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行刑法第196条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本文主要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成高发态势,占据金融犯罪的绝大多数,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此类案件呈现涉案金额相对较少,涉案主体年轻化,案发后及时还款,处罚相对较轻的特点。司法实践中认定催收要件存在一定的疑点难点问题、催收要件的必要性、催收的有效形式以及时间问题值得注意。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建议发卡银行规范信用卡业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行为人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经发卡银行催收后拒不归还的行为,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之普通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要严重。但是在罪刑法定原则之下,借卡恶透的行为并不符合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少数情况可能会构成刑法第177条之一第1款第2项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但是处罚的力度明显偏轻。立法和司法解释应关注这种处罚漏洞,现阶段则应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控制借卡恶透行为的泛滥。  相似文献   

4.
孙玉仁 《时代经贸》2007,5(9):169-170
恶意透支犯罪是当前经济领域中利用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的一种犯罪,是信用卡诈骗罪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征相对其他信用卡犯罪有特殊之处,因此有必要对恶意透支进行分析,予以准确界定,以便协调立法冲突.本文围绕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做了探讨,并为完善立法提出了建议,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5.
孙玉仁 《时代经贸》2007,5(9X):169-170
恶意透支犯罪是当前经济领域中利用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的一种犯罪,是信用卡诈骗罪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征相对其他信用卡犯罪有特殊之处,因此有必要对恶意透支进行分析,予以准确界定,以便协调立法冲突。本文围绕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做了探讨,并为完善立法提出了建议,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6.
信用卡诈骗罪在如今发生率越来越高,同时,其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给其犯罪行为的司法认定带来了困难。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犯罪进行定义,并分析其特点,促进司法部门对相关行为的认定,进而降低这类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鹏祥 《经济师》2006,6(4):73-74,77
信用卡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立出来的新型经济犯罪,它在保留了普通诈骗罪的一些共性特征外,又表现出自身特有的个性,这种个性主要体现在其犯罪构成的特殊性。鉴于本罪认定过程的复杂性,对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着手问题、罪数问题、共犯问题)作了剖析,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该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8.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信用透支造成的风险。以持卡人个人意志划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持卡人明知无力偿还,却利用信用卡限额内的信用功能,进行大量的提取现金、消费,导致恶意透支而造成的风险。客观原因是指持卡人由于意外情况发生或交通信息传递的滞后及经办人不按规定办事而造成的信用透支风险。 二是同业竞争造成的风险。多卡并行,各自为政,争夺客户,抢占市场,甚至造成一些信用卡业务部有章不循,随意放宽发卡和授权条件,结果给一些资信较差的客户及不法分子占了空子,顺利办卡。导致恶意透支及…  相似文献   

9.
刑法对合同诈骗罪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化,加上相关司法解释的滞后,对于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争议。因此,就合同诈骗罪的概念、特征、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及合同纠纷的区别,和司法实践中特殊问题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和惩处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10)
我国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犯罪主体的规定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刑法学界对此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就信用卡诈骗罪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就此问题提出独立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孙明 《经济师》2005,(5):71-72
文章从集资诈骗罪的立法沿革开始入手,着重讨论了非法占有目的以及犯罪数额的认定,并与诈骗罪等其他类似罪名进行了区分,对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票据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罪中常见罪名,但是由于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存在诸多分歧,导致执法困难。关于票据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否定说"与"肯定说"。票据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内涵不包括非法占用,其认定应注意司法推定方法的运用",非法占有目的"有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但需要注意反证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令银行业头疼的顽疾,主要存在频繁透支、骗领信用卡透支、相互勾结透支、诈骗型透支等四种形式。导致信用卡透支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滞后、领卡审核不严、担保措施不力、催收欠款不力及信用卡网络发展滞后等。针时上述原因,应相应的采取加快完善信用卡法制环境、建立全国性个人信用体系、严格资信审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完善担保制度、加大催收欠款和打击恶意透支的力度等防范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4.
朱凌云 《当代经济》2007,(11):102-104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令银行业头疼的顽疾,主要存在频繁透支、骗领信用卡透支、相互勾结透支、诈骗型透支等四种形式.导致信用卡透支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滞后、领卡审核不严、担保措施不力、催收欠款不力及信用卡网络发展滞后等.针对上述原因,应相应的采取加快完善信用卡法制环境、建立全国性个人信用体系、严格资信审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完善担保制度、加大催收欠款和打击恶意透支的力度等防范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5.
朱凌去 《当代经济》2007,(6S):102-104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令银行业头疼的顽疾,主要存在频繁透支、骗领信用卡透支、相互勾结透支、诈骗型透支等四种形式。导致信用卡透支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滞后、领卡审核不严、担保措施不力、催收欠款不力及信用卡网络发展滞后等。针对上述原因,应相应的采取加快完善信用卡法制环境、建立全国性个人信用体系、严格资信审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完善担保制度、加大催收欠款和打击恶意透支的力度等防范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6.
张飞龙 《经济师》2011,(7):77-77,79
美国作为信用卡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监管机制相对完善的国家,在反对信用卡领域不公正和滥权行为,保护持卡人权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的做法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和示范意义。文章通过介绍美国信用卡持卡人权益保护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我国信用卡持卡人权益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文  石明丽 《经济师》1999,(4):38-39
信用卡的风险是指信用卡在使用交易过程中发卡行、特约商户以及持卡人的非正常的经济损失。在信用卡交易中,发卡银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三者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一个信用卡交易系统。正常的信用卡交易,应使三者共同受益,即持卡人凭卡消费比现金支票方便、安全,还可享受...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刑法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和使用行为已被认定为盗窃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对盗窃信用卡犯罪的具体问题仍存在疑问,如何对盗窃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认定成为学者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展示了学者们观点并经过对比分析,就这问题的处理给出了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林统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191-19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活动越来越活跃,然而,受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一些金融领域出现了"真空地带",金融犯罪日益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讲,贷款诈骗等金融犯罪已成为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阻碍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由于司法实践部门对贷款诈骗等金融犯罪的认定存在不同认识,为准确打击犯罪,通过对贷款诈骗罪立法演变的分析,对贷款诈骗罪在司法实践认定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些粗浅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诈骗罪是常见多发类犯罪,犯罪分子狡诈多变,认定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较为困难。然而任何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是通过客观行为加以外化和表达,就已有的事实证据对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进行分析,是推定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客观依据。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诈骗犯罪行为人客观表现的分析,推定其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希望能够从实证角度对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提供一定的方法,为司法实践作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