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的潍城区于河镇前王村,一家农户拥有一两个蔬菜大棚已不算什么稀罕事,然而象王雨章这样以前是“住草房,无存粮,冬天只能晒太阳”的特困户来说,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拥有了两个蔬菜大棚,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这的确是一个奇迹。在前王村,王雨章同其他十多户农民的蔬菜大棚都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寿光媳妇蔬菜大棚”。寿光的蔬菜种植在全国是出了名的,而王雨章的妻子就是寿光人,且既有种植大棚的技术,又有种植经验。过着窘困日子的王雨章想通过种植蔬菜大棚致富,却又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杏埠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在了解到王雨章…  相似文献   

2.
千阳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从1994年开始至今已历十年,其规模由开始的3座发展到2004年的176座,品种也由当时单一的黄瓜发展到目前的黄瓜、蕃茄、西葫芦、架豆王为主的多品种种植,温室结构由当初原样引进,发展到目前自主改型的高标准的设施大棚。全县加工菜,特色菜、设施(温室)菜已发展到5万亩左右,年产各类蔬菜4.2万吨。千阳县已被陕西省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千阳蔬菜”绿色食品品牌也已被准人大中城市的超市,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宁夏贺兰县常信乡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根据各村传统种植经验和优势,推动蔬菜产业由小规模、分散种植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转变,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多村一品”,露地为主,设施为辅的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设施蔬菜第一县”铜山县的菜园子2009年迎来好行情,30万种植户鼓起了腰包。全县农民人均蔬菜收入2500多元,蔬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江苏省连云港市创新“学干一体化”乡村振兴领军人物培育模式,推行“头雁培养双提升”工程,以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为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从2017年至2022年,通过稻麦种植、设施蔬菜种植、  相似文献   

6.
三江县梅林乡在扎实推进“黑绿青产业”中,以“三个主动”推动青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主动发展青(蔬)菜种植基地。2009年,该乡采取了“示范户+菜农+一般菜农”的生产模式,鼓励农民连片种植,统一销售。全乡大棚蔬菜发展到65个,种植面积达5210亩,预计产值达500多万元。车寨村农民石秀林带头种了5个大蓬蔬菜苗圃,  相似文献   

7.
广西桂南地区冬季气候温暖无明显霜冻,是冬种蔬菜南菜北运的好地方。因此在收完晚稻后搞冬种蔬菜,于春节后供应市场,经济效益较高,另谱“一年之计在于秋冬”的新篇章,这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又一途径。在众多种植蔬菜品种中。辣椒以其独特的种植优势受到当地农民的青睐,据统计种植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种植过程中,因病毒病危害造  相似文献   

8.
话说反季节     
近日,继海南毒豇豆后,海南节瓜在广东江门被检出含禁用药水胺硫磷;河北一农民也自爆反季节菜是长期喷农药种植出来的……市民买菜随之神经紧绷,有媒体也呼吁“少吃反季节蔬菜”。这是反季节蔬菜自2005年北京市食安办一则“慎买反季节蔬菜”警示引发争议之后,再一次遭遇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9.
2001年,淮安市紧扣增加农民收入主题,着力走好“五着棋”,农业农村经济赢得“满堂彩”:农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8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增长5.3%。 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 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去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0万亩,其中大棚日光能设施化栽培面积30万亩。水产业突出发展绿色养殖、名特优品种养殖、稻田养殖,水  相似文献   

10.
正徐州市铜山区位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区域,经过30多年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区产值最大、效益最优、特色最明显的农业主导产业。2014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2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占地面积达41.5万亩,蔬菜(食用菌)总产量400余万吨,总产值70亿元,总效益46亿元。2014年种植蔬菜对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为5110元,占当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8%,在促进农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桂南地区冬季气候温暖无明显霜冻,是冬种蔬菜南菜北运的好地方,因此在收完晚稻后搞冬种蔬菜,于春节后供应上市,经济效益较高,另谱“一年之计在于秋冬”的新篇章,这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又一途径。在众多种植蔬菜品种中,茄科(番茄、辣椒、茄子)蔬菜以其独特的种  相似文献   

