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税是纳税人通过民法的意思自治,使本应纳税的纳税义务没有发生的行为.它的手段是合法的,但它其实不符合税法的实质课税原则,也损害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原来的反避税规定基础上,统一企业所得税法进一步加强对其的控制和防范,并且有接近国外反避税规定的趋势.本文先对避税与反避税作基本的了解,介绍国外及国际上的实践,据此探讨我国的现行规定.最后对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简单论证,并提出笔者的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玉 《经济师》2009,(6):50-51
新企业所得税法一大亮点就是第一次引入反国际避税地避税政策,在实施的一年多时间里其实际作用发挥如何,文章运用博弈论分析认为我国有关反国际避税地避税政策具有单一性,不能有效规范跨国企业国际避税地避税行为,并借鉴国外做法提出控制反避税调查成本和对避税行为加收利息或罚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实施一年来促进了反避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地打击了国际避税行为,但面对国际上层出不穷的避税手法,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文章阐述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亮点,分析了当前反避税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反避税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与东道国税务机关反避税调查博弈分析的结论,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环境下,我国有效应对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措施是:提高避税的处罚率,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滥用转移定价避税的处罚力度;通过完善税务操作规程与细则,增大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转移定价避税的成本;推广预约定价制度,严格控制税务机关对转移定价进行反避税的调查成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47条规定的性质为一般反避税条款,其与其他具体反避税条款一道构成了企业所得税法领域中的反避税条款。该条款的确定说明我国在企业所得税法领域引进了实质课税原则,作为形式课税原则的必要补充,是经济法的实质正义在企业所得税法领域的运用。但在实施一般反避税条款时,应加以限制,以平衡国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参考》2008,(27):36-41
近些年来,不少国内企业通过红筹上市进行海外融资,出现了避税的新手法,对我国的税收管辖与征缴提出了挑战。新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两税合一和控制地主义等条文都对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仍应尽快细化法律规定,如明确实际控制地的认定标准等。另外,拓展境内融资的渠道与加强相关国家及各部门之间对涉税问题的协作与信息披露都能够提高反避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三资”企业反避税工作的几点建议●叶小平周卫红一、建立健全反避税法规制度从我国实情出发,参照国外通行做法,建立有中国特色反避税法律制度,从根本上扼制避税现象的发生,包括建立税务调查、税务审计、税务评估制度。在有关法规中,确定纳税人有延伸提供税收...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以来,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征管现状及以往征管经验,可以发现新企业所得税法在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管中还存在所得税政策、所得税计征办法、所得税税源监控、避税与反避税以及执法责任等方面的不足。如能在完善和调整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加强税源监管以减少税收流失等方面加以改进,将会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寻求反避税对策孔文,徐晓鹏避税与反避税是当前税收工作的热点问题,这不仅在于避税存在的普遍性,而且还在于避税与反避税的复杂性。这里分析研究避税活动在于发现税收制度的缺陷,寻求反避税对策,完善税制建设,从而达到税收收入有理、有方、有度的目的。一、避税产生...  相似文献   

10.
跨国企业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来进行利润转移和国际避税,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伴随而来的企业国际避税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借鉴Bernard等(2006)的模型,考虑到我国反避税制度的具体规定,将出口量和税率差一并纳入价格差的决定方程,对其加以拓展,从而在理论上说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开展国际避税的存在性、异质性和反避税效果,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中存在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行为,且出口目的国与我国的税率差越大,转让价格偏离公平交易的价格幅度也就越大.(2)企业的避税程度因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内资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避税更加严重,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严重.(3)税收协定作为针对转让定价的反避税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还相当有限.文章从避税动机的角度为我们理解当前我国企业的"走出去"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我国当前反避税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三资企业避税与我国反避税策略刘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三资企业日益增多,三资企业退税问题亦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损失。鉴于我国在反避税方面还缺乏经验,所以,对三资企业避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一、三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从避税...  相似文献   

12.
寇红娜 《时代经贸》2007,(5Z):49-49,51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避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的筹资方式使企业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不同,不同的避税方式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何利用合法的筹资方式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经济目的,即合法避税,不仅仅是纳税人,也是政府寻求反避税方法应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赵蔚 《经济师》2006,(9):261-261,263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企业避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我国日益突出,如何建立和完善反避税机制成为我国税务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文章在明确避税性质和阐述现时期避税主要方法及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反避税的现实意义,并分析了我国目前反避税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反避税机制的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反避税法设置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税指纳税人利用税法规定的缺漏或不足,通过某种公开的或形式上不违法的方式来减轻或规避其本应承担的纳税义务的行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反避税的专门性立法,为有效规制避税,提出了未来反避税专门性立法的设置构想。  相似文献   

15.
新税法实施后的国内避税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优惠结构、成本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特别纳税调整规定等方面,对纳税人避税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对国际避税行为的审计调查力度的情况下,国内避税将成为纳税人避税筹划的首选途径.通过对新税法实施后国内避税的新趋势和可能采取的手段进行分析,应就国内避税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彤彦 《经济师》2002,(7):86-87
2 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 ,跨国经营企业与日俱增 ,对我国来说 ,一方面 ,外商来华投资逐步增多 ;另一方面 ,我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情况亦有增无减。毫无疑问 ,这种国际经济交往的逐步深化 ,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与此相随而生的国际避税问题亦应引起重视。文章就国际避税中最常见的转让定价避税及主权国反避税措施的选择问题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避税问题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事实,而且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博弈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其国际避税手段别出心裁,避税形式日渐隐蔽,这对我们开展和推进反避税工作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本文从加强反避税立法、健全反避税工作机制、加强境外税源风险管理、积极开展国际税收情报交流工作、组建高素质的反避税团队、推行中介机构介入反避税工作等六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减少涉税风险,防止税款流失,进而在国际反避税工作实现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美国电影《哈里之战》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世界上只有死亡与纳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自从税收产生之日起,企业与政府之间的避税与反避税从来没有停息过。既然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避税与反避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双方都应该遵守一定游戏规则,本文则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离岸金融中心:国际避税与反避税中南财经大学投资研究所张正鑫一、离岸金融中心的避税机制1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离岸金融中心并不是为避税而产生,但其产生后却内含有避税的制度因素。1944年7月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构筑了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它是英美...  相似文献   

20.
两税合并之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呈"一税两法"格局,外资企业利用我国涉外法规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诸多漏洞进行避税。新税法实现了"四个统一",由过去"区域优惠为主"转而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优惠体系,新税法借鉴国际惯例,对防止关联方转让定价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增加了一般反避税、防范资本弱化、防范避税地避税等条款,强化了反避税手段,势必改变外资企业在华的避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