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构成现代化的必要因素,工业化的发展助推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保障,城镇化使人口集聚、扩大了城市规模、增加了城市数量、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和劳动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视角探讨区域产业集群成长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绩效,进而对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不仅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集聚组织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又提升了地方工业化的质量,而具有良好集聚效应的工业园区作为地方工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带动地方经济结构与产业空间组织调整的同时势必连锁性地引发就业结构的变化,并从多方面、全方位地驱动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且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驱动地方城镇化发展,从而形成这种地方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工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从理论上分析了工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耦合机制;并以山西为例,通过相关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剖析了山西工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提出了促进工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和谐发展的理想模式,是高级形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引领的,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在经济上实现集约发展,在社会上实现和谐发展,在环境上实现友好发展,在文化上实现文明的多样性共存,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一体化,强调推动城镇化由注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实现城镇在质和量上的全面提升,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两化"互动关系是未来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两化"互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全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共19个城市的"两化"互动进行评价,并据以划分出"两化"互动的三种典型模式,通过分析三种模式的不同特征,总结提炼出对推进中心城市"两化"互动发展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规律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发展,新型城镇化则承载新型工业化,“两化”同步发展有助于实现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现状,才能有效破解“去工业化”、“伪城镇化”等畸形发展障碍。鉴于此,运用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分析法、国际通用衡量法,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目前所处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地区间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源型城市的鼎力支持,资源型城市每年都为国家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大量的资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源,创造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这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发展不协调。党中央国务院为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提出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计划。2001年,党中央将辽宁省阜新市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试点城市。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存在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阜新市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陈新风 《经济师》2014,(10):183-184
煤炭资源型地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特点,决定了煤炭资源型县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演进具有独特表现,工业化在山西省存在偏差,高工业化率与低城镇化并存,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立足实际,选择恰当路径,增强工业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城镇化真正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相互影响,三者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宁夏1993—2013年的数据,对宁夏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存在负向作用和较低的贡献率;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0.
陈燕茹 《经贸实践》2016,(3):259-260
工业化与城镇化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制约.本文以柳州市为例,通过对其历年统计数据的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研究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柳州市城镇化的发展逃不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困局——滞后于工业化,但逐步趋向于与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新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对二者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1995~2010年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综合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指数总体均呈现上升态势,但二者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的初级协调水平,协同效应较弱,相互促进作用不强;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城市化率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因果关系。最后基于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内涵,提出了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体系的发展都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方面,但是三者间的关系还不明确.笔者对河南省1978年~2010年之间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性检验和方差分解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工业化对于城镇化有着显著的作用.金融发展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并且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做出分析,和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常规规律的表现相比,城市化与非农业就业比例大致呈线性关系,然而与人均GDP则大致呈对数关系,因此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规律表现出一致性,但和工业产值比例相比则相关性很小,出现这样的现状的主要原因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发展方向有关.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渐渐的变得正常,互动关系体系逐步形成.就现在而言,这种互动关系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成为了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运用动态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四川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四川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强、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带动程度高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程度、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效应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空间上接近的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形成关联的群体。产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使其向一定的区域集聚,而这种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扩散效应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则成为吸纳这些要素的容器,扩大了市场的容量,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有效地支撑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对一个地区未来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内蒙古2005—2014年间的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率等指标,来分析内蒙古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对策,解决二者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工业化、城镇化的概念与相互关系 工业化、城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从二者关系来理解,工业化、城镇化都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前者是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后者是在不同空间地域的转移,转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要素(预期)收益率。相应地,工业化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8.
杨敏 《技术经济》2014,(11):44-51
利用1990—201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探讨了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互相促进,服务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大于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且两者的动态关系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上杭县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现状,计算出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偏离系数,并分析了上杭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影响与原因,提出了促进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打造创意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把"发展创意产业、打造创意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研究了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的内在关系,剖析了绍兴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创意城市及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经验,提出了绍兴市打造创意城市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