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有升有贬的小幅双向波动,总体上呈升值态势。本文通过分析本次汇改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提出我国仍然要继续使用一系列扩大内需,增加进口数额,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发展及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等手段来控制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汇率决定的基本因素,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持续高经济增长率,投资收益高,人民币应该升值;根据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由于中国物价持续上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美国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仍被看好,人民币存在升值的压力;根据日元升值的历史背景,人民币会升值。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内外均衡汇率:1982~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估计基于内外经济均衡的人民币基本均衡汇率,结果表明,1982~1991年人民币汇率高估,而自2004年以来,低估程度不断加深.进一步,提出"事前均衡汇率理论"并度量基于内外经济均衡的人民币事前均衡汇率,发现2008~20lO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需升值20%左右,而人民币对世界关键货币的名义升值幅度取决于政策层面的目标函数.其政策含义是:以不同理论得到的均衡汇率值为参考,根据现实经济动态变化,设置好人民币"事前均衡汇率",努力朝此均衡水平调整;推行"人民币汇率升值隐性目标区间制",2008~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升值幅度只需定在6%~10%之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趋势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几何加权平均法设计反应中国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变动状况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标,系统地研究了两者的变动差异和发展趋势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年至2003年8月的连续14年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虽然贬值了近40个基点,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升值了3.59%。因此,如果依据汇率理论的基本原理来判断,中国政府近14年的汇率制度安排,使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了,国际上攻击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言论似乎缺乏理论依据,但是,如果以贸易平衡作为判断“均衡汇率”的基准,人民币的确存在升值的压力。作者认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汇率实质上已经成为实现全球财富在国际间再分配的重要机制,我们必须结合国内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和各国物价变动状况等基本变量综合考虑汇率问题,前瞻性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储备管理策略必须服从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远期目标和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际收支失衡和美元危机讨论中提出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揭示了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汇率解释理论存在系统偏差.该假说包含的一国经济追赶会伴随本币实际汇率升值趋势的推理,构成研究经济增长和本币汇率长期走势关系的起点命题.本文将借助该命题来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原因,同时进一步探讨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海企业家》2005,(2):60-60,59
一、人民币升值之争。9月中旬,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认为.目前全球经济较前几年稳定得多,原因之一就是灵活的汇率制度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10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减少汇率波动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10月12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日社会上出现的人民币汇率即将调整升值的传言缺乏根据,是对中国现行汇率政策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是2005年全球经济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2005年7月21日,外汇制度的改革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开始。但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毕竟存在一个“管理的目标”。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明显大于实体经济内在升值需求的情况下,大幅度轻率调整人民币汇率风险过大,既不利于中国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也不利于世界经济与美国经济的稳定。因此,在人民币汇率调整方面,“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不会变,也不应变。2006年,汇率政策的调整将更多地体现在“观察、适应”的方针上。期间,中央银行有能力将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8.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因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由中国对外贸易的双顺差,人民币供求不对称,汇率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其一,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财政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以及货币政策,政治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收支是决定汇率基本走势的主导因素.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外资以每年50亿美圆的流入使得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的大量赢余.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东 《经济界》2002,(1):34-38
200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继续保持平稳,但与前些年不同,人民币汇率在稳定中呈现出较强的升值势头。展望200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我们认为,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里,无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改变,都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一、200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了基本稳定略有升值的走势。人民币逐渐确立了其在世界上的新兴强势货币地位。美国当局近年鼓吹的所谓“强势美元”政策,至少对人民币是不适用的。而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人民币的这种强势特征进一步显现。 (一)官…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BEER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BEER方法,采用1995年第1季度至2005年第4季度的数据,估计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以及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贸易条件的改善和净对外资产比重的提高会引起均衡汇率升值,而反映Balassa-Samuelson效应的非贸易品与贸易品价格比的提高、开放度的提升及政府支出比重的上升都会引起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贬值。样本期内汇率失调的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并不像国外文献估计的那么高,相反在我们估计的样本期内失调程度是比较小的,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基本稳定在均衡汇率附近。增长回归分析表明汇率失调对经济增长率有负面影响,高估会降低经济增长率,而低估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994年1季度至2004年1季度。研究表明,当前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较为严重的低估现象,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对人民币汇率失调背后的经济原因分析表明,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长时期的失调,建议央行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改变汇率过于固定的现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实行更加积极和更具应变能力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2.
李建伟  王彤 《经济界》2010,(4):12-17
经过多次贬值与升值波动,特别是经过2005年7月份以后的持续单边升值,1994年以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己大幅度收缩,且贬值部分已被我国物价的相对快速上涨全部稀释,实际有效汇率已回到1990年的实际汇率水平。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度升值,已体现了人民币实际价值的提升,2008年1月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基本处于合理的均衡汇率状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愈演愈烈。央行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再贷款、调整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等)大规模冲销干预。文章采用1995年~2012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计量检验了基于修正BGT模型推导的冲销系数模型,采用递归参数方法估计了中国的动态冲销系数,并且测算了外汇市场压力和外汇市场干预指数,综合讨论了央行冲销干预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冲销干预政策冲销了绝大多数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被动增加的货币供给,缓解了大部分的外汇市场压力,在一定程度保证了汇率相对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EMP走势表明2003年以来,人民币面临较强的升值压力。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存在“顺经济风向行事”和“逆经济风向行事”特征,在特定时期存在干预超调。  相似文献   

14.
至2008年6月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汇改以来已达到19.6%的升值幅度,2008年3月渣打银行上调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至15%,2009年升值预期为7%。虽然我国制定了人民币每日波动幅度的限制,但没有明确给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长期区间,因而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不降反增,对经济的影响依然巨大。  相似文献   

15.
王华杰  赵勇 《价值工程》2005,24(5):88-91
针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热点问题,经过对国际、国内经济受人民币汇率影响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人民币币值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升值是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哈继敏:人民币短期不会升值日前,央行发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4年第4季度》后,业界纷纷对2005年中国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做出预测。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敏认为,由于升值预期依然过高,且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短期内,中国不会改变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哈继敏指出,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在论及2005年汇率政策趋势时着墨甚多,所提及的具体措施也明显比以往更多。并首次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一提法比以往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语气更肯定。相信央行越来越感觉到大量外汇的流入加大了央行货币对冲的成本和难度。但可以肯定的是,  相似文献   

17.
李少敏 《价值工程》2013,(12):180-181
近年来,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一直是世界所关注的经济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步升值。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出现了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呈现跳跃式的大幅度增加.一些发达同家将本国经济不景气归罪于所渭人民币汇率低估.人民币在2005年将继续受到升值的压力。面对压力.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应保持稳定,在中长期内应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增加汇率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均衡汇率模型中,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多方程结构模型具有比较优势。将该模型运用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分析显示,1994年以来,人民币保持基本均衡状态下的升值趋势,这种趋势仍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延续。但短期来看升值速度与货币当局干预强度反向相关。基于我国目前产出的汇率预期弹性大于利率预期弹性的现实,为避免升值对我国经济造成负面冲击,适度干预是必要的,同时也要通过恰当的外贸及资本管制政策来缓解升值压力,并为减少干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活力》2006,(5):73-73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将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以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在原始水平上调整升值2%。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以调整。调整水平为2%。公布内容当中可以看出,主动、可控、渐进是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的特点,其中“渐进”是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而不是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渐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点应该是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不是单单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所以,以后央行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促进贸易的收支。所以对货币当局来说,升值本身的意义并不是最主要的。扩大内需、调整外汇和战略储备资产结梅、增加外币债务融资等手段,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前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