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筑垃圾管理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业在我国的GDP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迅猛发展,由此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具有可操作性,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也具有经济可行性,但为何在我国建筑垃圾仍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本文对建筑垃圾管理的困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筑垃圾,也称建筑与拆除废物,按来源分为:建筑施工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装修垃圾三类,主要由渣土、砂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组成。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各产业界所有废弃物中属于建筑废弃物的约为40%。据专家统计,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垃圾近4,000万吨。除此以外,旧建筑拆除垃圾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解放初期浇注的许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很多已进入老化毁坏阶段。  相似文献   

3.
江阴市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调整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庄调整规划.研究方法利用SPSS和Mapinfo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法和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剖析了江阴市农村居民点建设现状,提出村庄调整和规划的原则、依据和标准,提出江阴市未来农村村庄调整和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适于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村级规划体系、编制实用型村庄规划,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剖析西部地区村级规划编制中存在的"缺位或流于形式、实用性较差、无视规划用地"等问题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厘清村级层面各类规划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村级规划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框架。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村庄规划体系建立与规划编制迫在眉睫;(2)现有主要村级层面规划中,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村庄产业发展导向与战略功能定位,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村庄用地空间布局与管制规划,共同构成多元化完整的村庄规划体系;(3)"一张图"融合、战略定位先行、公众参与等是构建实用型村级规划体系的基本原则;(4)村级规划体系的逻辑架构为"双结构""双理念"和"5维导向",实施模式以"1+N模式";(5)西部地区村级规划应以多个村落共同编制为主要形式,同时探索留白机制,提高规划弹性。  相似文献   

5.
商品材基地建设是迅速培育速生丰产林手段之一,既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又发挥森林综合效益。本文着重就福建省九龙江商品材基地经营措施、建设成就进行总体评价,为今后建立速生、丰产、优质、高效商品材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现行“空心村”改造模式的弊端入手,借鉴城市经营理念,提出村庄经营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空心村”改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在建设用地指标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为顺利推进压煤村庄搬迁提供途径。研究方法:资料综合分析法、对比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压煤村庄搬迁与"挂钩流转"政策相结合时存在4大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结论:压煤村庄搬迁与"挂钩流转"政策相结合是可行的。但应适当放宽周转指标归还时间和对耕地数量质量的要求,优先开采能复垦出耕地的村庄下的煤炭资源,尽快归还挂钩周转指标。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二十余年间,海岛渔农村社会不论是经济、社会文化,还是人口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通过对案例地的田野调查,探讨了传统渔村发生的经济变迁、社会文化变迁和人口变迁。认为渔村发生了显著的经济变迁,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集体所有制向股份合作制转变,渔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渔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主要体现在生产作业方式的变化、村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卫生环保观念的变化等方面;渔村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变迁现象,集中体现在村民的外流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进入,空心化问题凸出。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分析了渔村社会变迁中存在的负向效应以及在社会变迁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生产半径变化对山区村庄布局调整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生产半径是山区村庄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生产半径增大,村庄布局选择余地缩小,农户接受意愿降低;(2)年农作天数是影响农户对生产半径敏感度的重要因素,年农作天数越多,年均交通耗时越多,农户对生产半径敏感度越高;(3)在调查山区,适宜单程农作出行时间为8 min,适宜生产半径步行为666 m、人力车为2000 m、机动车为4000 m。  相似文献   

10.
卢福营 《中国农史》2005,24(2):117-124
文章考察了浙江义乌后乐村建国50年来的非农经济变迁,透视了其非农化的村落特点:(1)以个私经济为主体的村落非农经济产权结构;(2)以商业经济为中心的村落非农经济发展格局;(3)内源性的村落非农经济发展过程;(4)开放式的村落非农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村落经济结构现代性变迁的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槐南乡的旅游资源数量与等级、旅游客源市场的规模与结构及旅游形象的认知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认为槐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应按照1个中心、3个区域的格局,以精品战略、政府主导战略、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战略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发观光型旅游产品、体验娱乐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等三大系列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探讨餐饮泔水油的前处理工艺及废水治理措施,废水通过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后,经泵提升至混凝气浮池以去除大部分SS、油类及部分有机物,再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采用SBR-PACT法,于生化池投加粉末活性炭,生化处理出水达标排放;污泥入污泥浓缩池后进行脱水处置。经过实际验证检测,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表现为多元化和均衡化,环境与资源子系统的作用相对较强。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由东南高向西北降低的趋势。环境和经济子系统是产生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各地区的优势与不足同样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