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近期公布了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院莫春兰副教授主持申报的《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的评估研究》获得一般项目立项(批准号:15BJY078),洪月华副教授主持申报的《大数据并行聚类关键技术研究》(批准号:15XTQ010)获得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两项项目共获研究资助经费40万元。  相似文献   

2.
土地价值问题一直是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农村土地经营权要顺畅流转,必须评估出土地的真正价值,健全价格机制。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值评估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值的内涵、流转定价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等方面对现阶段研究的主要特征作了归纳与述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方式之一,除了具有流转方式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是一种以有偿的方式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及其义务发生转让。本文仅讨论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问题,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进行研究,及时掌握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进一步改革以及"三农"问题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基础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实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出让土地经营权。这是我国首次从立法层面上明确了农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出让。但与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相关法律问题必须明确,相关法律规定有待统一修改,以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出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合格抵押品问题,《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等的出台,为我国农村土地金融的快速发展初步解决了体制障碍。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在理论上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土地金融理论为核心,以西方农村土地金融的主要理论为补充,逐步打破金融抑制,使广大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实践要充分借鉴国外土地金融的经验,以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依托、以农村土地金融产品创新为载体,推进土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进程,助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路径要着力于解决组织机构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农地金融产品创新、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被称为为首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指导文件。该《意见》明确将土地经营权分离出来,对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类指导,强调指出:农村产权交易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且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流转市场的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不配套、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和农村社保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通过确立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流转主体、流转模式、流转期限等配套政策,建立流转价格评估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的现实缺陷,我们一方面应当通过立法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和各项流转方式、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范围、明确流转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农村土地市场,缔造中介服务组织,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建立"流民潮"防范机制,保持社会稳定。坚持这两方面改革的同时推进,有力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究竟为物权抑或债权,在我国民法学界一直存有争论。本文结合我国新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认定家庭承包经营权具有物权的性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土地的经营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经营项目、经营环节、经营方式具有多种选择性。实物期权理论在传统的估值理论之上增加了动态的视角,善于捕捉不确定条件下经营者相机而动决策的灵活性价值,能有效提高农用土地经营权定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文章首先论述了实物期权理论的核心思想、实物期权的基本类型、期权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定价原理、与传统估值法的比较优势,然后对国内外有关实物期权理论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最后从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样本、研究重点、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实物期权理论在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的应用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工作应继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确杈——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及时做好到期合同的延包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科学有序流转;引优——实施优质项目带动战略,带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和村级组织的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2.
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时提出的一项新权利内容。对罗马法及我国历史上永佃权制度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与永佃权制度之间的异同。比较研究认为,在我国,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与永佃权相似的法律属性;而立法上认可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地位,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相应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中国农村土地政策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对我们党的农村土地政策进行深入的整理、归纳和研究,是极为迫切和重要的,也是极具重大现实意义的。2007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胡穗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在这方面做了一次大胆的、有意义的尝试,第一次系统地以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属政策结构为标准,构建了我们党80多年来农村土地政策的“三阶段框架”。这一成果把我国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该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解红  侯瑞 《西部金融》2014,(10):4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受到各方关注。相比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土地流转信托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找到了一种既让农民流出土地后获得稳定收益,又帮助各类主体流入土地后获得足够金融支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模式。农民、农业经营者以及信托公司三方以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为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了农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推动了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原则、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程序、流转管理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然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的实际状况反映出这些制度设计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有序的发展.文章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具体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行有关农村土地的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不清,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设立缺乏正当理由的诸多限制,增加了流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放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具体细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难点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难点二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变迁、建立与完善市场流转机制、慎重对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券化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学者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土地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证券化的模式、证券化面临的障碍和解决对策等方面。对理论界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如何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身份权变动、权利转换及目的论等视角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户籍”进行学理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一方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户籍”不具有正当性,存在诸多法理障碍,也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势必影响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户籍”不具有可能性。一言以蔽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户籍”不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效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原本属于用益物权制度的范畴,但由于它在实践中的债权性质使得其物权效力大大受损。对于该制度的实效,法学界和经济学界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割裂了农村土地经济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的统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受到价值冲突模式的影响。当前应采用共生主义的分析模式来构筑土地两功能的协调,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名称和本体重新定位,并结合法律规定提出相关的制度设计,以期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