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多年之后,增速将规律性地向成熟经济体的水平逐步收敛,但较长时间内仍有重大发展机遇,关键是充分释放制度供给潜力,进一步激发活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稳步而持续地提升。本文以梳理和考察西方传统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的学术进展和政策主张的得失为基础,力求把已有的理论经济学认识与原被理解为分支的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的贡献融汇和打通,并面对中国的国情与实践,提出可以洞悉规律和适合中国现代化客观需要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认识框架,强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入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有效化解"滞胀"、"中等收入陷阱"等潜在风险,实现中国弥合"二元经济"、趋向现代化的新一轮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与质量提升。作为中国之必然选择的"三步走"赶超战略,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政策设计予以决策支撑。在"新供给经济学"框架下,作者于现阶段的基本政策主张是"双创、双化、双减、双扩、双进、双到位、双转、双配套",在文中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
新的经济理论及实践均源自现实经济的需求与变化.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的需求经济学,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又引发出供给经济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和改革的关键期,梳理西方发达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在对中国经济形势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准确判断后的重大创新,为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道路。在经济学界,该概念的提出,掀起了对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理论的讨论。"里根经济学"作为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供给学派理论的现实实践。文章从理论依据、提出背景、经济政策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异同辨析,以期学习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得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有用启示。  相似文献   

4.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认清西方供给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区别.西方供给学派基于要素价值论的分析混淆了价值与财富的区别,不仅忽视了价值的流通与实现、忽视了价值分配对生产的经济效应,而且割裂了需求与供给的辩证联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不仅关注价值的生产和流通,更关注价值的分配,从而能更有力地解释和正确引导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西方供给主义学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流派,其思想主要源于法国,在美国兴盛.供给主义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生产和供给,注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其观点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10)
上世纪70年代,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滞胀"局面。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他们纷纷开始进行供给侧管理改革。文章详细论述了美国、英国与新西兰供给侧管理改革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探究了各国供给侧改革的相似性及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供给经济学派理论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供给学派在理论上的贡献及其特点。认为,国外供给学派主要是研究制度和经济结构既定条件下的供给不足问题,而中国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们指出,中国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低效率导至的,而且低效率的根源是体制问题。另外他们还认为,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高投入替代低效率有可能把产量维持在一个既定的水平上,但是同时可能发生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表面原因是高投入,深层症结是生产和供给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茜 《时代经贸》2013,(16):74-74,76
用中国式新供给学派理论解析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得出“克强经济学”将通过对供给层面的改革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得结论。  相似文献   

9.
论税收的组织替代效应——兼评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群松 《财经研究》2000,26(9):27-32
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给学派减税主张的逻辑,指出其分析方法和其所依据的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古典本质;然后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税收对社会分工水平和模式的影响,提出了税收的“组织替代效应”这一新概念,最后将古典的经济增长观纳入供给学派的逻辑框架,重新审视和评价了供给学派的减税建议,并对供给学派的方案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作了一个粗略的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0.
新供给主义经济理论和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是一个理想的经济运行机制,也可以作为新供给主义的短期经济管理目标,然而实现这个短期目标的办法既不是刺激总需求,也不是计划经济手段或传统产业政策,而是"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出发,结合邓小平"解放生产力"理论,以及经济学供给学派思想,提出以"放松供给约束(supply-side constraint)、解除供给抑制(supply-side restriction)"为核心的一系列刺激新的有效供给的经济政策措施,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为核心的房价、物价配套管理办法,以及以"供给贡献和边际报酬"为标准的收入分配思想,最终达到短期稳定经济运行、长期提高潜在增长率并促进效率和公平分配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一般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派自亚当·斯密始,中间经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边际学派、凯恩斯到萨谬尔逊,形成了以逻辑化、数学化为特征的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确立和发展的主要依据,而以历史主义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为首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则企图反对或修正这种倾向,因而引发了多次理论上的论争,每次论争又总要涉及经济学的理论前提,由于"经济人"范畴自身的灵活性,几乎每次讨论都动摇着整个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依据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两大学派对立思维的反思,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的特点,辩析它的真正归属.  相似文献   

