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1年全国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整体制造业及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能显著提高整体制造业的效率,其中金融服务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但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提升效果不显著;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最显著,金融服务对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总体影响最大,而科技服务对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么具有负效应,要么不显著。流通服务最能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金融服务则最能提升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创环境下,科技服务业主要通过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以江苏省科技服务业为例,分析了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双创环境下江苏省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创环境下,科技服务业主要通过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以江苏省科技服务业为例,分析了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双创环境下江苏省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港航服务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港口功能演进,已成为推动港口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以及提升枢纽港口城市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港航服务业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港航服务业内涵、港航服务业的空间组织、港航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港航服务供应链等方面对国内外港航服务业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最后,围绕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从港航服务业概念内涵与范畴界定、港航服务业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港航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和港航服务业空间组织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科技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科技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以科技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产业互动融合为背景,基于知识生态学理论,解析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生态系统概念模型、生态功能及内部互动关系,提出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系统生态化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基于知识在各类主体间流动构建的一种非线性关系网络系统,并以知识流为纽带,形成知识生态系统,知识主体合理的知识生态位与相互间的协同互动能够促进科技服务业围绕实体经济产业,形成横向竞合、纵向耦合共生的生态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灵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12,32(11):76-80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莉 《技术经济》2009,28(2):41-47
现代服务业创新系统演化发展的过程是政府、业内和学界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合作的过程。现代服务业的演化是系统自适应的过程,是内生动力各要素子系统间矛盾运动和外生动力与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生动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外生动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外生环境通过促进内生各要素子系统的变化和矛盾运动而推动现代服务业渐进式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年~2011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逐步的系统GMM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对服务业发展均存在着稳定的但相对较小的正向影响,其中资本要素的影响较小;影响服务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服务业集聚程度、服务业自身发展惯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这些因素对服务业发展存在较大的显著的正向影响;最终需求对服务业发展存在显著的但相对较小的负向影响。因此,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增加现代服务业资本投入,刺激最终服务消费需求、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引导服务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战略要求,而科技服务业是加快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其高级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是“软化经济”、产业融合趋势下的必然选择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深度挖掘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当前发展态势,构建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即以市场导向、双轮驱动、价值创造、动态柔性、二元创新、闭环循环为核心要素,促进两者关系重构、网络扩张和产业深度融合,最终推动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快贸易方式转型,对我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安全高效稳定实现国际循环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匹配2001—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成本调节和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显著削减加工贸易比重,并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在不同服务要素投入、不同服务要素来源、不同制造业企业、不同时期中存在差异影响。因此,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深化服务业开放以及提升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贸易方式转型效应的重要战略政策。  相似文献   

11.
正人才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第一要素。2013年12月18日,第16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会见嘉宾时表示,推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和科技是关键。当前,广东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本人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第一要素。人才的发展、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大发展。从全球来看,这一行业正处于上升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制造业细分行业科技服务渗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科技服务渗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服务渗透促进了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作用强度不尽如人意;科技服务业的创新贡献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差异较大;本土科技服务与进口科技服务对制造业创新绩效都具有显著激励作用,且前者比后者的创新促进效应更显著;科技服务对制造业的创新激励存在明显的本地化效应,本土科技服务与进口科技服务在制造业创新过程中存在互补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本土科技服务对进口科技服务的消化吸收再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生产性服务业是否有效地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借助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投入变量引入制造业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推导出投入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的增长率呈正比。最后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投入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测算,发现目前我国只有"金融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科技服务业在全球得到飞速发展,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的科技服务业组织机构种类繁多,组织形式多样化,为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先进、合理、有效的经验模式。现阶段中国科技服务业产值较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今后应积极提升其集聚度,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演化特征,科技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现象不明显,科技服务业逐渐向东部、京津和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上海两市集聚;政府行为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影响最大,人力资本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溢出具有两面性等。由此,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应积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作用等,提高科技服务业集聚度,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高翔  秦海林 《经济》2022,(10):28-31
<正>科技服务业是链接科技与产业的重要领域,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李程  鲍健波 《技术经济》2014,(12):59-64
从理论上探讨了标准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构建了两部门模型,分析了可标准化服务部门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利用2003—2012年中国服务业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对可标准化服务部门的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利用DEA方法对服务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可标准化服务部门要素的边际产出高于不可标准化服务部门,发展可标准化服务部门有利于服务业增长;可标准化服务行业对不可标准化服务行业的溢出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可标准化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对可标准化服务行业内部进行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制造业细分行业科技服务渗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科技服务渗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服务渗透促进了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作用强度不尽如人意;科技服务业的创新贡献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差异较大;本土科技服务与进口科技服务对制造业创新绩效都具有显著激励作用,且前者比后者的创新促进效应更显著;科技服务对制造业的创新激励存在明显的本地化效应,本土科技服务与进口科技服务在制造业创新过程中存在互补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本土科技服务对进口科技服务的消化吸收再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通过直接为东道国制造业提供服务,促进东道国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发展,吸引制造业外资进入等多种途径促进东道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外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促进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提高了我国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无明显促进作用,甚至可能造成制造业发展的两极分化。我国应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外资与制造业的空间和产业关联度,大力利用服务外包,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6,(10):12-26
国际比较表明,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的跨越阶段,也是充满增长分化的阶段。转型时期面临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1)工业比重下降的同时伴随工业萧条,城市化成本病阻碍内生增长动力形成;(2)服务业作为工业化分工结果的从属态势不能得到根本扭转,以知识生产配置为核心的服务业要素化趋势不能得到强化,最终导致服务业转型升级无法达成;(3)作为门槛跨越基石的消费效率补偿环节缺失,知识生产配置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路径受阻。我们认为,以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积累为核心的效率模式重塑,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根本任务,面对转型时期门槛跨越的困难,中国应顺遂服务业的要素化趋势,在防止服务业盲目扩张、做好工业/服务业协调推进的同时,通过制度改革促进效率模式重塑。  相似文献   

20.
陈丽娴  阳扬 《财经研究》2023,(3):140-154
作为制造业重要的中间投入品,生产性服务业在地理空间形成关联关系是否有效解决了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对服务要素需求的痛点呢?为此,文章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中国2004-2020年两两省份间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并手工整理获得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异地投资子公司数量的指标,构建理论和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具有较强的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带动效应,主要是信息技术、金融科技和计算机软件等细分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空间关联显著促进了企业异地投资。(2)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是通过提高省份间服务要素投入的途径来促进企业异地投资;且省份间交通连接和信息技术联通水平越高,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发挥的正向作用越明显。(3)异质性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异地投资制造子公司,以及对技术密集型和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丰富了制造业企业异地投资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