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会计制度对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商誉的特点,使得自创商誉在确认、计量方面存在争议。本文认为,自创商誉会计上应予揭示和确认,并在分析了自创商誉在会计上得不到反映的原因之后,强调了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解决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未来商誉会计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誉会计模式的核心环节是商誉的确认、摊销与计量问题。现有商誉会计模式中存在许多争议,诸如商誉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应该确认和计量自创商誉?商誉是否需要摊销?是否存在负商誉?鉴于计量方法的不成熟性,未来商誉会计模式的发展思路是确认和摊销外购商誉,并把它纳入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中;暂时不确认也不摊销自创商誉,可把它先纳入管理会计报告系统中,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有关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并结合实际案例,重新分析企业合并中商誉的确认问题,可以看到商誉在定义和计量上的背离是造成商誉会计确认困难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中有关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可知解决商誉确认问题不能仅仅从改进计量技术入手,而是改进商誉的定义和寻找新的计量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对商誉处理的通行做法是不确认自创商誉,新的观点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自创与外购商誉一样,也应确认。在对上述两种做法进行了探讨的同时,笔者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均不应由帐,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创商誉之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经济时代,传统会计模式及惯例并未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中自创商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针对现有会计制度不确认自创商誉的现状,从资产定义等角度阐述了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计量自创商誉的若干方法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黄松平 《新智慧》2007,(9):16-17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商誉的来源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立和积累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源。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时产生的、非企业自创的商誉。新旧会计准则均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新会计准则规定的商誉实际是外购商誉。笔者认为,承认外购商誉、不承认自创商誉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会计理论界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负商誉性质等问题的主要争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合并会计被誉为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其中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一直以来争论较多,是会计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合并商誉的产生及确认入手,比较和分析目前国际通行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模式、负商誉的确认和处理,以及我国的会计初中,并提出合并商誉会计中存在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商誉会计中几个争议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外购商誉是否应予确认、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等三个在商誉会计领域中仍存争议的主要方面作进一步批判性的思考,意欲抛砖引玉,使会计界同仁继续对这一问题展开充分讨论,以对商誉进行恰当定位,制定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商誉会计准则,更好地指导会计实践。  相似文献   

10.
商誉确认与计量相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商誉是企业合并中产生的不可辨认的非流动资产。对于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目前没有单独的具体会计准则规范,却散见于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和合并财务报表等具体准则中。影响商誉确认的因素很多,其计量比较复杂,特别是商誉减值测试的难度较大,涉及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目前准则规范的可操作性较差,值得更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商誉具有不确指性、多样性和风险性,商誉的构成因素也是多样和可变的,不同的商誉观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并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会因并购方式不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2.
商誉不同于专利技术、特许经营权等,是一种非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不仅其经济实质难以确认,而且会计确认也较困难。因此,商誉一直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很难达到共识。笔者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理论上对商誉的实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有商誉会计理论存在商誉本质的经济内容不明确、商誉研究的逻辑推导不当、对负商誉的解释自相矛盾、无法判断是否应确认自创商誉等四个缺陷,本文通过建立商誉模型,对商誉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科学定位,认为商誉本质应是企业中各项资源之间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协同和整合效应,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商誉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WTO保护期届满、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国有资本的逐步退出,合并不失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投资风险、增强竞争力的便捷之路。而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对于合并企业的后续发展影响深远,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重新认识。一、传统的商誉观从19世纪末商誉观的形成到亨德里克森三种商誉观的总结,人们普遍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商誉是特殊的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根据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在会计实务中出于三方面(稳健主义、确认价值基础的可靠性、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的考虑,一般不确认自创商誉,只确认外购商誉。具体说来,对于如何确认外购商誉,传统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外购商誉的确认范围。较早的观点认为,外购商誉是并购企业在合并交易日所支付的购买成本超过所获股权相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然而,由于意识到购买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并非都是不可辨认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的概念。核心商誉包括两部分:一是被并购企业在被并购前已经存在的商誉在继续经营中的公允价值,称为“持续经营商誉”;二是代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协作能力的公允价值,称为“合并商誉”。这一新...  相似文献   

15.
自创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应予以确认,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当企业在连续若干年内总体市价都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开始确认自创商誉,并在以后逐年评估,对自创商誉不断再确认。对自创商誉的摊销可采用逐年重估法。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会计世界里,究竟是否应该确认自创商誉,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笔者认为,商誉(无论是自创还是外购)都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无形经济资源,且基本符合确认的条件,因此,主张应对自创商誉也加以确认与计量,但考虑到自创商誉的特殊性,即将自创商誉作为永久性资产(不摊销)进行披露,但进行减值评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入手,认为商誉无论是外购还是自创都尽量不予确认为好,并对商誉从要素构成和产生来源进行了纳税筹划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下对商誉确认及其会计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经济下,商誉作为主要的无形资产,深为企业内外关系人的关注。为了如实反映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对商誉应予确认,可以采用定期评估的方法,以便在资产负债报表中如实反映商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统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愈来愈重视,对商誉确认计量的会计研究也多了起来,对于商誉的计量方法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阐述传统的商誉计量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其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对商誉的争论至今也未停止过 ,传统会计仅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 ,而对企业自创商誉不予计价入账。本文则认为虽然自创商誉具有不确定性 ,但其作为企业一项不可确指可预期的未来收益 ,符合资产的定义及确认的基本标准 ,应予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