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特征特性叶片长势弱,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根呈小圆柱形,根长约10厘米;茎粗约1.5厘米;生育期70天左右,为极早熟的袖珍迷你指形胡萝卜;表皮光滑,皮、肉、芯呈鲜红色;芯极细,水分多,肉质细腻,口感脆甜,可作为特菜生食。品种抗抽薹性极强,适合春、秋季露地种植,或秋、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气候温和地区可四季栽培。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
<正>"桂蜜1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厚皮甜瓜品种,是广西第一个露地与大棚兼用的、可越夏栽培的、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目前在我区各地,以及广东、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均有种植。品种特性"桂蜜12号"春植生育期约为105天、夏秋植生育期约为80天,果实发育期约35天,卵圆形,果形指数1.28,瓜皮为金黄色,光滑或具有不稳定的稀网纹,果肉橙色,肉厚约  相似文献   

3.
穗小1号是广州市白云区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杂交一代冬瓜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绿,抗病性、抗逆性强;春播生育期约95天,秋播生育期约80天;瓜皮墨绿色略带白花点;瓜短圆柱型,头尾均匀,外观好,小果型,瓜长28.61厘米,横径17.5厘米,肉厚4.0厘米,单果重2.5~4.0公斤,质感粉、甜,平均亩产量4500公斤。它适应性广,不仅适合南方竹架栽培,也适应北方的爬地栽培。穗小1号冬瓜果型以"小"为特点,栽培技术与一般冬瓜近似,但应特别注意其主侧蔓整理及留瓜技术。下面介绍其北方爬地栽培技  相似文献   

4.
鲁黄瓜12号大棚栽培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显著高于大棚现主栽品种长春密刺和新泰密刺,适宜于山东、辽宁、吉林、河南、河北、安徽、四川、湖南、湖北、宁夏、新疆等地冬春大棚及春大棚种植。1997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播种到始收约需70天。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能力较强,但不抗细菌性角斑病,可用链霉素和DT叶面喷液防治。植株高秧,主茎略细,叶片深绿,较厚,光合能力强。第一雌花节位平均3节,雌花节率60%,商品瓜长30厘米,瓜把2厘米一3厘米,单后商品瓜重150克一200克,横径3.5厘米一4厘米,肉厚而脆,心室…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04,(12):11
洛淑七号本品为早熟品种。10节左右显蕾分枝.植株长势强,抗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果长20~25厘米,个别大果达30厘米,肩径34厘米,肉厚0.3厘米,单果重50~70克,大果可达80克。味辣,风味佳。果实黄绿色,果面光亮。该品种适应性广泛,不论是南方的两广秋、冬栽培,还是北方春、秋保护地栽培.均表现突出,为黄皮尖椒的重要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辣椒新品种特选二号,植株非常健壮,叶色黑绿,抗性特强,在1999年秋延迟栽培试验中,是唯一没感染病毒的品种.其结果能力强,上、下层果大小均匀,果实粗牛角形,果长16.5~18厘米,肩径4.5~5.5厘米,肉厚0.4厘米,单果重100克左右,最大单果重150克左右,肉厚、皮光、挺直、无皱,商品性状极优.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是在秋末至春初的寒冷季节中生长的一种朵型较小的食用菌,其菌柄细长而脆嫩,菌盖较小,由于其天然的品种色泽呈金黄色至黄褐色以及菌柄形状与金针菜相似,故名金针菇。其盖滑、柄脆、味鲜,营养价值较高,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在华北地区有较大规模的栽培,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一)金针菇的形态特征野生的金针菇一般成束丛生,菌盖幼时球型至扁球型,随着成熟逐渐展开至平坦,直径2~10厘米,中央淡茶黄色,光滑。菌盖表面有胶质的薄皮,湿时有粘性,菌肉几乎白色。菌柄较硬,长2~15厘米,直径0.2~0.8厘米。上下等粗或上方稍细,下半部暗褐色,且密被黑褐色的绒毛,上半部逐渐变淡黄色。目前,人工栽培的  相似文献   

8.
冬优菜花是山东省济南市惠农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一个可露地越冬栽培的菜花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直立 ,生长健壮 ,抗寒能力特强 ,在 -13℃低温条件下不会受到冻害。适于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越冬种植。冬优菜花株高45厘米 ,开展度70厘米 ,叶片椭圆形 ,色灰绿 ,蜡粉中等 ;外叶平展 ,内叶抱合 ,花球呈高圆型 ,花粒较细 ;花球洁白紧实 ,单球重0 75 -1公斤 ,亩产2500 -3000公斤。该品种育苗期为7月下旬、8月上旬 ,9月上旬大田定植。定植前施足底肥 ,底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 ,轻施氮肥。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 ,8月上旬要…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09,(5):29-29
辣椒新品种特选二号,植株非常健壮,叶色黑绿,抗性特强。在1999年秋延迟栽培试验中,是唯一没感染病毒的品种。其结果能力强,上、下层果大小均匀。果实粗牛角形,果长16.5~18厘米。肩径4.5~5.5厘米。肉厚0.4厘米,单果重100克左右,最大单果重150克左右,肉厚、皮光、挺直、无皱。商品性状极优。青果深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果实坚硬,极耐贮运。该品种叶片到三月份仍保持黑绿,果实不变软,且颜色仍十分鲜艳。节间短结果更多。果型更长更大。  相似文献   

