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徽省无为市村级招待费管理原则上实行"零招待",仅对上级安排的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安排必要的餐饮费用,且要在上级补助的工作经费中开支。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仅有上述两项餐饮支出还很难实现,特别是假借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形式,变相报销村级招待费的问题还依然存在。"零招待"制度执行遭变通,出现干群关系紧张,损害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农村社会经  相似文献   

2.
专项审计招待费两年节支20万周万雄,范祥兆吃喝招待开支大是近年来农村一个较普遍、群众意见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1991年底,湖北省钟祥市潞市乡党委作出“关于加强对村级吃喝招待费管理由乡经管站专项审计”的决定。两年来,乡党委和经管站的同志,在加强吃...  相似文献   

3.
正进一步加强村级招待费用管理工作,是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减轻村级负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如何加强村级招待费用管理工作,笔者通过调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并借鉴其他县市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想法。一、村级接待零费用的含义及政策依据"村级接待零费用"就是行政村一律不得开支公务接待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用公款宴请党政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几年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发现,村组招待费支出过多过滥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村年均招待费支出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从招待地点上看,有在饭店招待的,有在村里招待的,也有在村组干部家里招待的;从招待费单据上看,名目繁多,有的注明招待事由,有的不注明,有的村干部签了字,有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镇党委政府自1998年在全镇实施村级招待零管理以来,全镇杜绝了村干部利用公款三天两头乱吃乱喝现象。与往年相比,节省吃喝招待费12万元,村民人均节省5.3元。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村财务“双代管”的基础上,以各村人口数和村干部职数为依据,实行“村务管理费包干制”。镇经管站按季度把定量的“村务管理费”拨给各村,作为村干部的工作基金:即500人以下的村为1000元;500—800人的村为1500元;800—1000人的村为2000元;1000人以上的村为3000元;村干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支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村级招待费零标准的规定在大多数村得到了较好地贯彻执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还有少数村仍在我行我素,搞暗箱操作,途径五花八门,形式多种多样,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截留收入账外开支有的村为逃避群众及有关部门的监管,私下将"四荒"发包收入、房屋租赁收入、林木出售收入、财产物资变价收入、土地补偿款等款项的全部收入或部分收入予以截留,另立"账外账"、"小金库",用于招待费等违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辽中县冷子堡镇黄土坎村,近几年来注意强化村级财务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四名村干部稳打“雇车、招待、用工、经营”四张牌,尽量少花钱,真正把钱用在紧要处。黄土坎村是辽河畔人少地薄的小村,在抓村级财务管理上,算盘打得响,招法用得多。他们的招法有:一是严格控制雇车。村里除抓计划生育(户在人不在)确需雇车外,村干部因公外出开会办事不得雇车,1997年全年雇车费用不到400元;二是招待开支严控在限额内。镇干部来村办事在村里吃饭,标准为一菜一饭。该村1997年全年招待费支出1100元,仅为限额的1/3;三是用工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各项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完善,农村财务也在不断改革和提高。“村账乡管”、“取消招待费”、“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等措施,使村级财务管理越来越规范合理。农村费改税以后,由于收入被核定在预定范围内,支出范围也进入了预算管理范畴,村级财务中不合理支出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个别村干部仍然变着法儿要钻制度的空子,通过采取以下一些“变通支出”的办法从村级财务中谋取私利。一是巧立名目开列明令禁止的支出项目。比如村级招待费被明令取消,但有的人开具会议费、调研费等发票予以报销。甚至有些个人的“黑色”支出,如个人旅游费、跳舞桑拿费用,也通过其他名目在村级财务中报销了。二是私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农村经济特别是有些乡镇经济发展较快,农村集体资产明显增加。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我区对23个乡镇(街道)369个行政村已全面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并进行了村级财务全面清理工作。通过村级财务清理,暴露出许多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下将对此进行探讨。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一)非生产性支出数额较大有些村的开支确实存在着一些盲目性,特别是招待费、赞助费、外出考察费数额相对较大,这些开支与村集体经济不相适应。1.招待费的开支没有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行政零招待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农村清财和农村审计发现,村合作经济组织对招待费的管理很不规范,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支金额无标准。多数村没有制定招待费开支限额,招待客人喝高档酒,抽名牌烟,吃珍贵菜,有的上级来人陪着吃,客人少陪客者多,甚至多人陪1人的问题经常发生。由于没有限额标准,有的村只要有钱就吃,没钱借款或赊欠也要吃,致使招待费用猛增。仅招待费一项,有的村一年就开支几万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针对村级招待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区广大农村实行了村干部虚增工资制,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开支项目,探索了一条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新路子,取得明显成效。1998年,全区15个乡镇随工资发放给村干部的招待费总额为90余万元,比未实行...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下半年起,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乡新上任的党委班子为狠刹吃喝风,宣布了“三不准”纪律:即乡村干部不准用公款宴请大吃大喝;领导班子成员不准到饭店吃喝;乡机关干部不准在村吃喝。目前全乡14个村没有分文招待费开支,乡级招待费也比往年降低了50%,据不完全统计,乡村两级每年可节约招待费开支20多万元。这一举措大顺民心,致使酒家门庭冷落,带来了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有人作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酒家冷落风气变”,下联是:“遏制吃喝顺民心”。酒家冷落风气变 遏制吃喝顺民心@宗宏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农村审计实践,笔者总结了农村干部挪用公款的查实方法。
  一、违反规定开支行政招待费、公款送礼的查实方法
  (一)账内直接开支行政招待费、公款送礼费用的查实方法。行政招待费、公款送礼直接入账的查处,可以采取审阅法进行审查。在初步弄清该项开支确实为行政招待费和公款随礼并进行记录的基础上,还要与有关村干部和责任人座谈询问,进一步弄清来龙去脉,如具体招待了谁,礼物礼金送给了谁,对招待原因、送礼原因、参加人、时间地点等进行详细询问,并认真做好笔录。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广丰县排山镇自2001年2月下旬开始,全面推行村级"零招待"制度,开创了全县村级招待开支改革的先河.一年过去了,"零招待"究竟运作得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最近,笔者专程到该镇做了一个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一、村级招待费管理存在的问题1.招待费开支随意。多数村招待费开支无标准,无论公事私事都宴请,村集体没有钱也要贷款吃。一个约900人口的村年支出招待费达6万多元,农民群众将此危害进行了形象的概括:“富村吃成空壳,穷村坐吃山空”。2.报销凭证不规范。村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溧阳市以村务财务公开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村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列支审批手续,严格控减村级招待费,加强村干部勤政廉政教育,取得良好成效。一、建章立制,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建立限额支出制度。各乡镇根据《溧阳市村组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从1996年开始先后建立健全了非生产性支出限额制度,对各村招待费用进行总量控制,限额支出。招待费标准依据两方面情况研究确定:1、按照各村人口多少、土地规模及行政工作量确定一个基数;2、从村办企业上交的净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成,即收入越多,招待费用可按比例相应增加,并确定一个总量限额。二是建立考核制度。各乡镇都把招待费用的限额管理,列入年终村干部报酬考核,对照年初核定标准,实行节余有奖,超额全赔。横涧乡1997年有三个村  相似文献   

