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人民币在岸市场与香港离岸市场相互影响机制,并运用VAR模型和DCC-MVGARCH模型分别考察了"8.11"汇改前后CNY与CNH人民币汇率均值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文章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汇改前CNY拥有人民币定价权;二是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发生变化,人民币定价权归属呈现阶段性特征;三是CNY与CNH之间原有的稳定联动机制受到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冲击,两地汇率动态相关系数波动性增强。通过分析汇改后影响人民币定价权变动和两地联动机制的因素,文章建议促进在岸市场建设,巩固在岸市场人民币定价权;加强央行与市场的政策沟通,锚定市场预期,同时重视外部风险冲击,稳定两地汇率动态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3.
4.
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汇率的动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论文主要检验了人民币在岸市场(CNY)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CNH)以及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NDF)之间汇率波动性的动态相关关系。根据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将样本区间分为四段,采用日度数据,利用DCC-MVGARCH模型研究三个市场日汇率数据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三个市场相关程度不断增强,信息传递较快;2009年7月1日前CNY市场与CNH市场汇率波动率的相关系数较低且规律性不强;2009年7月2日至2010年7月19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不再升值,其相关系数接近于0;2010年7月20日至2011年6月27日汇率波动性的相关性逐渐增强,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逐渐加大。2011年6月28日至2012年12月24日间汇率波动的相关性显著增强,这说明人民币不同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程度加强,境内外市场融合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1年6月27日至2018年11月23日的日度数据与VAR-BEKK-MGARCH模型,分析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与全球和亚洲7种货币之间的双向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和亚洲市场中,人民币汇率在均值和波动率上呈现双向溢出效应;在岸人民币汇率在全球和亚洲区域内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均强于离岸人民币,表明在岸市场参与者具有汇率基本面信息优势;虽然汇改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浮动增强,但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并未随之增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应当与资本账户开放、离岸人民币货币与债券等发展协同推进,以促进离岸市场效率以及与在岸市场的协同程度,并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与均衡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研究》2019,(8)
811汇改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汇率市场化的波动性、政策敏感度、流动性影响以及在岸和离岸联动性四个方面探究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运行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汇改前,汇率波动性低,不受政策和流动性影响,且两地市场联动性较低;而汇改后,汇率长期处于高波动状态,受汇率中间价和资本限制政策以及流动性因素的显著影响,两地汇率联动性明显提升。由此得出几点结论和政策启示:第一,汇率波动相对剧烈时,汇率中间价和资本限制的调节作用更加有效。第二,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应将流动性因素纳入报价模型中,参照其变动拟定汇率调节的方向。第三,不可忽视国际市场风险和汇率预期的作用,应加强市场风险监控和汇率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调整期间出现人民币价格暴涨暴跌现象。 相似文献
7.
推动和鼓励在境外建立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离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可以为在岸市场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提供缓冲带,减缓骤然开放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同时叉可以为在岸市场的部分机构和企业率先从事人民币跨境业务提供境外对接点,因而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种务实选择。但如果在岸市场不能与离岸市场有效对接和协同发展,离岸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将会增加国内货币调控的难度,并可能为国际资本冲击在岸市场提供便利,也可能给未来人民币定价权带来不确定。在岸市场完全开放后,离岸市场将与在岸市场相互融合,进而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不间断交易的人民币市场。而原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界限也将淡化,表现为共同参与人民币业务的各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境内市场是离岸市场的信息中心假说,同时考虑到离境NDF市场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因素,利用MA(1)-GARCH(1,1)模型,对两市场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汇改后我国外管局针对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取得了成效。该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已体现了本土的信息中心优势作用;短期内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对离岸人民币NDF汇率产生了影响,但其在中长期的定价能力还较薄弱,很大程度仍受离境NDF市场报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自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债券市场取得明显成绩,与此同时,中国的债券市场建设也有阶段性突破,但中国在亚洲债券市场中的地位明显滞后于日本甚至韩国,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亚洲债券市场的地位,中国政府一方面应加快国内政府债市场与企业债市场的整合,另一方面应将债券市场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推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与内地熊猫债券市场的建设。本文试图就在岸、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现状进行比较,并由此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合运用VAR模型、GARCH-BEEK模型和DCC-GARCH模型,对中国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以及不同类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以及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均值溢出方面,仅存在人民币汇率对PPI通胀的单向溢出效应;在波动溢出方面,汇率与PPI通胀之间存在双向的ARCH型溢出效应,同时汇率对CPI通胀和PPI通胀、CPI通胀对PPI通胀存在单向的GARCH型溢出效应;在动态相关性方面,人民币汇率、CPI通胀与PPI通胀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时变特征,但多数时期是正相关关系。为此,政策当局要进一步稳扎稳打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过度波动以维护汇率稳定,实现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GARCH族模型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的日收益率均具有典型的金融时间序列尖峰厚尾的统计特征,且除人民币/日元汇率外,对其它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均存在波动聚集效应。文章认为,由于我国外汇市场仍然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群体行为性而表现出波动的聚集效应,中央银行应采取灵活干预的策略,把握汇率制度改革的节奏。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研究》2018,(4)
文章选取了无抛补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弹性/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资产组合模型、泰勒规则等理论模型,采用DMA/DMS、TVP-VAR、BMA等计量模型,并选择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样本外预测,结果发现上述理论模型均对人民币汇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只有泰勒规则模型预测能力高于随机游走模型,其余6种理论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能力并不比最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强。同时,基于多种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DMS模型对人民币汇率预测的绩效最佳。进一步通过拓展后的泰勒规则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预测时发现,短期内央行外汇干预发挥的作用最大,汇率预期和风险溢价分别在中期和长期的预测结果中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升值幅度的确定——为什么是2%? 2%的升值幅度的确定,实际上主要考虑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总体规模以及特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企业的适应能力。2004年我国商品贸易和服务项目顺差是32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不到2%,加上考虑到中国的出口弹性和进口弹性,从总量上来看,2%的升值幅度基本上可以促成实现商品贸易和服务项目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改革才刚刚开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制度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在基于我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讨论了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积极方面和存在的不足,在考虑制约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因素后,提出了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相应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是否升值引起了海内外相当范围的论争,然而真正的问题是目前阶段人民币应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这应该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形成机制和改革取向等方面综合来考虑。就目前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所要做的是,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目标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在2008年前建成单一的、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第二步,在2008年-2010年间,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并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的比较,揭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何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方案,继而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机性、市场干预与外汇市场有效性——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程度是考察汇率形成机制是否灵活与合理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近似熵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汇率改革前后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汇改使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间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下降,而人民币对美元间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在增加。同时,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强度越大,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就越低。经验表明,参考一篮子汇率制度的实施是提高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