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汇率变化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津平 《世界经济》2007,30(4):54-65
本文从跨国公司投资行为的微观分析出发,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模型探讨了汇率变化、预期经济增长率以及预期工资增长率等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货币升值具有减少资源导向型外商直接投资和增加市场导向型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而汇率波动性的增加尽管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下降,但对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不产生影响;东道国货币升值会导致资源导向型直接投资项目资本密集度增加和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项目资本密集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传统理论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长期增长,但对其短期的剧烈波动却解释乏力。文献中普遍认为汇率波动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二者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没有取得一致结论。文章利用2009~2016年期间21个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国与其23个投资东道国之间的双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通过建立和估计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汇率波动对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和汇率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在汇率波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可能是一个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的机会,其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当汇率波动较大时,汇率波动被视为一种风险而不利于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所有制改革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提供了制度保证,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促进中国OFDI扩张的一种机制。文章采用2003~2014年187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地区)的跨国数据,实证研究了所有制改革及其引起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在控制了市场寻求、资源寻求与技术寻求动机以及东道国市场风险和人民币汇率等影响因素后,实证结果表明:所有制改革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或具有负向影响;进一步考虑东道国异质性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前所有制改革与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中国OFDI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之间是有差异的,而金融危机后对中国OFDI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所有制改革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提供了制度保证,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促进中国OFDI扩张的一种机制。文章采用2003~2014年187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地区)的跨国数据,实证研究了所有制改革及其引起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在控制了市场寻求、资源寻求与技术寻求动机以及东道国市场风险和人民币汇率等影响因素后,实证结果表明:所有制改革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投资主体占比的增加对OFDI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或具有负向影响;进一步考虑东道国异质性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前所有制改革与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中国OFDI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之间是有差异的,而金融危机后对中国OFDI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戴金平  张夏 《亚太经济》2017,(4):135-142
基于微观层面中国企业数据,企业层面的有效汇率水平并不能影响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说明汇率水平带来的"财富效应"与"成本效应"对中国企业是相互抵消的。同时,企业层面的有效汇率波动反而能够促进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说明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着显著的风险偏好特点。另外,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会考虑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东道国的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8年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密集度的影响,并通过PSM-DID方法和证伪检验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货币互换政策的金融市场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OFDI规模与密集度均有显著积极影响;预期汇率风险是货币互换协议促进我国OFDI的重要影响机制,中介传导而非调节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利率市场的影响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一研究对我国进一步推动国家间金融领域深化合作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世界经济失衡背景下,汇率波动对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福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不完全竞争模型,研究了世界经济失衡条件下汇率波动对劳动力资源无限供给的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结构与出口福利的影响,并就汇率波动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的出口量、企业利润、就业和出口贸易福利等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具有一定资本要素密集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最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受到的影响较大;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所受的影响较小;汇率波动对各种产业出口幅度的不同影响将改变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生存时间较短这一现象,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生存分析模型,刻画对外直接投资(OFDI)行为对企业在境内生存的影响效应。通过检验发现,OFDI行为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市场退出风险,延长了企业的生存时间,而且投资次数与企业的退出风险呈现"正U型"关系;投资于发达国家和技术研发型OFDI的风险抑制作用更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OFDI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出口密集度和利润率进而降低企业的退出风险,其中利润率机制滞后且占主导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OFDI对企业退出风险的抑制作用受异质性企业特征和行业调节。文章揭示了投资开放的新作用,即对外直接投资能有效扩延企业生存时间,丰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益紧密,东道国贸易网络地位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逐渐显现,成为吸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区位优势。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增加值贸易网络,结合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BvD-Zephyr以及fDi Markets数据,考察东道国贸易网络地位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东道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上述影响在发达国家、制度风险较低及开设境外园区的东道国更强,并且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民营企业、初始投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的积极性。此外,中国企业OFDI的结构得以优化,投资行业依托贸易网络呈现阶梯状分布。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激励效应、投资风险规避效应和全球价值链嵌入效应是其重要传导渠道。本文为中国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策略制定提供有益参考,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我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和分析了我国服务业OFDI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经研究发现:第一,服务业OFDI通过吸收东道国先进技术经验提升企业生产率水平和避开东道国服务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企业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第二,我国服务业OFDI显著提升了企业服务贸易出口的二元边际,具体而言,整体上服务业OFDI会促进服务贸易出口增长4.82%,同时会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第三,我国服务业OFDI"出口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和行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OFDI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其OFDI带动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分别为5.68%和3.52%,而公共服务业则不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服务业OFDI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其OFDI带动区域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分别为4.97%和3.56%,而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上述研究结论对化解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困境和完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量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其中风险控制工具的有效使用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对风险控制工具: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损失控制的内涵、特点、优缺点、适用条件进行探讨,为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怀东  徐芳  罗孝玲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79-82
文章从期货品种的流动性和合约的流动性视角出发,采用了一种新的综合性流动性指标L’,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关性,将流动性风险纳入GARCH—VaR模型中,并应用于交易保证金的动态设置。采用了豆油期货数据,分剐实证了不考虑流动性风险、考虑流动性指标L(Demsetz模型)和考虑流动性指标L'(新的综合性流动性指标)的动态期货交易保证金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流动性指标L'的模型不仅在覆盖风险上优于另两种模型,也在降低保证金收取水平上占优势,是相对合理全面的动态交易保证金模型。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认为,持有房产的风险很高。如果从近25年来美国的房价走势看,波动确实不大:从2000至2006年,房价上升约80%,2006年至今又下降了约三分之一。在美国,由于租房市场尚待完善,大约一半以上的家庭购买住房。因此有人提出,我们需要房子居住,而不需要持有它,因为房产市场的波动太大。我的观点恰好相反:人们应该拥有房产,因为它可以对冲风险。  相似文献   