10.
白夏系浙江省农科院引种中心从美国引进的极早熟花菜品种。生长势强 ,外叶细长 ,株型较直立。花球紧密 ,色纯白美观 ,单球重约300-350克。亩产1000公斤以上 ,耐热性好 ,栽培容易 ,熟期一致 ,定植后约45天可收获。栽培要点 :注意小苗定植 ,苗期约15 -20天左右。一般行距50厘米 ,株距50厘米 ,每亩栽培约2500株。浙江省播种期在6 -7月份。施肥以施足基肥为主 ,特别要注意菜青虫的防治。极早熟花菜——白夏  相似文献   

11.
南美苏铁又称美叶凤尾蕉、糠叶美洲苏铁,为苏铁科美洲苏铁属的1个品种,是近年引进栽培的大型观叶植物。其株形优美,终年青翠,为园林布局及室内厅堂陈设的佳品。该树干高15~20厘米,单干或偶有分枝,有时呈丛生状,  相似文献   

12.
种植模式:1、侧膜栽培 按常规种植规格将地整平,铺膜后,在膜的两侧距膜缘3~5厘米处,人工开穴点播。2、宽窄行栽培按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的规格,覆膜种植。3、间套作栽培一般可采用时间、空间上的间套。常见的形式有:玉米套地豆、玉米套大蒜、玉米套蔬菜、玉米间小麦复大白菜等。  相似文献   

13.
一、特征特性:澳甜5号超甜玉米由广西区种子公司于2002年初从澳大利亚引进。该品种特别适应于热带和亚热带生长环境,在广西从种植到鲜苞采收90天左右,株高240厘米左右,穗位高88厘米。植株根茎强壮,抗倒伏力强,抗病性较强。果穗圆锥型,长约19厘米。苞叶较绿,苞叶紧密,A级果穗上市率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4.
萝卜“春萝1号”山东莱阳农学院蔬菜专家程绍义副教授,培育出了可以一年四季种植的萝卜新品种“春萝1号”并于近日通过鉴定。该品种长圆柱形,长30~35厘米,横径5厘米,1/3露出地面;外皮白色,肉细质脆,汁多味淡,品质好,可供生食、熟食和加工;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之友》2003,(9):21-21
1.茬口安排。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1~4年生的幼龄葡萄园篱架行间种蘑菇,按常规方法管理,7月初至9月中旬采收;7月上句至9月下旬采收葡萄;10月上旬栽植草莓,雨多潮湿地区应作成高畦或高垄,少雨高燥地区宜作成平畦,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亩栽苗约6500株,翌年2~4月采收。2.品种选择。蘑菇可选用"新登96高温蘑菇"新品种。葡萄和草莓均应选择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栽培,草莓还应在同一园内(相对集中)按不同成熟期,以一个主栽品种再配置不少于3个授粉品种,以利其异花授粉。3.栽培措施。①蘑菇采收3批后应及时合理增施追肥。②葡萄应结合栽植草莓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其他各国种植的荞麦都为甜荞,唯有中国既种甜荞又种苦荞,种植比例约为2∶1。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产量30万~5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荞麦是重要的杂粮作物,包括甜荞和苦荞两个品种。世界其他各国种植的荞麦都为甜荞,唯有中国既种甜荞又种苦荞,种植比例约为2∶1。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产量30万~50万吨,  相似文献   

17.
1.选择种植区域及品种洋慧的根系为须根.大多分布在20厘米以内的表土层,属于浅根系.吸收能力下强。抗旱能力差,所以宜选择土质疏松吧沃、地下水源丰富、灌溉方便的栽培环境.选用早熟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春萝1号     
春萝1号春萝1号是山东农学院在全国首次培育出可四季种植的萝卜新品种,其肉质根呈长圆柱形,长30—50厘米,横径5厘米,三分之一露出上面,外皮白色,肉细质脆,汁多味淡,品质好,可供生食、熟食和加工。适应性强,抗病、耐寒、耐热、耐贮藏,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种...  相似文献   

19.
一、“1、3、6、9-12”修剪法:品种为龙眼、豆峰、玫瑰香等,棚架栽培,株距1-1.5米,无主干,两种龙干形成三条龙干,架面上每隔50厘米左右摆布一个龙蔓,双枝更新或单枝更新。该修剪法的含义是,在棚架面上,每1米龙蔓内留3个结果枝组(约30厘米,在蔓的不同侧留一个),留6个结果母枝(包括预备枝,平  相似文献   

20.
良种推介     
改良珍蜜甜豌豆该品种早熟,播种后45天开花。植株高约2米,荚长约8厘米,厚1厘米,单荚重约8克,荚色翠绿,品质甜脆,适宜鲜食及速冻加工。耐寒,抗白粉病力强,亩产量700 ̄1000公斤。全国各地均可种植,生长适温12 ̄20℃。(联系方式:广东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潘俊忠电话:0754-58123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