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引导、促进、规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业,应由国务院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条例》,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属性,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本真性、整体性、活态性、就地性原则。管理体制方面,主张由旅游主管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组成联席会议,协商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保护制度方面,应依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设计具体可行的保护制度;经营模式方面,建议采行特许经营模式;行政指导方面,应对相关行政指导作系统的立法安排,涵盖行政指导主体、行政指导方面,应对相关行政指导作系统的立法安排,涵盖行政指导主体、行政指导方式、行政指导程序、行政指导的保障措施、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等事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基于相关立法缺失的现实情况,文章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重点立足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知识产权角度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面审视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犯罪构成和刑法适用等,并对境内外的相关立法情况进行宏观上的比较,发现我国在这方面的相关法律尚有不完善之处,有待修改。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我国文物外流,应对本罪的犯罪对象作精确界定,对本罪中买受人和受赠人的范围应作适当扩展,并更加重视财产刑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教科书,我国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和经营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及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法的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和历史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人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国际人权法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环境法基础。行政保护模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保存来讲不可或缺,但是仅给予行政保护并不能最大化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取行政保护与法律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一、工业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既有工厂、仓库、码头等生产性建筑及其附属的办公、住宅、服务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等不可移动文物,也有机器设备、工具、档案等可移动文物;既包括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厂区,也包括商号、商标、工艺流程、工艺技能以及与其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感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必须在不断完善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其应有的价值。通过对曲阳石雕个案的分析发现,产业发展初级化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产业化与产业升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二者之间的互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成立 《经济师》2002,(9):71-72
刑法保护是WTO及其成员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刑法》中确立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该罪的客体应当是复杂客体 ,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 ,也可以是过失。我国在商业秘密刑法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民的法律保护意识淡薄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尚需完善 ;忽视刑法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雪 《经济论坛》2010,(11):124-126
世界范围内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全球化、现代化的冲击,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危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势所趋,旅游开发也成为保护的一种途径。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价值大,可以进行旅游开发。本文在系统考察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相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具有历史、艺术、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正遭受自然或人为破坏,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文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有效发掘、保护、并使之抖落去历史的尘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刻不容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陈雅忱 《经济地理》2020,40(2):227-232
在梳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分别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①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达到118和258项,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常德市、吉首市和邵阳市等。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传承和保护困难,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和非遗开发主体矛盾等发展问题。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非遗旅游发展布局,活化非遗项目,丰富旅游开发模式和打造非遗品牌项目等保护和开发路径;开展非遗主体旅游规划,挖掘非遗潜在价值,分类开发有序推进和注重产权保护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环境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三个方面探讨网络环境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寻求濒危状况突出的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保护方式,为政府在有关方面决策提供思路,更好地保存一些可能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永久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丁烨  叶惠梦珊 《经济师》2022,(9):123-125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样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神面貌的象征,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其保护状态仍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中竹编”为例,探讨扬中竹编如今的保护政策的不足,同时通过比较借鉴国际非遗保护政策的优秀先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国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一项又一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认可。面对如此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面临的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首选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带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申亚丽 《大陆桥视野》2014,(14):144-14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变革,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体现了地域特色,辽宁作为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探究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利用形式与现状,基于调研结果,从区域联动发展、丰富展示种类、发挥载体作用三个方面提出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对策,以期对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琼  孙虎 《经济师》2009,(9):270-27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各地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对其的保护工作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各地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以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为题,叙述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分析了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从旅游的角度科学开发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上,能够丰富旅游开发理论和提升文化遗产的价值观,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向良性循环状态发展的意识;实践上,促进双方共同发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向恶性循环发展,防止非良性互动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保存文明多样性与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到国家、社会各界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何种法律保护手段也受到广泛讨论,主要观点有新型民事权利说与知识产权保护说,但在现实中均不具有操作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唯有立足现实、具体分析,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其衍生品,既注重积极保护也重视防御性保护,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开发、利用与保存.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莲 《经济师》2011,(7):51-5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入手,对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