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静 《经济问题》2008,(5):91-93
作为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兼有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特点的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论旅游经济、休闲产业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梅生  郭梅军 《生产力研究》2002,(5):228-229,235
以旅游经济为特色的假日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但受关联产业的影响 ,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如何以旅游经济为龙头 ,带动整个休闲产业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并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特点 ,提出发展以旅游经济为特色的假日经济进而发展休闲产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不断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必然趋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美契合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以达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本论文以拥有丰富文化资源但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蚌埠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蚌埠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在在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顺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提出蚌埠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的,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通过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利用产业区位熵的评价方法,对重庆市第三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发展强度进行探讨,从而分析重庆市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莉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0,(9):111-112,17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也日益加大。然而作为西部地区的宁夏,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产业总体偏低、内部结构升级缓慢等特点。究其原因是由于区内各地资本投入量存在差异、城市发展状况极不平衡、经济结构差距明显等因素。针对以上具体情况,提出一是促进和改善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产业和宁夏民族旅游业;二是发展非国有经济调动宁夏活力;三是针对各地区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发展;四是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和吸纳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薛领 《经济师》2004,(7):234-235
第三产业是武汉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亮点 ,旅游业已成为武汉第三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行业、旅游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贡献日益增大 ,其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提高。文章在分析了旅游业对武汉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及武汉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基础上 ,对武汉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评价 ,并且提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省,第三产业对甘肃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六大支柱产业不容忽视,优化支柱产业是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要保证。甘肃应充分重视商贸业、物流业、金融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信息服务、房地产业等经济增长亮点和新兴产业,使这六大支柱产业能健康、稳步前进,共同促进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西部典型的矿产枯竭型城市,整个城市经济面临转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为重要。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产业,理应成为白银市经济转型中第三产业的排头兵。文章从阐述白银市旅游开发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白银市旅游资源的分布,重点讨论白银市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最后对白银市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协调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产业优化升级趋势不可逆转,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且,云南省凭借其优越的旅游资源促使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第三产业中的佼佼者。为分析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文章通过设计VAR模型考察云南省的居民消费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总额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变量具有协同发展的特性,云南省旅游业收入随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而快速增长,该省居民消费水平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明显,但对该省旅游收入无明显作用,地方旅游业收入可能更依赖于省外及国际游客。因此,继续优化云南省产业结构并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旅游等措施吸引省外游客是增加该省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旅游产业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北京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北京旅游业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带来效益的快速提升,反而对过度拥挤的交通、环境污染等北京"城市病"又具有推波助澜和加剧的影响。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与其它省市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北京旅游人口的过度聚集不利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和首都功能定位的实现。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表明,当经济发展与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相矛盾的时候,经济发展应该让位于功能定位,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服从于首都的功能定位。本文从北京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应对北京旅游人口过度聚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虎贲  杨帆  杨宝臣 《技术经济》2014,(12):109-114
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环渤海经济圈内4省市(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的金融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均会不同程度地拉动当地海洋经济发展;山东省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其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直接而显著的促进作用;山东省和河北省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促进当地整体经济的发展来间接拉动海洋经济发展,其中对河北省的拉动效应较为有限;天津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不仅直接显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而且通过促进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来间接拉动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创意经济"为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不少地区已经提出将创意经济下的文化资源旅游业作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山东省是文化资源旅游业大省,文化资源丰富,旅游点众多,在创意经济的思路指导下发展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基于上述背景,以山东省为例,对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性地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安徽省16个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首先分析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然后通过空间相关性的检验,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6个市的旅游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旅游总人数、代表对外开放程度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代表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占比的系数为正,即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代表技术进步的各地区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的系数为负,即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便利程度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这表明并不是所有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都是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促进安徽省区域旅游业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大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产业结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选取1978-2012年三大产业的增加值数据,构建VAR模型,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的变动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是负向的,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是正向的;第二产业的变动对第一、第三产业的影响都是正向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一、第二产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逐渐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中原经济区各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和GDP作为基础分析数据,研究了近几年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越来越大,且差异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另外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具有一定的分异性。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应采取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旅游业基础较好地区,同时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审慎制定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的行业革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的第一产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中不断下降,近年承担着人类基本的经济条件,而第二产业也在经历顶峰之后开始有所回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占经济发展的总量连年上升。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一项支柱产业,其所受到的关注度更是日益攀升,在这基础上,各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同年输出的旅游管理专业性人才也随着增加,而相反的是,酒店行业却仍旧存在人才不足等现象,本文针对此一问题。简要谈一谈酒店实习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对城镇、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和GDP、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每增加1%,GDP增加0.7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0.85%;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GDP、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以上现象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特征是分不开的。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一,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顽症。(1)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且内部素质较低。从1992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00年为332%,而美国1994年第三产业比重已达75%.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而包括金融保险、信息业、咨询业、科技研究开发与服务、高等教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在内的直接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兴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却不到30%。  相似文献   

20.
海岛地区产业演替及资源基础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产业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前,是以产业结构渔业占绝对地位的单一结构阶段;1993—1998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上世纪末以来,又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时期,即工业产值比重快速增加阶段。根据海岛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特点,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舟山市应定位为生态型的港口旅游城市。以港口及临港工业为主导,以海岛旅游和海洋经济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海岛地区的主导产业应体现海岛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集群性环保型产业为主。同时由于海岛地区淡水资源缺乏,主导产业也应着重选择低耗水型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