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探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法]以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都匀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两个系统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结果] 2009—2016年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发展类型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变为土地利用滞后型。[结论]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总体协调发展度水平仍旧较低,且土地利用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都匀市今后发展,建议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规划,加大对建设用地挖潜的力度,同时注重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3.
4.
城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展的合理性。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1998—2011年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值进行测算,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均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速较缓且有波动性。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演化曲线来看,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年来耦合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武汉市未来远城区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县域尺度分析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决策农业土地最优利用模式的提供科学依据。以高集约化农业区长沙县为案例,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土地综合效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值从1996年的0.199增长至2016年的0.792,经济效益增长最快;土地利用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在0.249~0.510之间波动变化,经历了低度耦合协调—勉强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的演变历程,总体土地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总趋势上升,但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建议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引导农户合理施肥等措施提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耦合关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交通发展、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以下简称三系统)相互关联,三系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该研究依次分析湖南省、14个地市(州)、"四圈"的三系统的耦合协调规律,以促进其更好地融合发展.该研究选取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利用MATLAB和ArcGIS软件分析湖南省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测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开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和水生态环境指标,对13个设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针对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表现上,苏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水平最高,苏中、苏北其次,地区耦合度差异较大;总体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协调发展度的改善程度较大,苏中地区改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首先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选取多项指标,构建"家具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然后运用2014年的截面数据,分别对中国29个省(市或自治区)的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5个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上来说,"家具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比较低,不仅存在区域差异,也存在行业间的差异;家具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最低。因此,提出要想实现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发展,首先应该着力构建和完善两个产业间的互动机制;处于中级或接近中级共生的区域,应加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出,并对家具制造业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处于初级共生的区域,应在加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处于还没共生的区域,应致力于提高家具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根据铜山县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运用Costanza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得到全县1997-2007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再结合铜山县1997-2007的GDP变化情况,得出铜山县1997-2007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然后计算铜山县不同乡(镇)1997-2007年的生态经济协调,并结合铜山县的实际情况对其变化做出解释。通过研究发现、铜山县的从1997-2007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从1998、2002、2007年的生态经济协调度来看,铜山县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北片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上要低于西北片、东南片的平原地带。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类型划分,将各省域划分为3大类8个基本类型;基于省域单元对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等的利用效益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的TOPSIS效益测度指数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咸岳九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1—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区域差异较小,而生态环境效益则表现出在波动中稳定增长的趋势,区域差异明显;(2)整体上看,在研究时间段,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波动和区域差异较小;(3)十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除了九江只经历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2个阶段外,咸宁和岳阳均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三市步入高度协调耦合阶段。 相似文献
13.
依据常德市1998 ̄2004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①在1998 ̄2004年间,常德市耕地面积每年都在减少,是研究期内面积减少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②武陵区、安乡县、汉寿县、石门县的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而鼎城区、澧县、临澧县、津市市的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③研究期内,该市的多样化指数排序并没有发生变化,武陵区土地类型多样化程度最高,石门的土地类型集中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差异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其40个区县进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选取变化程度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区县:江北区、双桥区、铜梁县和忠县,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重庆市40区县土地利用既有处于发展期也有处于衰退期和调整期的;四区县土地利用方式逐渐由农用地向非农用地发展,园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化发展;四区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泉州市的统计数据,以行政区划权属内的县(市、区)为分析单元,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时间演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差异特征;研究表明,泉州市2001-2006年工业化快速推进、区域经济高速增长期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量变化的速度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其中.交通用地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两类土地的增长幅度最大,达6.35%和3.06%;市辖区鲤城、洛江、泉港和晋江、南安区市明显快于德化、安溪、永春西部山区3县和其他区市;泉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其工业化、城市化演变的特征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单中心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测度与低效用地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扬州市区为例,将互联网地价数据与AMM模型理论地价进行同径、圈层及邻域比较,实现土地经济效益的快速判断;基于外部性理论对低效用地成因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空间插值,叠加分析,间断点分析。研究结果:(1)研究区土地经济效益呈半“W”梯度同心圆分布,可分为内、中间、外三个圈层,中间圈层东南及西南片区为城市低效用地集中分布区。(2)研究区土地经济效益存在不同性质突变点,学区、环境等经济突变点表现为河流、道路等;城中村、拆迁安置区等社会突变点表现为主干路。研究结论:(1)单中心城市土地经济效益呈圈层分布,土地经济效益区可划分为集约均衡区、低效用地区、过度集约区,分别与内、中间、外圈层相对应;(2)城市低效用地是经济外部性(学区、环境)和社会外部性(城中村、拆迁安置区人群集聚)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区域社会结构等措施提升低效用地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土地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土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测度和分析湖南省土地"三生"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为提升土地整体利用效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5年,湖南省土地生态功能值高于生活和生产功能,土地生产、生活功能强度提高且呈现非均衡性特征,生态功能值小幅降低,但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2)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期土地功能耦合协调度的均值分别为0.486、0.581和0.620,表明近10年来湖南省土地利用冲突趋于减弱。土地功能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上形成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高值区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同主体功能区耦合协调度分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3)影响土地功能耦合协调的因素包括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禀赋等。研究结论:应根据土地多功能的时空耦合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调控策略以提升土地"三生"功能。 相似文献
18.
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6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IS支持下对晋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在统计软件DPS中对晋江市占的耕地、建设用地及其社会驱动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净减,而水域、建设用地和园地净增,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依次为经济类因子、人口类因子及技术类因子,政策的干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湘乡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以湘乡市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为主要信息源,在MapGIS的支持下,从分析湘乡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引入土地数量结构分析中的多样化分析、集中程度分析、区域组合类型分析和区住意义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指数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结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对湘乡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乡市景观格局总体呈现多样性程度、优势度较高,整个区域景观比较完整,无明显的破碎化现象等特征,但斑块形状较复杂,景观生态系统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衡阳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衡阳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规模和占地面积不断扩大,但城区片面扩展和城区土地低效利用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试图通过对衡阳市1996~2004年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揭示衡阳市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