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动态能力对企业在动态复杂多变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阐述了动态能力研究的意义,对动态能力理论、组织学习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企业如何在创新性与超前行动性的背景下提升企业动态能力的过程机制,并从企业精英个体、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可分为知识探索、知识保持和知识应用3个阶段。在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管理内外部知识活动的能力包括发明能力、转化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吸能力6种。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中对知识能力的培育或动态组合,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战略和组织机制的保障,如结构机制、情境机制和领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动态能力作为企业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如何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出发,根据相关文献的归纳,构建组织学习提升企业动态能力路径模型,以此模型为将来的实证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动力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组织惰性的存在可能会使企业核心能力成为一种"核心刚性",因此在动态环境中,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竞争能力体系的效率维持和对组织惰性的避免和克服。本文从系统动力的视角出发,分析企业处于动态竞争或动态市场环境中的能力问题,对自我强化的系统结构和动态能力的生成进行了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5.
自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走出去"战略以来,大量中国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合作,而通过跨国并购能够迅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层面的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研发能力的影响,并使用动态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 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但提升效应在企业并购之后的年度中存在一定波动性,并最终呈现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地,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企业性质和地区分布对于企业跨国并购的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更强;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跨国并购对研发能力的提升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企业物流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 《生产力研究》2008,(14):150-151
文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从组织与管理过程、位置、路径依赖对于企业物流能力的作用分析入手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物流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物流能力具有区别于企业其他能力的特征并提出了发展企业物流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组织动态能力以能更好地适应动荡的环境成为关注的重点。处于动态竞争环境的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企业战略调整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分析了动态能力与战略人力资源的关系,以及在动态的环境下,战略人力资源应该怎样配合企业的总体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需要培育动态能力以应对动态的经营环境,实现持续竞争优势。部分学者以知识为切入点来解释动态能力,形成了动态能力"知识观"。首先对动态能力"知识观"进行述评;然后,系统阐述了动态能力与知识管理理论在理论来源、研究边界方面的不同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论文引入了组织学习的概念,构建了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模型,剖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持续组织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际扩张中的动态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蔷 《财经研究》2001,27(8):45-51
本文从动态能力理论角度研究跨国公司,提出跨国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动态的能力要素;能力占有、能力部署和能力提升,能力占有是获得竞争优势、决定企业开发各种优势的战略的关键;能力部署是避免在外国市场中的劣势和抓住新兴机会的重要手段;能力提升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创造新资源的必然环节。所有这些都是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得以持结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与能力的整合是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构筑动态竞争优势、实施顾客导向机制、优化战略思维的组合等方面,全面提升企业资源与能力整合的素养。  相似文献   

11.
动态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外学者从事动态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初步梳理,概述了动态能力的研究背景、概念界定和发展机制,总结了国外学者们在动态能力概念上的四个能力观、组织绩效影响上的三个论点和能力结构中的两个决策支持观,指出现有的动态能力研究体系中存在概念上的不统一、能力同质性和异质性的不明确以及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需要进一步探明的系列问题,以期能有助于未来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动态能力与联盟绩效: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于动态能力与联盟绩效进行了文献研究和问卷设计,然后构建了关于企业动态能力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国内汽车产业供应链联盟企业动态能力对于联盟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是只有组织学习能力维度显著正向影响联盟绩效,而整合能力以及重构与转变能力维度则对于联盟绩效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能力的知识属性及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知识活动及其组织学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组织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面临经济贸易全球化,创业企业如何协奏组织行为与组织能力、成功实现转型以应对剧烈变化的环境,已经成为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选取蒙草生态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资源配置模式与动态能力的相互作用,揭示资源配置模式与动态能力的演化进阶机制,剖析企业战略转型的内在机理过程。研究发现,①企业利用动态能力捕捉转型动因、促进企业形成与动因适配的资源配置模式,进而保证转型成功;②与各阶段动态能力适配的资源配置模式经历了资源转移内化-资源修补拓展-资源传衍共享的演化过程;③资源配置模式演进促进动态能力向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断进阶,确保企业维持动态、可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企业对外部关系网络的结构性嵌入,有利于其获取更多异质性资源,这为组织绩效提升奠定了基础。在构建结构嵌入、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结构嵌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嵌入与组织绩效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结构嵌入具有“拐点”效应,过高水平的结构嵌入不利于组织绩效提升;环境动态性在结构嵌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发挥有中介的调节作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结构嵌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内涵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文亮  冯军政 《技术经济》2006,25(11):70-73115
动态市场竞争案件下。持续创新是竞争优势持久性的唯一来源,持续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持续发展的稳定性。通过对持续创新及持续创新能力的评述,从创新理论、能力理论综合的角度研究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相关问题。从市场导向的角度出发,提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概念,讨论持续创新能力的结构,并分析持续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最后探讨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态能力的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态环境中,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能否以及怎样创造竞争优势是电子商务研究人员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聚焦不确定和动态环境中电子商务影响组织竞争优势的内在机制,在动态能力的基础之上构建探索型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理论框架。在动态环境中信息技术利用能力和竞争优势之间以动态能力和职能能力为中介并受环境动态性调节,职能能力直接影响竞争优势,动态能力通过集成、建立和重构职能能力间接影响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创造性破坏的视阈,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进行探析,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造性破坏之间关联的分析,指出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强调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必须以破为首,破除企业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等四大障碍;创造为本,重在创新。并从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探讨企业创造性破坏的目标指向、路径与方略。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dvances a capabilities conception of the individual, and considers some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developing such a conception. It also makes claim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capability space as a whole, frames personal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he idea of moving though the capability space, and argues that people are alike in being increasingly heterogeneous. A key problem for a capabilities conception of the individual is that some capabilities, such as belonging to social groups and having social identities, can undermine individuality. The paper discusses an example in which people can have social identities but can nonetheless b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when seen as self-organizing. Brief comments on one goal of social economic policy as being identity-promoting conclude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