社会的广泛参与上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