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产业组织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对近年来西方学者从微观层面研究(基于组织层面以员工为中心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念、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整理了未来基于微观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架构与建议,对微观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组织理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家庭作为一个组织体,所承担的经济功能和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属性一直被学界忽视。事实上,家庭作为交易市场中一个基本细胞,也存在类似企业的机制。科斯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揭示了企业的本质和边界。本文借鉴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来剖析家庭组织体的经济属性,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其经济功能,引起学者对家庭组织体经济属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为把握城乡居民各种口径碳排放的变动趋势,借鉴IPCC推荐方法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别测算2005—2017年陕西省居民家庭各种口径的碳排放量,发现陕西城镇家庭各口径碳排放量均高于农村家庭;为分析引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总量变动的深层原因,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LMDI)模型,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户数效应、家庭规模效应、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家庭消费率、家庭消费结构等表征家庭异质性的变量对城乡家庭直接及间接碳排放总量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驱动或负向驱动效应,并根据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控制家庭碳排放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子代在就业流动中在很大程度上带着家庭经济发展能力和个体身体形塑的烙印,并深深受到家庭经济发展能力的制约和影响。该文梳理家庭经济发展能力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家庭经济发展能力的视角,寻求对于子代就业流动的运作逻辑,并拟定了家庭经济发展能力的测量指标体系,基于厦门市灌口镇的调查数据,建构了多元回归模型,同时对家庭经济发展能力和子代就业流动的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赵昭然 《时代经贸》2007,(3Z):53-54
发展不仅会影响到制度建设,也会直接影响到相关法学学科的发展。正确、先进、科学的发展观,对于制度建设和法学的发展,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就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用经济学、法理学的有关功能的理论描述了经济法的功能,并着重从发展观的角度对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功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要实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保护环境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只有在保护环境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双赢的契机下,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才能有所作为。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通过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实现节能环保、支持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小额信贷、进行乡村生态经济建设、监督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推动着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常态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整合多方资源、辐射带动区域及高校等功能需求,利用扎根理论,结合政策解读和文献梳理,构建了包括支撑服务能力、核心功能绩效、创新绩效、资源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5个维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指标归类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特色指标,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和特色化。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进行指标赋权,并进一步构建评价实施模型。对3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评价,为主管部门评价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指导园区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5,(11)
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地方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财富观出发,以财富标志为视角,通过对经济发展阶段中财富标志演变的梳理,进而分析家庭资源配置内涵和形态的变迁,探讨了家庭资源配置变迁与财富标志变迁的一致性,即财富标志对家庭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家庭资源配置的变化方向,提出了优化家庭资源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婚姻家庭的社会管理属于对社会基础部位的建构,本文根据我国国情,特别是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组合的现状,结合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危机经验教训,分析新形势下,婚姻家庭新问题及提出完备的家庭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民政部制订并通过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首次确立了家庭寄养制度。但是在之后实践的10多年期间,我国社会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家庭寄养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因此,民政部于2014年9月14日出台了《家庭寄养管理办法》。杭州市应该结合地方特殊情况,对《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做进一步细化,并借鉴其他城市的特点,最终建立属于自身的杭州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研判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问题、新挑战,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探寻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新增长点,开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需要采取新的思维方式,把握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以改革、创新和转方式、调结构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利用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培育社会组织推进“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尤其是农民的自组织,既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实现"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农村社会组织种类繁多,既能代表农民参与公共事务协商,也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更具有教育培训和引导农民的功能。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面临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界限不明确、行政范围扩张过大、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民合作和组织意识不强等制约。应充分认识到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价值,把培育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重点通过深化乡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农村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为社会组织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间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形成了以数字平台为中心,平台资本为主导,众多经济主体参与的平台型网络组织。与传统网络组织相比,平台型网络组织跨越了行业边界,实现了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和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在平台型网络组织内部,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了围绕着数据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与使用的技术联系和平台资本主导的价值生产、实现、分配过程及经济关系。为了充分发挥平台型网络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强化落实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发挥其作为商品流通媒介和支撑传统产业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功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先进生产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作组织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是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民合作组织是当前规避农村金融风险的理想栽体.农民合作组织的金融中介功能应定位于资源聚集、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规避和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老龄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共识,"网络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一个传统型的老龄社区为样本,以养老服务的社区治理视角,对其自生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网络化"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经验,对我国社会治理与服务模式转型升级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行业协会是"第三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予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建立公民社会的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公民社会中的重要基础力量,行业协会有诸多组织功能,但最基本的只有四个:服务功能、代表功能、制衡功能和沟通与协调功能。然而,当前诸多因素却制约着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应该从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协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诸方面入手,来促进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心理契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Levinso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相互持有的,用以表明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和未公开说明的相互间期望的总和,即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对于相互之间责任和义务的期望。罗宾斯进一步指出,心理契约所涉及的责任与任务是基于可以预料和可见的承诺,但这些承诺未必必然被组织的代理人所认识到,心理契约就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20.
部分非营利组织由于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难以维持生存,社会企业的出现缓解了非营利组织的困境,非营利组织通过向社会企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的分离式模式,以成都市L服务中心为例,深入探讨组织转型采用分离式模式的原因,研究转型的过程及转型前后组织发生的变化,剖析组织成功转型的经验,以期为之后组织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