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建州36年来,海西州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已初步建立了具有自治州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州有职业中学2所,职业班1处,共9个专业,在校学生446人。但是,就我州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较,还存在着职业教育速度慢,规模小,专业不配套,结构不合理,学生供需矛盾尖锐,教育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同时,随  相似文献   

2.
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世界上几位获诺贝尔奖的学者认为,20世纪地球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电视的发展及它对人类的影响。在中国的电视发展史上,由于传播界人士的远见卓识,倡导并制定了四级办电视的发展规划,使得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电视台似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1978年全国只有32家电视台,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仅有150万台;到1994年,全国电视台已发展到980座,电视机社会拥有量猛增到2.4亿多台,电视观众达8亿以上。地球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如此众多的电视机和电视观众,中国确实已成为地球上的东方电视大国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  相似文献   

3.
建州40年来,我州卫生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群众卫生保健总体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卫生工作现状 经过40年的建设,全州卫生保健事业已从1957年前的10所医疗机构(卫生工作人员119名,床位88张)、1所妇幼保健站(人员3名)、16所接生站(接生员79名)发展成为现在的29所医院(其中民族医院4所)、11所卫防站、5所妇幼保健站、36所乡(镇)卫生院、1所医学中等专业学校、1所药品检验所和1所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已形成以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研究和探讨海西经济发展战略、理顺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对州情的再认识,狠抓经济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州实际的发展经济的路子。本文试从我州州情出发,对我州的畜牧业的发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近年来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的发展对传统电视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如何保持电视台作为"党的喉舌"的功能属性不变;如何让电视台既能完成宣传任务,又能在媒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事关电视台未来生存发展的大计。为此,应从电视台的制播分离、建立节目评价机制、集团化整合和开发视频点播业务四个方面,对电视台的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建州40年,海西的教育事业同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建设事业比翼齐飞。纵观海西教育的40年,虽走过一段弯路,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建州前夕的3所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5名教师,58名学生发展成了村乡有完全小学,县、市、行委有中学,州有中专的规模。从这些学校走出来的学生已成为八百里瀚海的行政和工矿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为盆地的开发建设奉献着光和热。现从六个方面对海西40年的教育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7.
赵鸿文 《发展》2003,(12):39-40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省以下电视台从无到有,形成了中央、省、市(地、州)、县(企业)四级电视网络,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化需要。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地方电视台的布局出现了新的问题,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影响到电视功能的发挥,这种状况值得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35年来,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方面更加稳步地向前发展。一、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有了很大进展。在加强翻译室工作的同时,对部分少数民族乡镇配备了蒙汉兼通、藏汉兼通的秘书和文书,便利了群众,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州广播电视台开办了蒙藏语自办节目;州电影译制站译制出36部蒙古语片,翻译了46个台本,在牧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较好的作用。蒙语文学季刊《花的柴(?)已刊印18期,1987年还成立了《柴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我州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加快我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对原海西州民族师范、州卫校、德令哈市职业中学、海西州农广校、海西州就业培训中心、海西州财税干校六所学校(单位)进行了资源整合后,成立了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后的学校职能与业务是:努力构建与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初高中毕业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使海西职业技校为我州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应对新形势走出具有职教特色、高质量的办学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改革的产物之一是对外经济联系的发展,它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产物,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州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好势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如此,我州对外经济联系近年却趋于缓慢,困难重重,问题很多。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我州对外经济联系的现状,找到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1.
“以牧为主”是我州国民经济的基本特点。牧区第一步改革的实行和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给我州滞后发展的畜牧业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草原畜牧业作为构成海西大农业的主要产业,同长足发展的绿洲农业一样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从1984年至1988年的5年中,尽管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的影响,全州牲畜头数的发展出现了徘徊,但商品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因而牧业产值的增长一直比较稳定,5年累计达15828.3万元,占  相似文献   

12.
民俗与文化     
新闻出版全省有广播电视29座,广播节目38套;电视台28座,电视节目31套,有线电视台32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522座,卫星地面站6403座。有出版社22家,报纸120种,期刊361种。年出版图书达3800余种。先后出版了一大批优秀图书,如《汉语大字典》、《全宋文》等。  相似文献   

13.
电视台技术系统全面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并最终实现一体化代表着电视发展的未来,是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成为电视台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安全化运行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科学的保障,为电视台在未来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视台技术系统全面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并最终实现一体化代表着电视发展的未来,是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成为电视台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安全化运行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科学的保障,为电视台在未来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赵爽  贾巍巍 《理论观察》2006,(5):176-177
电视是形声兼备的高技术结合的产物。1935年,随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的诞生,电视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亿万观众。近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有一个备受瞩目的新课题——“电视包装艺术”脱颖而出。电视包装是对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对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诸要素。电视包装目前已成为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它已经成为电视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电视宣传、电视品牌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制作人员在参与频道的包装制作工作中,就怎样利用现有设备搞好节目包装,怎样协调与各方面的关系完成包装的文案策划创意及制作,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 十年改革为我州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国家和自治地方、汉族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地方经济工作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法律保障,加快了我州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步伐。第一,加快了开发建设速度。198O年—1989年的1O年间,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17.
改革九年来,随着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州个体工商经济开始活跃起来,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支繁荣经济的有生力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纵观全州个体经济近年的发展,为我们探索进一步发挥个体工商经济的潜力,促进商品经济繁荣的路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海西地区中央银行稽核工作始于1985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中央银行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我州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十分有益。一稽核监督,是随着银行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从五十年代州人民银行组建,到八十年代金融体制改革前的30年里,由于种种原因,稽核工作的职能未被充分认识。全州没有形成独立的稽核组织体系和  相似文献   

19.
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安排部署下,我州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工作正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将加快我州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进程,提高海西综合经济实力,为我州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各级组织都责无旁贷.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发挥人大职能,通过依法行使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监督等权力,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翻开建州三十五年地方工业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州地方工业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刨建阶段,走过了六、七十年代缓慢发展里程,迎来了经济振兴的八十年代。许多地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形成今天具有自己的资源特点、生产规模相当、产品产量可观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仅以煤炭、电力、化工等部门分行业的生产为例,便可以看出三十五年来的发展轨迹以及地方工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人们不难想象,刚刚取得全国解放胜利的初期,新建我州地方工业时的艰难程度。当时从甘肃兰州进入青海西宁,铁路不通,靠汽车运输建设物资。柴达木这个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