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工作,甘肃省环保局污控处从2005年4月12日开始,历时20天,先后赴兰州、白银、临夏和甘南四市州,对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黄河甘肃段全长913公里,干流流域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人口728万(沿黄四市州)。流经甘肃省甘南州、临夏州、兰州市和白银市,按流程分为玛曲段(433公里),临夏段(114公里),兰州段(152公里),白银段(214公里)。黄河甘肃段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流域,人口密集,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为46%,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8%…  相似文献   

2.
马得旺  闫丽梅  李铭 《发展》2011,(7):23-24
玛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曲部。全县总面积10190平方公里,距甘肃省会兰州450公里。县城海拔3340米。玛曲复杂的地质地形构造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广袤的草场、优良的畜种、充足的能源、丰富的矿藏和多彩多姿的自然人文景观,玛曲县也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1991年起开发的金矿作为玛曲的龙头产业,带动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对甘南州的经济发展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夏时节,我们就玛曲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采访了玛曲县委书记张正雄。  相似文献   

3.
孙玉贤 《发展》2008,(4):67-68
素有“黄河首曲”之称的甘南玛曲湿地是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区,黄河在这里形成了长433公里“U”字形的九曲第一弯,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拥有大面积的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上游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水源涵养、补给功能。据测算,黄河在甘南玛曲径流量增加了108.1亿立方米,约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约占黄河年均流量580亿立方米的18.6%,被誉为“中华水塔”和“黄河蓄水池”。补水量达45%,被誉为“黄河蓄水池”。近年来,甘南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注入黄河的补水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黄河首曲地区的藏族同胞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礼仪。走进玛曲草原,也就走入了那块充满藏族风情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玛曲县草原广袤,草质优良,畜种资源丰富,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草场”。黄河在这里环县流淌.流程达433公里,历史上因玛曲草原对黄河水系影响举足轻重,而被称其为“黄河水蓄池”。但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气候变迁、草原超载放牧等原因.玛曲草原正面临着草原退化、干旱的严重威胁.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威胁到广大牧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也破坏了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对黄河源头的持续保护和对下游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也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视察时指出,甘肃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要"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笔者认为,要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首先应搞清楚什么是甘肃之长即甘肃的比较优势。这样才能挖掘潜力、扬长避短,实现甘肃转型跨越发展。一、什么是甘肃之长甘肃最大的比较优势:一是黄河;二是荒地;三是甘肃的后发展优势。特别是黄河与荒地,是甘肃独一无二的资源比较优势。这就是甘肃之长。(一)甘肃的水资源比较优势。甘肃第一个比较优势是黄河  相似文献   

7.
正蓝色的黄河!黄河因它的河水浑黄而得名,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条大河桀骜不驯、激情澎湃。然而,当你来到位于青甘川交界处的玛曲大草原,却会看到一段让人惊叹而又不能不相信的蓝色黄河,蓝得那样美丽,蓝得那样纯粹,这就是号称九曲十八弯的黄河首曲!天下黄河第一湾、世界最大最美湿地草场、《格萨尔王》史诗的发祥地、东方神骥河曲马的家园……在这里,每一片草原都是一幅画,每看一眼都是风景,每行一步都有故事。  相似文献   

8.
徐强  张志红 《发展》2008,(3):51-53
玛曲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青、川三省结合部,九曲黄河之首曲。全县总面积10190.8平方公里,总人口4.51万人,其中牧业人口3.53万人,是一个藏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  相似文献   

9.
<正> 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甘肃的西南角,西接青海,南通四川,总面积约3.81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总面积的8.5%。藏族占甘南总人口的46%,相当于西藏藏族的1/10,辖夏河、迭部、碌曲、玛曲、舟曲、临潭,卓尼七县,海拔在3000米上下,气候寒冷,草原辽阔,天然草场占总面积的50%以上,是甘肃的主要牧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南畜牧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由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一、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甘肃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一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汉代以来,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东西方文化交融汇聚,孕育了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天水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故乡,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相伴而生的伏羲和黄河文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以及甘肃民族地区的区域特征,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民族地区21个县(市)进行评价,从而为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发展能力以及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天然草场的保护、人均经济增长能力的增强对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地处甘南高原地区的县(市)生态承载力普遍较弱,以甘南州的玛曲、碌曲、迭部最为脆弱。  相似文献   

12.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一个狭长型省份,东西连接陕西、新疆,南北襟带青海、宁夏,位于西北中枢。丝绸古道横贯东西,黄河干流纵穿南北,历史文化渊源流长。甘肃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类型多样,民俗风情浓郁,形成了丰厚的旅游资源,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以丝绸之路和黄河干道为构架的旅游线路,则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黄金品牌。近日,本刊记者就甘肃旅游业发展,采访了甘肃省旅游局局长贾笑天。 据费局长介绍,2002年甘肃省旅游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7,(264):1-17
甘南州玛曲草原是黄河的“蓄水池”和“中华水塔”,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亟待治理恢复。生态治理项目需要从生态、生活、生产三方面入手,“以人为本”,在逐步治理生态的过程中,改革牧业生产方式,最终达到提高牧民生活,人与生态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4.
甘肃     
《重庆与世界》2013,(6):56-57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最早开展东西方文化经贸交流合作的地区之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公里。甘肃国土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00多万。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上游沿岸带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笑文 《开发研究》2007,(4):108-1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加快黄河上游的经济发展,有学者相继提出建立"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黄河经济协作区"等概念。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黄河上游沿岸带"的概念,通过该旅游带的构建,将黄河上游沿岸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四省区的各个区段的旅游生产力原有布局进行优化,整合旅游生产力,借此促进黄河上游各省区段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2006,(10):I0010-I0010
甘肃金桥水科技集团(简称甘肃金桥集团)依托母公司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下设三个控股子公司:甘肃金桥水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金桥黄河净化水设备有限公司、兰州金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甘肃金桥集团具有市政公用工程设计给排水国家乙级资质、施工三级资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甘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有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早在两千年前形成的联结中国与中亚、西亚、直到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正从甘肃经过,沿河西走廊留下许多著名的佛寺,古迹。合理开发利  相似文献   

18.
甘肃     
省情概览 甘肃简称甘或陇,地处黄河上游,是西北地区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甘肃一直是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上,陇原大地一直是民族大迁徙、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甘肃是黄河、长江流域和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地处黄河上游,在我国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甘肃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严酷,发展生态农业的各种制约因素比较多。但甘肃省自然生态环境多样化,农业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主要品种物质资源十分丰富[1]。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甘肃省农产品的销售以及打开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借助甘肃省的农产品为甘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以玛曲湿地为核心的甘南草原湿地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也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栖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近年来,甘南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雪线上升,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湿地正在千涸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