17.
限额包干是农村控减招待费用的好办法姚瑞昌,周学德目前,村级招待费用失控现象较为严重,损害了集体经济,助长了不正之风,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江苏省射阳县兴桥镇从1991年起建立了村级招待费限额包干制度,有效地控减了招待费用。1...  相似文献   

18.
杨国瑞 《农业经济》1998,(11):49-49
切实做好村级招待费管理工作,对于加强村级班子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减轻农民负担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几年,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我们葫芦岛市村级招待费有明显下降,三分之一的村招待费已控制在每年3500元以内。但是,通过清理村级财务和审计发现,村合作经济组织对招待费管理很不规范.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支金额超标准。多数村没有制定招待费开支限额.招待客人喝好酒、抽名牌烟、吃珍贵菜,有的上级来人陪着吃,客入少陪客者多.甚至多人陪一人的现象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专项审计招待费两年节约20万周万雄,范祥兆近年来,农村中存在着一个较普遍、群众意见较大的问题─—吃喝招待开支太大。主要表现在干部自己吃、私客公报、少吃多报、不吃假报等现象。集体资金被吃光花尽,群众反映非常强烈。廉政建设中,各级政府曾三令五申,吃喝招待...  相似文献   

20.
1.立足“保”字,财政转移支付向村级倾斜。一是新增加的农业税和农业税、特产税附加,共1824万元,全部用于原乡统筹、村提留必要开支,镇财政不截留、不挪用;二是省级财政转移支付760万元,全部用于保证村级正常运转;三是市、镇两级匹配一定的财力;四是从紧核定村干部职数,减少村干部人数。这样,对村一级的经费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基本保证了村组正常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