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凭借它授课时间短、针对性强、形式新颖等特点,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本文以党员发展程序为例,介绍微党课在高等职业院校设计和开发的原则,从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微党课制作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详细的介绍微党课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是一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单个知识点而设计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拥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未来教育界大力推行和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阐述微课的定义和发展、以及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拥有的优势,并以成本会计课程材料费用的分配为例,介绍了微课设计过程,为提高教学效果一种创新教学方式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课是一种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手段,学习方式灵活。为了保证微课的教学实效,其制作除要遵循教学规律以为,还有很多特别之处,从PPT制作、制作零件展示以及制作画中画视频几个方面简单介绍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微课教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取得较为可观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利用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等策略,基于微课教育将会计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解决了现阶段会计教学中学生难以集中学习注意力、对会计专业知识学习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手段落后等现象,进而提高会计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剖析会计电算化实务传统的授课模式的现状、困境.提出了在会计电算化实务这门课中,微课教学所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深入的分析了,微课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过程中,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环境等要求,以前高微课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5,(9)
为适应开放教育成人学习在时间上的零碎化特点,微课教学能满足他们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考开放教育微课教学模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慕课、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实时交互、免费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公平开放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授课对象复杂、人数众多、难以实现小班教学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将慕课、微课教学方式应用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中,普通基于书本理论知识的面对面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很难使学生自发进行学习。研究微课教学,是因为这样的教学形式让教师教学变得更为轻松,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课堂表现更积极,从而主动去学习接下来的课程;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快乐,更是符合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不仅如此,随着电子商务产业在我国正蓬勃发展,许多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因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分析微课及其特点,分析微课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实用性,并为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深入推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8,(2)
碎片化学习时代,人们利用被分割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此大环境下,微课的涌现为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高职土建类专业的课程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要充分开发微课资源并推广应用,有效解决高职土建类学生的专业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微课,主要是以流媒体方式,对某一个知识点、教育环节开展完整且简单、短小的教学活动.微课的作用并非授业,而在于解答学生的疑问,包括课程视频、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等内容,并不会受到时间或是空间的制约,在课前、课后均能进行辅导.微课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客观性、针对性、反馈及时等,成为了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方式.本文先分析了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中数学运用微课的教学方法,旨在更好将此新教学技术运用至高中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陈葆华 《时代经贸》2014,(2):215-215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为了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人才,其教学特点紧跟时代需要、灵活多变,以能力导向设计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本文概况总结了微课在当今高职高专特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介绍微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制作流程,详细阐述项目化课程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课堂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投影仪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即使PPT的图文并茂也无法掩盖传统面对面教学的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成为一堂课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近几年一个新的概念被引进课堂——微课.以《基础会计》中"提取现金"为例,探讨微课在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就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互联网背景下,微课的出现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索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微课的研究与开发的途径,从而促进高职人才的就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学资源的开发不断趋于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丰富着在线学习平台,完善着网络教学环境。微课作为制作入门相对较低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形式得到迅速普及,该文以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为背景,对在微课资源的共享过程中遇到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和流媒体传输过程中缺失插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微课、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是先学后教。以高职药物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为研究主线、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以建构主义学习为理论支撑,探讨了微课支持下高职药物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以期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1)
如何提升资源的有效性和提高用户体验是当前微课资源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基于微课资源混乱无序、更新缓慢、低效检索等建设现状,文章通过分析学习元的相关理论,首先对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元认知,然后提出基于学习元的微课资源建设策略,主要从资源的进化与再生性、个性化推荐、移动终端自适应性及人机智能交互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微课资源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国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技师学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意义及应用策略,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人才,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训不断强化,当传统教育的劣势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开始引进微课教学这样的新型教学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首先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作出分析探讨;接着研究微课进入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的特点,最后探究微课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再加上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飞速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特别体现在各个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中,其中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形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方便和快捷,让学生学习知识起来更加的轻松,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首先,高等教育中的各个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改进和创新,教师上课的形式改变了,学生在家里在寝室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能进行学习,学生在"微课"的学习方式下,不仅能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而且也能反复观看教师讲的课程,有不懂得地方学生也能暂停去问,这样下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上,引入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将从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入手,讲述如何能更好的让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