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要深刻地把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都必须首先把握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是以全面分工与充分的协作为内容的经济形态,其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经济主体必须凭借不同的经济资源参与到经济活动中,通过各自有效的经济行为,实现各个参与者的经济目的。并且各经济主体在实现自身目标最大化的同时又不妨碍其它经济主体正当权益的实现。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重新认识和明确界定资本人格化主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跨世纪的深层次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确立资本经营的观念,把资本经营放到应有的位置上。资本经营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资本是生产要素,是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客观的存在。没有资本,社会属性是不能运转的;资本不足社会经济就不能有效地和良性地运转,只有在一个资本充足的社会里,经济才能高效运转。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走向21世纪的进程中,特别需要重视的正是资本和提高资本运行的效益。过去我们把资本归谁所有看得过重,在资本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生产技术及产业间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不同产业存在不同的资本替代劳动的可能程度,这种程度可以用替代弹性衡量,各产业替代弹性的大小分布即为资本替代劳动的产业特征。在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均资本增加,替代弹性大于1时,将导致劳动的总收入减少,进而就业减少,替代弹性小于1时,则就业增加。利用CES生产函数对我国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初步测算表明,我国整体资本替代劳动的可能程度处于中性,但第二产业则存在严重程度的资本替代劳动趋势。  相似文献   

4.
5.
《江汉论坛》2001年第1期刊发了许成安、杨青二同志合写的文章《试论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以下简称许文),该文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较为详尽而深入的考证,然后得出结论:"价值的源泉不应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还应该包括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在内."  相似文献   

6.
7.
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重大问题,能否协调处理好,关系市场经济的成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协调发展。在我国学术界,有人为资本剥削劳动辩护,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反对《劳动合同法》,引起劳动群众不满,应该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8.
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源。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以湖北、湖南、山西三省为例,分析了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对中部三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依然是中部三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是劳动投入,而技术进步的贡献度最低。在中部三省中,湖北因其科教资源的优势,技术进步的贡献大于其他两省。因此,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是加快中部三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但其发展并不成熟。在现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进行,因此,收入分配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有可能会产生差距拉大的结果。但是在我们国家现有的经济市场化并不成熟的背景下,权力更多地会介入到初始要素分配阶段,所以我国的收入分配是在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下,引起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差距,这是没有彻底实行市场化的结果。本文正是论述权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张泽宇 《经济师》1998,(3):82-84
秦家山的劳动资本股份制及其现实意义●张泽宇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相似文献   

12.
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对于正确分析价值自我扩张、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变量、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要区分一般生产劳动和资本生产劳动。只有在生产中所从事的劳动才是一般生产劳动;资本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剩余价值生产标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严格区分物化劳动与资本克服历史的理论扭曲和疏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中的价值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两年来,围绕知识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从知识与劳动、知识与资本的角度分析了知识商品的价值,并讨论了知识商品的价值构成和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是非关系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5.
16.
论共享利益与产权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颇为引人注目的理论问题,即企业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关系问题,是“劳动占有资本”,还是“资本雇佣劳动”。我们认为,既不是“劳动占有资本”,也不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是“劳动与资本共享”。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两部门增长模型,通过参数化和数值模拟估算了我国税收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及公共资本拥挤性、资本利用效率和外部性对税收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资本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善;基于福利最大化视角,应对劳动进行补贴,对资本减税;公共资本拥挤性强化了资本所得税的减税效应,但不利于福利水平改善,对劳动所得税减税效应影响不大;公共部门资本生产效率和公共资本外部性对减税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翔  马佳丽 《当代经济》2021,(10):12-15
资本和劳动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中国30个地区1998-2018年的资本劳动比的演变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深化的区域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各地区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本深化特征,东部地区的资本深化程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资本深化具有趋同性.二是资本深化和工资上升对就业存在"挤出"效应,但不同地区呈现出的效果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资本深化的就业"挤出"效应远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20.
职工合作社与股份合作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