12.
道路两边的蔬菜大棚一个接一个,棚内蔬菜一片葱绿,菜农不停地忙着锄草浇灌,这是江西省婺源县田间地头的景象。景婺黄(常)高速公路万人“建设大军”将入驻婺源,婺源县紧紧抓住这一农民增收的好机遇,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使农民增收出现了新的亮点。婺源县积极引导城郊和景区附近的农民建立一批以集约化种植、商品性经营为特征的蔬菜种植基地。思口镇通过招商引资,建立100多亩的科技自动化大棚蔬菜基地,秋口镇形成“稻菜轮作”模式,紫阳镇、太白镇、中云镇通过示范基地在全镇村委会推广蔬菜种植。随着景婺黄(常)高速公路的破土动工,该县采…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垫江县志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2012年3月经成员大会决定,大胆探索尝试社员以现金、土地折价入股相结合组建新型股份合作社.该社依托高峰镇民主大坝良好的生产条件,投资500万元建设设施蔬菜365亩,发展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以提高蔬菜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年产蔬菜250多万公斤.现已建成标准化钢架棚260个,灌溉设施完成70%,加快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稳定了蔬菜销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金山区的蔬菜生产在种植业中还是不起眼的产业,蔬菜种植面积少,生产水平低,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小。1993年,金山在推进市政府第二轮“菜篮子”工程,近郊蔬菜种植向中远郊转移的过程中,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市属蔬菜基地建设。2002年,金山区政府实施“家家富”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推进农业结战略性调整,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同时,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思路,着力培养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专业户和基地农场,推进蔬菜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科学种菜水平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蔬菜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4年,金山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3870亩,总产368489吨,产值(现行价)达41049万元,比1993年种植面积增加11.76倍,总产量增加5.71倍,产值增长15.13倍;蔬菜产值在种植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6.28%,2004年上升到32.6%,增长26.32%;蔬菜出口加工企业4家,带动联结蔬菜生产基地4.05万亩和农户1.9万户,蔬菜加工量2.1万吨,出口1.39万吨,出口交易额4982万元,创汇601万美元。蔬菜产业已提升为金山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仅次于粮食。  相似文献   

15.
高层声音     
对农民要从种植技术、生产设施、运菜车辆购置、交通便利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对各种蔬菜市场要减免租金、摊位费和其他管理费用,同时要在城市周边多建立些蔬菜基地,加强农产品区域合作。完善蔬菜流通网络,真正建好城市“菜篮子”。  相似文献   

16.
常州市礼嘉新南葡萄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5月,经过5年的发展,会员数由最初的68户增加到600多户,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葡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7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亩。2005年合作社葡萄销售量超过300万公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葡萄种植户的户均葡萄纯收入达4万多元,葡萄成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新南葡萄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主要归功于合作社的两大“法宝”:“法宝”之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是统一新品种引进、推广。合作社成立之前,种植的品种基本全是大路品种巨峰和藤稔,这两个品种上市时间集中,…  相似文献   

17.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彭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指导方针,认真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市的地理气候特点和农民的种植习惯,不失时机地把发展商品蔬菜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内容来抓,及时地提出了以蔬菜等13大商品基地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1986年被列为“四川省外销蔬菜超亿斤基地”,1988年被国家内贸部确定为“全国商品蔬菜基地”,1989年被确定为“成都市秋淡菜二线基地”。全市主要蔬菜…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国家实行烤烟“双控”政策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巩固提高粮、烟、猪,加快发展菜、果、药”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针,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格局。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多数农户参与蔬菜生产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少、品种单一、品质差、价格低、销路不畅等不容乐观的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蔬菜生产发生三个转变射阳县积极利用土地资源的优势,在稳定发展粮棉生产的前提下,连片地发展蔬菜生产专业村和专业户,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1995年全县种植蔬菜34万亩次,产值达6.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l%,占种植业产值的44.3%。全县农民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500元,1996年将达到43.5万亩次。这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可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益,拓展了农民的致富门路。从射阳县的情况来看,蔬菜生产正在发生三个转变:——一从“菜篮子”工程向致富工程转变,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进程。射阳县是一…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南通市的蔬菜早在五十年代就实行统购包销制度。这就是农民种菜、商办菜场卖菜。或者说,蔬菜生产单位按计划面积种植的蔬菜,在允许波动价格幅度内交售给指定的商办菜场。建立这种农商挂钩的产、销关系,在一定时期为城市供应蔬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实行统购包销制度所出现的弊病是十分明显的。一是菜农种植蔬菜,不是首先考虑消费者的需要,而是选择那些周期短、花本少、用工省、技术简易、收入高的大宗叶菜,因而市场供菜单一化,形成大路货的菜卖不掉,细品种的菜买不到;二是产、销衔接不紧,蔬菜不能保证均衡上市;三是紧俏蔬菜品种不能全部交售给商办菜场,商办菜场竞争不过集市贸易菜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