14.
屠光宇  胡艳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52-154
文章从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涵义入手,首先分析了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表现,然后分析了二者相关性的原因,接着又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传导途径,最后从微观的三个方面对二者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开放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风险形成及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期货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中国期货市场曲折的发展历程和频繁发生的风险事件说明,认识期货市场风险形成的机理,加强期货交易过程的风险管理是发展期货市场的基础条件。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期货市场风险形成的路径,找出适应全球衍生品市场变革趋势和期货市场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提出动态调整我国期货市场三级管理体系的构想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袁宝刚 《黑河学刊》2010,(11):27-28,5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的生态环境也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有人预言人类在不远的将来将会面对共同的"敌人"——环境的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风险社会"这个概念应运而生,它认为人类现在的社会发展规律将不会终结,而是在终结之前被风险社会所取代。在风险社会中全人类将不再存有差别,而是平等的面对风险,解决风险。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 auction in which bidders see independent components of a common prize value. The Nash equilibrium for two rational bidders is shown to be independent of risk attitudes.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allows explicit calculation of an alternative equilibrium in which naive bidders do not correctly discount the value of the prize, contingent on winning, and thus they suffer the winner's curse. Subjects in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clearly fall prey to the winner's curse; the data conform most closely to the predictions of the naive model. Moreover, the level of risk aversion implied by fitting the naive model is similar to an independent risk aversion measure obtained in a separate (private value) bidding exercise.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作为投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充当着投资人与企业家之间的媒介和管道。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特征:一是投向集中。一般均集中投资于那些风险大、周期长、资本收益高的项目,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周期性强。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或企业,有着创始、扩展、成熟三个明显的发展周期,并形成特有的  相似文献   

19.
缪茸 《上海经济》2009,(9):28-30
飞涨的房价真的没治吗?我们真的没办法。将这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冲出魔瓶的魔鬼,再关进魔瓶里吗?我们真的没有这个魔咒吗?开征不动产税,中国十年面壁图破壁。现在,终于获准进入人体实验的阶段,深圳将成为不动产税药物实验的第一位志愿者。  相似文献   

20.
Aiming at the phenomenon of mixing the operational risk into credit risk in credit loan, this paper advances that the manager's behavior will affect the credit loan risk. The paper testifies the effect of managers' behavior on the risk size, interest and collateral in credit loans, thus documenting that there is operational risk in credit loan. In the last part, the paper advances that the key of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operational risk in credit loans is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of the banks and monitoring the managers of the banks, and the emphases of managing operational risk in credit loans should be put on improv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ban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