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逐年增加,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垃圾源头分类、回收与处理上的研究,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田凤权  李建林 《时代经贸》2011,(10):163-16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逐年增加,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垃圾源头分类、回收与处理上的研究,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8,(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垃圾产量逐年快速增长,垃圾处理工作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和谐美丽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垃圾处理形势,立足"美丽中国"的战略布局,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实施垃圾分类既能有效改善我国城乡的卫生环境,也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更能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当前解决垃圾处理工作的最直接、最有效方法。文章着重探讨中国的垃圾分类现状,对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积极思考应对和补充措施,对更好地推进和完善垃圾处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分类回收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三种方式中属于再使用和再循环的范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以及最终又能在分类后回收到多少垃圾?前者是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后者则是垃圾回收利用体系规划的数据基础,决定该体系各环节所需设施设备的规模、数量,并影响城市空间布局,这些都属于居民回收行为研究的基本内容。故而,研究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是解决我国当前严峻垃圾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对垃圾分类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阐述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中,垃圾分类方法的合理确定;社会心理学、博弈论、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综合运用策略研究;从社区与非社区两个方面对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与内在关系进行辨析;居住场所、工作场所、休闲场所之间垃圾分类回收的关联行为研究;场所尺度的空间行为差异、城市尺度的行为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产生机理与演化机制研究;基于条件价值评估的垃圾分类回收参与时间及费用承受能力研究等,及今后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及问题,认为城市管理观念落后、垃圾分类回收研究的缺乏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是阻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步伐的主要因素.同时,讨论了值得借鉴的日本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传统垃圾搜集和处理的方法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应取而代之的是造福于人类的垃圾分类处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以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有效的实施方法指导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由此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乌鲁木齐市拥有常住人口311万人,流动人口80余万人,每日产生的垃圾有3000吨左右,巨量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占用大量土地,可再生资源不能得到利用,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次社会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广泛了解乌鲁木齐市市民对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看法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有助于今后乌市顺利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排放垃圾,同时也在无意识中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抱怨资源匮乏.抱怨环境恶劣,但我们每随手扔掉一节废旧电池,一个一次性塑料饭盒或是废旧纸张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每一个小小的行动对资源、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垃圾问题将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垃圾分类对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全民保护环境意识与资源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与道德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又造福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物质性实践,也是一场开拓性的社会伦理实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道德来把握方向,道德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一项政策是否能产生满意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政策是否合理、落实是否到位以及民众是否积极配合.杭州市垃圾分类政策已实施多年,为了解其实施效果,本文从居民的配合程度、政策落实的满意程度以及政策的有效性3个方面展开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个方面的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基础。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但是,我国目前在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垃圾分类工作还主要停留在二次分拣阶段。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对部分居民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的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关于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自身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做法以及垃圾分类工作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在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改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照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的不同方式,探讨拾荒者在垃圾分类上的环保作用,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一条省钱、便捷、有效的方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拾荒者存在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分析,就如何正确对待拾荒者的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郑绍庆 《时代经贸》2013,(13):132-133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努力,均实现了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从而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由于缺少前端的垃圾分类收集,大量可回收物混同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2000年,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八个试点城市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十多年时间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4.
郑绍庆 《时代经贸》2013,(14):132-133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努力,均实现了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从而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由于缺少前端的垃圾分类收集,大量可回收物混同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2000年,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八个试点城市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十多年时间的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5.
垃圾分类回收是当前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推进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温情理论,从认知和情感双视角构建垃圾分类回收努力影响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机制模型,通过调查526名消费者对二者的溢出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垃圾分类回收努力正向影响消费者的绿色购买意愿,即消费者努力参与垃圾分类回收能显著提升未来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2)感知消费者有效性和温情感发挥着中介作用,与感知消费者有效性相比,温情感的中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任静 《大陆桥视野》2016,(8):315-316
文章基于高校情况在校内实践以分类模式为基础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项目,通过对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和高校学生环境意识行为的分析,针对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出可行性的分类模式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静 《经济师》2022,(9):112-113
从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全面整治,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新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快速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绿色化、节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来说,每年垃圾清运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但是还有一些未及时回收的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因此,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垃圾分类实现全面发展,取得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赵子光  陈新风 《经济师》2022,(4):163-164+166
垃圾分类是世界趋势。根据生活垃圾产生量影响因子以及山西省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对生活垃圾的产(产生)、投(投放)、收(收集)、运(运输)、处(处理)五个环节,采取“五化措施”(减量化、精细化、精准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无害化),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产业化进程,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认知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行,农村生活垃圾量飞速增长,给垃圾处理带来挑战。提高农民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的主动性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农村居民中的认知度,以及影响农村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居民这一行为积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蔡钱英  夏樊 《经济月刊》2012,(1):132-133
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在巩固45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63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工作,108个小区共投放分类垃圾桶0.94万个、家庭用10升垃圾桶12.08万个、10升垃圾袋1300万个。这也让东城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由2009年的47.52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45.057/吨,同比下降5.21%,比市下达核定量减少8.97万吨,垃圾减量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