12.
对需求定律及供给定律的例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所谓需求定律,即指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向变化的规律.当一种商品价格偏高时,人们对这种商品的有效需求量显然会随着实际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反之,人们则会由于商品价格的降低增大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而供给定律是指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售价成正向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说某种商品价格越高,厂商越愿意多生产,因此该商品的供给量也越大,反之亦然.,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定律及供给定律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有不少研究分析方法如均衡分析、过程分析等总是直接或间接的建立在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基础之上,以致于有人戏言:只要教会猴子需求与供给,猴子也能成为经济学家.这说明两个定律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需求定律还是供给定律,与现实经济生活所显示出来的大多数情形是一致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违背这些定律的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然而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理解尚不一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的分析仅仅反映交换领域关系,抽象掉了社会生产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注重研究供求背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西方经济学认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资源配置似乎都是在交换领域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认为供求关系只能"调节"价格而不是"决定"价格,市场经济中的真实经济关系是价值决定价格,同时又调节供求关系,进而实现资源配置。西方经济学宏观领域研究的供求分析只是总量问题,并不区分个量与总量在性质上的差别,更没有认识到数量背后深层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认为社会再生产在"数量"的背后还包括了结构和比例问题。其重要启示在于:认识供给侧不能停留在交换领域的供给数量,而是要深入生产领域的生产端;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忽视需求侧;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质量法则"。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供给学派具有强烈的政策含义,但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就其政策主张背后的理论而言,实际上是秉承了源自"看不见的手"为资源配置核心与决定性机制的自由主义传统。美国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似乎仅仅有拉弗曲线(Laffer Curve)。Kydland和Prescott(1982)在完全竞争微观研究框架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  相似文献   

15.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上陷入持久的危机。制度经济学派就是在批判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度经济学按其类型一般分为以凡勃仑、康芒斯为代表的早期制度经济学,以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为代表的后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制度观和三种研究思路与方法,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往往热衷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与介绍,而对于另外两大制度学派的研究却甚为冷清。只知晓其中一种而忽视其他,很难说就掌握了制度理论的精髓。只有了解制度学派的全貌,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鉴别,才能更为深入地了解制度经济学学说,才有可能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与判断。  相似文献   

16.
新供给经济学作为一种经济学的创新,其理念并非建立在单一源流的基础上,而是更开阔地建立在传统供给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信息及行为经济学所构成的"五维一体化"理论框架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每个理论维度出发,对其进行沿历史发展脉络的供给侧简要综述考察,进而勾勒出新供给经济学着眼于"集大成"的理论框架,寻求把供给侧研究最重要的两个视点——"物"与"人"有机联通,并由此提供对新供给经济学自身理论框架与包容性边界的总括式解读。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6,(10)
文章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一些理论流派所适用的20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同样不是"滞胀"问题。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不拒绝需求侧管理,而且在很多环节需要需求侧管理进行配合。如在处理劳动关系时,就要结合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和原则进行系统梳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褚思真 《当代经济》2017,(34):136-138
本文是为了系统性地厘清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理论分野,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主张“新自由主义”的西方经济学供给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是由贾康、白重恩等12位学者发起设立、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民间智库组织,成立于2013年9月。研究院旨在研究"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以全球视野和时代责任感,秉承"求真务实融合古今,开放包容贯通中西"的精神,以"责任、专业、团结、创新"为文化,以"人才是  相似文献   

20.
汤子琼  唐润华 《经济师》2012,7(2):32-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批判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框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当西方国家无论采取哪种市场经济,都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命运,而出现经济滞胀和衰退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却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事实说明,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有许多独特的地方需要加以总结,提炼、升华为中国经济学。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用中国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现象,指导中国和世界的市场经济改革,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