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龙凯 《经济师》2022,(6):173-174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及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忠诚实践者和模范示范者。在分析生态文明的内涵并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措施,为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7)
高职院校实施绿色教育,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生态公民",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呼应,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即绿色教育)关注程度不高、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匮乏、学生没有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等问题。高职院校要想深入实施绿色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加强绿色教学体系建设;二是进一步搞好绿色文化活动,带动绿色教育;三是以优美的绿色校园环境,助推绿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四是加强绿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五是努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 ,具备生态文明中生产力的特征与功能。人类文明进程中 ,教育具有导向功能 ,生态文明与教育生产力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作为文明传播的重要阵地的高校的主体之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重大。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4,(8)
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产业化升级、转型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科技人员指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去实践。新时期雷锋精神教育为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开辟了培养新型农民的新路径。文章通过找出雷锋精神教育自身的优势,旨在高等农林院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来服务农业的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详细的阐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形势所需、人民所愿,并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此外,报告重点指出,应该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应该承担起为生态文明贡献力量的职责,因此,高校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形势,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7.
吴迪  杨冰雨  宋妍 《经济师》2014,(6):197-198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摇篮,肩负着培养民族振兴与社会发展优秀人才的使命,大学生则肩负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是我国社会倡导生态保护的生力军。文章认为,将生态文明观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范畴中,不但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将更有利于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盛晏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236-238
大多数农林院校在生源结构、学习环境、专业设置等方面具有共性,且与其他学校相区别.通过对农林院校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总体水平较高,但相比一类本科院校有差距;学习自主性在生源、年级、性别上有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水平,提出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转变教师角色、建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反思工业化过程中对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的理性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主要有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其中,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受到大量研究者的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区域、城市等不同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但是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指标分值计算的科学性、权重赋值的客观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等方面还有不足,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评价指标的标准选择、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区域差异问题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是社会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进行有机结合,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教育,全面推动生态文明的研究和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中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取得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对生态文明教育阐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对提高中职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应基于课程思政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领学生有效继承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确保学生有能力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工作者需对课程思政视阈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建立正确认识,科学构建人才培育目标体系。通过以正确目标为导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聚焦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生态情怀的培育、贴合现实社会的生态文明与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合、基于社会大环境凸显行为实践四个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荆珍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01-102,127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探讨我国农林院校法学专业如何以考试方法改革为契机来申报并实施国家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了农林院校法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及具体措施:综合性考试的尝试;多种考核形式的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希望以此为契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尤其是能满足农林行业需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比较滞后,迫切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语文明观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的生态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治教育等,基本的方法就是贴近、互动、统筹。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文明将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本世纪的主流文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和新论断,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建设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通过专家咨询法,结合区域现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行为、生态安全、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六个方面。对北京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时间动态趋势。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2004年到2008年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安全的水平提高显著,而生态行为、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起伏。北京市2007年以前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准备阶段,到2008年已经接近生态文明建设的中级阶段。此外,分析了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11)
通过对三所院校十个专业的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前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和环境意识,有较强的环境教育期待,也存在环境意识和理念参差不齐、环境知识和技能普遍欠缺、环境保护行为的践行程度较低等问题,其原因有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较为薄弱、社会多元文化和不良现象的影响等。针对这些现状,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并颁布《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每年授牌一批国家生态  相似文献   

20.
拓宽农林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机遇,为广大农林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开拓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广大农林院校毕业生如何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自觉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家应有怎样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撑等,是本文探讨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