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夏仕亮 《特区经济》2010,(11):85-86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资本市场。所以从实践来看,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其传递路径主要通过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作用,进而会影响到投资者价值与价格的比较判断,最终导致证券市场的非正常波动。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公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心理指标的变动与证券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幅度、虚变量市场状态对应的P值大于对应的显著性水平α,显示货币政策信息公布时点及调整幅度在市场处于牛市或熊市下不能一致性地产生溢价收益。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1.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的一般性工具在总量控制中作用显著,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逐步淡出总量控制即一般性信用控制,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大政策工具的实施,达到调控货币与信贷的供应总量。其中,公开市场业务在近5年来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得到了充分运作。央行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操作方式来调控商业银行货币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包括正回购、逆回购、买断、卖断等不同品种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式组合,并开始选用数量招标和利率招标等多种招标方式。公开市场业务日益作为主要的货…  相似文献   

3.
利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带动银行信贷利率和其他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引导经济土体,调整经济行为,最终促使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改变.就我国而言,政府在治理1992、1995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后,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目标.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政策惯性与负面影响逐渐显露.1997年中期我国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加之该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出口出现大幅度滑坡.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央行在1997年10月23日至2002年2月21日之问先后八次降低名义利率,但都没能够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不降反升.本文拟就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弱效反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央行紧缩性调控打出“组合拳”,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浮动空间三率齐动。这是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频频进行各种形式的货币政策操作的继续,也是今年在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利率后,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也是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极少有舵手会在掌舵时去改动船的操纵机构。但目前中国货币当局恰恰在尝试这么做。今年10月底,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PBoC)进行了9年来第一次加息。  相似文献   

6.
为抑制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等严重经济问题,紧缩性货币政策成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而该政策将极大左右银行业的经营业绩与资产质量。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在连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下,比较竞争力并不占优的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其所应调整的战术与战略。  相似文献   

7.
2007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显然,这是央行为了巩固2006年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控成果,以进一步控制银行流动性过剩。这同时也是央行自2006年7月、8月和11月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得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个百分点,达到9.5%。除此之外,紧缩的货币政策还表现在,2006年央行不仅大量发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还两次上调贷款利率,一次上调存款利率。  相似文献   

8.
杜林 《发展》2002,(3):71-73
货币政策工具是整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不能孤立地看待它。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尚低,经济环境的规则尚未完全市场化,而货币政策的内部又未能形成高度相关的传导机制,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必然是低效而乏力的。因此,在积极培育经济环境,努力塑造良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还应对货币政策工具本身进行改造。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情况和问题:1.存款准备金。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一直较高,1985年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并将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定为10%,…  相似文献   

9.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0日】希望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市场“没事找抽”的加息预期中,8日,中国央行再一次让市场“失望”: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而不是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经过此次调整后,中国存款类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调控不宜过度依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而是应该综合运用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手段,尤其是要更多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傅勇 《西部论丛》2008,(7):12-12
震灾发生后,货币政策继续从紧的必要性受到质疑。在这些质疑声中,人行不久前宣布大幅提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非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外汇占款不断增多、受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的制约、处理历史坏账和体制转轨的压力、商业银行超额储备不平衡、金融市场欠发展等。中长期看,我国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稳步、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巧妙、逐步地抽回市场多年积累的流动性。在近期,我国应按照市场原则,相机抉择,推进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配合政府其他部门的政策手段,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管理部门就警告某些行业投资过热,但没有任何有效控制手段和方法加以直接控制。政府控制的资金有限,而政府继续采取行政手段似乎已经不适合,唯一有效的手段是控制信贷。但是,  相似文献   

14.
梁红 《新财经》2004,(5):12-12
新出台的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的举措对于抑制中国信贷增长意义不大,也不会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5.
正如众多经济学家所料,9日中国将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值此中国面临1978年以来最大经济考验之际,北京希望以这种经典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另有一种看似矛盾的货币政策手段或许更为有效,那就是刺激性紧缩政策。  相似文献   

16.
自7月底起,不明朗的气氛充斥内地投资市场。投资者普遍臆测,内地政府或会收紧货币政策以压抑资产价格上扬。市场甚至一度谣传,中央银行即将调高借贷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结果,物业市场成交下跌,股价亦从近期高位回落。上海A股指数自2008年11月的低位回升103%后,在8月5日至8月31日期间下挫约23%。  相似文献   

17.
利率机制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机制,利率机制传导不畅通则会影响中央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中利率机制传导效用的障碍,并对如何加强利率传导机制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贷款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项目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贷款作为资本形成和资金供给的主要途径,也为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该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江苏省贷款总量和结构数据的梳理,表明贷款增长是经济景气状况和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和意愿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民银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受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制约。未来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经济景气状况、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和货币政策时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抑制房地产和基础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局部过热,2003年9月份以来.央行出台了包括将银行准备金率由6%上调至7%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阻止货币供应的过快增长。而三个月后,一组包括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1.89%下调到1.62%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又温和登场。表面看来,此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这组货币政策本身就有“对冲”之嫌,而三个月前后的举措也似乎“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我国银行信贷大幅度增加,投资增速和经济增长率均创近年来新高,特别是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物价发生了明显的上升,这些现象引起了中央银行的关注,并适度进行货币政策操作。2003年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